工业时代, 企业主要依据分工原理建立起流水线生产方式, 以大规模生产模式组织标准化产品生产。在泰勒与法约尔的管理思想影响下, 管理职能从生产活动中独立出来, 并有了明确的分工, 并逐步形成了以强调内部管理为重点的、 按层层分解进行职能授权分工的科层制管理模式。
公司业务流程再造作为一种新的管理思想, 成为20世纪90年代管理的主旋律 业务流程再造倡导打破传统面向职能分工年代管理的主旋律。业务流程再造倡导打破传统面向职能分工的科层制管理, 建立注重效率面向流程管理的扁平化组织。 正如哈默在《企业行动纲领》 中总结的那样: “20世纪90年代这10年的特征就是公司内部的‘墙’开始倒塌。 面临改善经营绩效的紧迫任务, 公司已经系统地打破了内部职能部门之间及处于不同地理位置的部门之间的分隔界限。 ” 许多企业通过重新设计业务流程, 设置业务流程机构,清除了造成这些问题的内“墙” , 从而大大改善了业务绩效。 这正是业务流程再造取得的成效。
二十一世纪的企业的下一个大事: “而未来10年中将要支配商业进程的‘下一件大事’ 则是拆除公司之间的‘墙’ 。 而这堵“墙” 造成的后果与公司部门之间分隔彼此的“墙”造成的后果是一般无二的, 即成本增加、 时间延误、 业务复杂化、 存货积压等等。 实际上, 这些“墙” 拆除之后的结果, 正是一个高效供应链的形成。 供应链管理的本质正是强调供应链上的企业间的合作,强调企业集中资源发展其核心业务和核心能力,而将非核心业务通过外包等与其他企业协作的形式完成, 以便于各项业务都能由最擅长的企业来完成。 为实现供应链管理的战略目标, 在规划供应链企业间的合作行为时, 必须从整个供应链合作最优的角度出发,实现供应链的全局最优化, 而不仅仅是各个节点企业各自目标的最优。 这也预示着新世纪的竞争将在供应链与供应链之间展开。