马歇尔在《经济学原理》 的第六部分对企业问题进行了深刻研究, 认为专业化分工的增加导致了新的协调问题,这又需要产生全新的内部专业职能来进行各原有的和新的各专业职能的协调整合,因而提出了内部经济问题。
马歇尔又提出,生产进程和知识累积不只发生在单个企业范围内,而且发生在产业中,发生在整个社会中,又提出了外部经济问题。为此,建议应当把源于企业的“内部”经济问题和源于企业之间交互作用的“外部”经济问题区别开来。这两类经济问题后来演变为后马歇尔主义理论的中心内容。
“我们可以把任何一种货物的生产规模之扩大而发生的经济分为两类,第一类是有赖于这工业的一般发达的经济;第二是有赖于从事这工业的个别企业的资源、组织和经营效率的经济。我们可称前者为外部经济,后者为内部经济”。
一、 内部经济
内部经济:指良好的管理所带来的企业内部资源运营效率。
专业化分工的不断细化——新的次级职能单元
专业化分工一方面促进了企业内部资源运营效率,职能单元的衍生又限制了企业的运营效率,因此,又需要一系列新的技能和知识及产生全新的内部专门职能来协调与整合。
因此,管理协调、整合问题与企业效率、成长问题紧密相关。
首次阐明了企业有关的知识、组织及绩效的关系。
企业层级及企业规模报酬递增直到管理报酬递减
企业内的分工与企业间的分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