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2654 4
2010-06-15
在好多教科书上提到过吉芬商品,但是张五常曾经就这一问题展开过辩论,说不存在吉芬商品,需求曲线之所以斜向上不是因为价格的原因,而是因为其它的因素造成的。就像下大雨天卖雨伞,这时雨伞的价格上升,而需求量照样上升,看似是斜向上的需求曲线,只是这条曲线斜向上的根本原因不是价格的上升,而是因为下雨的原因。不知道大家怎么解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6-15 14:20:25
说到底还是定价的问题
看你怎么给商品定价
按劳动价值论来说,没有吉芬商品,偏离的部分最终会被修正
按供求关系决定来说,就存在,价格上涨带来预期,于是买入,需求增加,价格继续上涨,好多投机品种就是这样,其实任何可以交易的商品,都可以拿来投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5 14:26:48
http://wenku.baidu.com/view/1535201ec5da50e2524d7f66.html
   相关评论   这里的雨伞应该算 吉芬商品

   楼主  思维 很犀利  这难题 还没解决  国内外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5 14:38:57
一种商品同时具备“是低档品”和“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这两个条件时,可以被称之为吉芬商品。
你提到的“只是这条曲线斜向上的根本原因不是价格的上升,而是因为下雨的原因。”也可以解释。 首先,雨伞对于现在的人来说可以算作是低档品。其次,正是因为下雨的缘故使得此时雨伞的收入效应发生了改变(此时的收入不能认为是消费者平时的收入,而应该是面临下雨的状况消费者携带的现金)。此时雨伞价格上升后在消费者的消费支出中占一个较大比重,为了不淋雨,就不得不增加对低档商品的购买,最终使收入效应大于替代效应。
吉芬商品本来就是特殊情形下才出现的,就像书本上所举的在爱尔兰饥荒时发上的土豆在价格上升时购买量也上升。雨伞平时也就只能看作是低档品,但在下雨这个特性情形下也有可能变成吉芬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6-15 14:44:18
吉芬商品最初的定义,仅仅是从价格和需求量变动关系来定义,即是价格上升需求量反而上升的商品。这样的商品最初由吉芬提出来的时候,应该是从哲学存在性角度提出的。即是在现实中存在着反需求规律的情形,这样的商品在当时最先提出的典型例子的大灾荒时候的土豆。这当然是需要特殊背景,即是“大灾荒”。但是这种商品的确存在过,而且这种严格的定义仅仅是从价格和需求量关系来考虑,因此无论什么环境,只要满足这个条件,就应该认为是吉芬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