立即打开
富士康十连跳之后
·
2010-05-24
·
中国时报
·
【本报讯】
曾昭明
http://news.chinatimes.com/forum/0,5252,11051401x112010052400302,00.html
富士康传来「十连跳」讯息,对近来饱受「血汗工厂」指责的鸿海集团而言,不啻雪上加霜。富士康曾引心理学者论述,说明员工自杀率其实远低于中国的自杀率。在自杀率大约为每十万人有廿三名自杀者的中国,富士康的自杀率仅为每十万人约二名。从这些数字可以轻易得出结论:如将员工自杀当成一般的社会问题,十名员工自杀在本质上就是由员工个别不同的个人因素串连起的偶发事件。
在「有工厂而没有社会」的脉络里,富士康员工的自杀并不容易被认可为仅仅是「一般的社会问题」。确实,许多关于「血汗工厂」的批评都蕴含着一个假设:员工自杀事件与「富士康模式」的「军事化管理」有关。当然,「血汗工厂」的评议可能会有误导,因为「富士康模式」并非一般定义下的「血汗工厂」:富士康不存在严重违反国际劳工标准的事例,工资按时发放,环境设备与员工福利超越一般水平,而其员工也不像中国的煤矿工人频繁遭遇重大的工安伤亡事故。然而,「魔鬼总藏在细节里」;如果从「富士康模式」常被指出的高工作压力、职场暴力与欺凌现象来看,加上工作与宿舍生活安排形成的社会疏离气氛,其对员工的心理健康所形成的负面影响,实质上就使得职场忧郁和自杀倾向成为由于企业组织因素而必然衍生的社会心理风险。
但这些并非「富士康模式」独有的风险。欧美与日本在历经约二十年的「精实生产」(Lean Production)变革和企业缩编后,员工工作负荷普遍加大,工作压力问题在近十年间呈现倍增的态势,与职场工作相关的自杀案例也渐而激发出了「工作自杀」、「过劳自杀」等新语词。甚至在权利救济管道上,日本与中国都已出现确认员工自杀为工伤的司法判例。
在这种潮流下,与工作有关的社会心理风险被职业安全专家指为本世纪的新兴员工健康议题。欧盟和世界卫生组织等国际机构开始编制企业社会心理风险管理的最佳实务指南,以企业在管理职场社会心理风险上的社会责任为核心问题意识,将职场工作规划与管理、组织和社会背景等对员工心理健康影响纳入风险管理架构,从工作内容、工作负荷、员工参与、组织文化、职场人际关系、职涯发展,到家庭和工作平衡等各面向,提出应列入评估的社会心理风险因子,并透过利害关系人参与,建立合宜的衡量指标和行动方案。
世界正在改变,潮流也正在改变。富士康在事件后积极建立心理异常通报与自杀防制辅导体制,试图补充原本文明社会中该有的社会安全机能,诚为企业公民的表现;但做为世界知名品牌的代工厂,如何将面对机率的无力感转化为风险管理的效能,积极导入能与国际规范接轨的社会心理风险管理机制,增加道德供应链管理的透明度,藉由利害关系人参与提高社会信任,或许才是决定鸿海集团能否开创「富士康模式」下个黄金十年的重要企业责任课题。
(作者为台湾企业社会责任协会秘书长)
附录:
(2010/05/24)
富士康传来「十连跳」讯息,对近来饱受「血汗工厂」指责的鸿海集团而言,不啻雪上加霜。图为富士康十连跳处理对策。
延伸阅读:
中时电子报20100522__大陆9学者促当局正视富士康员工跳楼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13104&page=1&from^^uid=1141169
南方网20100518__富士康 请让员工完整存活
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809015&page=1&from^^uid=1141169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