G20推出5万亿美元计划,美国通过2万亿美元计划,短期对提振市场情绪会有正面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无法扭转全球陷入实质性衰退的宿命。
文丨摩根士丹利华鑫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章俊
疫情对全球经济造成巨大冲击,以美联储为首的全球央行的过激政策反应非但没有起到安抚市场和稳定预期的效果,反而在短期内放大了投资者的恐慌情绪并造成市场的大幅下跌。目前美联储出台的数量化政策在一定程度上有助于避免流动性危机和降低金融机构违约风险,但对缓解疫情对实体经济的冲击效果不大。
目前全球市场聚焦G20会议启动的5万亿美元刺激计划以及美国参议院通过的2万亿美元财政刺激计划,短期内对提振市场情绪以及应对疫情的冲击会有正面效果,但从中长期来看,无法扭转未来全球经济陷入实质性衰退的宿命。近期市场看到利差急剧扩大,美元流动性枯竭,且市场上开始流传对冲基金有爆仓的风险,部分分析人士认为美联储可能提前看到了市场所没有看到的系统性风险,因此美联储大幅降息存在其合理性。例如相关测算显示,最近金融市场条件收紧相当于升息150个基点,如果剔除债市,更是相当升息200个基点所带来的紧缩效果。这是否可以证明美联储连续降息150个基点是有先见之明的选择呢?我们依然认为近期全球和美国市场的持续大幅下跌是美联储过分激进操作的结果,而非原因。我们只要简单看两个数据就可以得到答案。首先,美国芝加哥联储每周公布的全国金融状况指数综合监测美国货币市场、债券市场和权益市场,以及传统银行和影子银行,因此能较好的反映美国金融市场的整体运行状况。观察该指数会发现,在3月3日美联储盘中降息50个基点之前,虽然指数在之前两周内因为疫情冲击的影响而有所跳升,但基本上还是在正常范围之内,并没有极端情况的出现。但恰恰是在美联储降息之后,芝加哥联储金融状况指数出现连续大幅跳升,而圣路易斯联储公布的金融压力指数也提供了同样的证据。因此,在排除美联储是根据经济数据的恶化而做出盘中降息50个基点的决定的基础上,我们也很难得出美联储是根据金融市场条件大幅收紧而做出如此激进的决定。其次,如果我们观察标普500VIX指数也会发现,虽然在美联储3月3日降息之前VIX指数有所跳升,但并没有显著高于15年8月以及18年2月和12月的三次跳升的幅度。鉴于美联储在此前在类似情形下并没有做出过激反应,这次盘中降息50个基点依然无法用担心恐慌情绪并有可能带来系统性金融风险来解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