货币的新定义
2020.5.26
前言
今上午睡到10点半,醒来之前脑子里酝酿出一个货币的新定义:货币是人和人进行知识信息、能量与物质的交换平台。于是,洗漱之后成此文。请读者批评讨论。
一、现有货币理论举例
一般人说的货币就是钱,钱能购买商品,当物质生产和劳务提供日益商品化,于是,没有钱就万万不能了。
马克思说:货币是固定充当一般等价物的特殊商品。一般等价物就是衡量一切商品价值并能与一切商品交易的东东。
斯蒂格利茨说:货币就是执行货币职能的东东,货币的主要职能就是计价与交易媒介。其他职能如支付手段、储藏手段与世界货币应该是前两个职能的派生。
货币数量论(如弗里德曼)认为,货币流通速度比较稳定,因此,货币的数量决定了物价水平。而物价过高会掩盖真实的价格---反映供求真实缺口信息的价格,因而主张货币的发行与正常的经济增速保持一致。
凯恩斯认为,货币的供求影响利息率从而影响投资与借贷(包括证券市场的价格波动)、从而影响实体经济。
货币的形态经历了实用物品、铜铁金银、纸币、电子货币等。
货币的发行从私人发行到ZF垄断再到央行控制高能货币发行、银行体系发行派生货币(活期存款及其他外围货币---如定期存款)等;按执行其职能的范围、成本大小划分,货币是一个货币谱系---如从最红到淡红的色谱 。
二、货币发展新趋势举例
目前信息社会下的虚拟货币---如论坛币、QQ币以及比特币等,告诉我们货币的发行似乎有重归民间的趋势;结合主权货币银行派生货币等传统货币,未来货币的范围层次似乎有点类似城市功能体系的发展趋势----特大城市功能覆盖特别大(甚至世界)、中小城市覆盖范围小、小区里也有一个“中心”点,且大中小城市的功能犬牙交错---即:货币正由色谱谱系变成生态体系---例如计价的功能可能由一个主权货币(或超主权货币,如欧元)计量、而交易媒介和支付手段可能由一个类似次中心的货币(如比特币)在其所属特定范围内执行(如一些自助社区---多是关系虚拟化了的---内的时间银行。谁做的义工多都计入了义工时间银行,而储存的义工时间可以在社区内充当交易媒介。)等等。本文在此提出两个新概念:货币功能供应链、货币功能生态体系。本文不打算对这个思想进一步阐述。本文的重点是阐述货币的新定义。
三、现有货币理论的不足举例
从以上现有货币理论看,货币的现有理论大多与货币的实际经济生态是不相吻合的。现有的货币定义仍然没有揭示货币的本质(货币的本质是:人和人的关系网络下的信息能量物质交易载体)、且对金融管理创新具有僵化的作用---例如央行对如何接纳比特币等非主权且具有跨国功能的货币感到茫然、对金融政策的制定往往太“技术主义”而缺乏政治文化视野等等。下面陈述我对货币的新定义。
四、货币的新定义
第一,货币是人和人的关系的纽带,人和人的关系模式决定了货币的形态以及货币的功能实现形式,人和人的关系演变决定了货币的演变。而人和人的关系演变是历史规律决定的,历史学的很多理论如马克思的辩证唯物史观、达尔文的进化论等可以用来研究货币,是货币理论的基础理论。
第二,货币产生于信用,即大家都相信这个“东东”可以充当“一般等价物”,而信用的基础是人和人的承诺以及保障承诺兑现的奖惩机制与其他配套条件(如违约信息的公开以及公开的成本),因而,能让大家相信有用的习俗、法制以及信息共享之技术等等就决定了货币的形态及其功能实现形式。信用的基础是公平正义,如果信用不能让交易实现按贡献分配资源和效用,信用就会变成“信害”,货币必定土崩瓦解。
第三,货币不仅用于商品的交易,而且一切充当知识信息、物质与能量交易的媒介都可以是货币体系里的成员;例如,传统社会族长的信物、巫医的“迷信”工具都可以起到交易担保的作用,那么,就已经具有货币属性---货币的早期形态还存在于今天的日常生活中(如父母亲基于对子女的信任从而愿意投资子女人力资本);例如,一个大企业如果发行商业汇票,大家都相信可以兑现(可以是实物),那么,商业汇票就变成货币;再例如,论坛币在论坛内可以下载文章,论坛币可以通过在论坛上发文章赚取,这样论坛内的小生态就具有了知识信息生产消费交易的经济,其中,论坛币就是计量产量、交易产品的货币属性。
总之,货币是人和人的关系网络中实现知识信息、物质与能量交易的平台(体系、载体)。
五、新货币定义的应用举例
第一,人和人的关系的公平正义是货币稳定的基础,而货币数量与物价的固定比例关系不是币值稳定的基础、是不存在的,货币数量论是一厢情愿的现象描述。
第二,各种货币的覆盖范围即货币能够动员的有形无形资源(消费者视角就是效用)是决定货币地位的基础,但是,各种货币只要真实反映了其实力范围,则各种货币交换的比例是等价的---即在相同的物品服务上各种货币购买力是相同的。这就说明,购买力平价说毫无意义,只有购买力范围说有意义。各种货币在同样商品服务上的购买力不一致恰恰说明了问题所在---如:人财物不能自由流动、知识信息难以共享(交易是共享的主要形式)等。
第三,对待各种自主自生的非主权货币(包括比特币)的接纳方式是确保其信息与运行机制的公开公正公平,而不是简单的批准与否。同理,主权货币的信息与运行机制同样要保证其“三公”。
第四,货币政策包括金融市场的投资技术(如资产定价法)等的制定和采纳,不能简单的就几个经济变量的关系数理模型进行决策,必须充分考虑各种表外信息以及政治经济文化、社会心理等等综合情况。资产行为定价理论开始了这方面的探索,但远远不够。
第五,任何基于垄断力(含行政垄断)的信用货币都具有超经济“剥削”的能力,因此,反垄断法必须包含反货币垄断。人类可能陷入各种货币垄断的囚徒困境(即各顾各的眼前利益、结果是牺牲了更大的长远利益和集体利益)。
总之,货币问题是一个人类学问题,是关系到人类福祉的核心。必须将各种短视与愚昧的货币学说做一次大清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