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3896 4
2010-07-16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具体地讲就是人与人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人际交往看起来是复杂的、无序性、不可捉摸的,实际上,它有着深刻的内在规律性和严密的内在逻辑性。我们现实的社会,是一个分工不断细化、合作不断强化、关系不断密切的社会,人的生存与发展机会、人生的价值实现途径、人生的奋斗成败与否,往往取决于自己的人际交往能力,往往取决于人际交往的实际效果。因此,加强对人际交往活动的理性思考,有利于人们准确地把握人际交往的内在规律性,有利于人们有效地开展人际交往活动。

一、人际交往的根本目的:追求自己的利益最大化

人际交往的具体目的是很复杂的,但一切人际交往的核心目的在于追求自己最大的利益,具体而言,就是追求自己的最大价值率。
1、“为我”是一切主体生存与发展的内在动力
研究表明,人类主体的一切思想与行为都是为了最大限度地扩展自己的价值量,也就是说,主体的一切行为的内在动力就是“为我”,如果主体失去了“为我”这个内在动力,那么,任何主体都必然会自发地灭亡,就必然会“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实际上就是人类主体“追求利益最大化”这一基本原则最为通俗、最为形象、最为直观的表现形式。
2、“为他”只是“为我”的延伸
许多人认为“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绝对对立的。事实上,由于人类社会是一个相互联系、相互作用的有机整体,人与人之间由于社会分工的产生而建立了各种各样的经济、政治与文化关系,这就必然会在人与人之间形成一定程度的价值相关性或利益相关性。也就是说,一个人的价值关系一旦发生了变化,必然会导致其他人的价值关系也会相应地发生一些变化,这种价值相关性既可能是正向的,也可能是负向的。当自己与他人之间的价值相关性为正向时,他人的价值增长将会间接地导致自己的价值增长,因此人们常常会有意无意地去帮助他人,从而达到间接地帮助自己的目的,这就人类之所以具有广泛的“利他”行为的内在机理。总之,“利己”与“利他”、“为我”与“为他”是可以相互作用、相互促进的,“为他”是一种特殊的“为我”,是一种间接的“为我”,是一种更为深刻、更为稳定、更为持久的“为我”。
显然,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越高,“为我”与“为他”的价值对等性就越强,此时,人将会表现出越多的“为他”行为。例如,母子之间、夫妻之间由于通常存在很高的利益相关性,因此必然会表现出很多的“为他”行为。在特殊情况下,人有时为了“利他”而完全否定自我,导致自我价值的完全丧失(即牺牲),这是“利他”行为的极端状态或极限状态,通常是由“思维惯性”、“信仰理念”或“伦理规则”所引发的,即使如此,从更广泛、更深层、更长远的角度来看,这种极端状态与极限状态的最终目的也是为了更高层次的“利已”。
“统一价值论”认为,人的价值需要可分为温饱类、安全与健康类、人尊与自尊类、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等四个基本层次,价值需要的层次越高,其共享性和兼容性就越强,人在消费这些价值时与他人之间所产生的利益相关性就越大,就会表现出越多的“利他”行为。显然,在一个有着密切利益相关性的社会里,人只有表现出充分多的“利他”行为,才能赢得他人的尊敬与爱戴,其劳动能力、劳动成果和合法权益才能更多地、更好地得到他人的认可,而且每当自己遇到困难和挫折时,才能得到他人真诚的帮助,这样,“利他”行为可以使自己在更大范围、更长时间、更大概率、更高稳定性上达到“利己”的最终目的。
由于社会分工的大量产生,人类社会内部的利益相关性远远高于低等动物,因此人类社会的“利他”行为也远远多于低等动物。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的进一步发展,社会分工的广度及深度将会进一步增加,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必然会进一步提高,社会的“利他”行为必然会进一步发展。
3、社会为何不能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
“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哲学内涵就是:万事万物(包括人)都是以“自我”为价值中心,它是一切社会秩序得以形成和发展的前提与基础;相反,如果万事万物不坚持以“自我”为价值中心,那么一切社会秩序将不复存在。我们应该辩证地理解这个形式简单而内涵深刻的哲学命题,探索其内在的价值机理,而不能简单地、机械地用“是”或“非”来进行判断。
许多人虽然在内心深处认可“人不为己,天诛地灭”这个哲学命题,但为何几乎所有社会都将其排斥在社会公德之外呢?这主要是因为信奉“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人容易产生如下价值认识上的偏差,从而误导人们忽略实施许多有益于社会的利他行为:注重确定性价值,而忽略概率性价值;注重直接性价值,而忽略间接性价值;注重显性价值,而忽略隐性价值;注重眼前性价值,而忽略长远性价值;注重局部性价值,而忽略整体性价值;注重物质性价值,而忽略精神性价值;注重具体性价值,而忽略抽象性价值。
通常情况下,“利己”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回报往往具有较多的确定性、直接性、显性、眼前性、局部性、物质性和具体性,容易被人们所认识;而“利他”行为所产生的价值回报往往具有较多的概率性、间接性、隐性、长远性、整体性、精神性和抽象性,难以被人们所认识,需要一定的时间、一定的机遇、一定的环境条件、一定的知识(即智商)和一定的眼力(即情商)才能充分地、全面地进行认识,这就会在不同程度上降低“利他”行为的内在驱动力。因此,在落后社会生产力的条件下,在较低知识层次和较低道德水准的群体里,如果推崇“人不为己,天诛地灭”的社会理念,将会严重地影响“利他”行为的实施,恶化人与人之间的社会关系,降低人与人之间的利益相关性,削弱社会的凝聚力,最终必然会损害所有人的切身利益。
4、人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最大价值率”
价值工程学提出了一个基本理念:任何工程系统都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来获取最大的收益。事实上,任何社会的经济、政治与文化系统同样希望以最少的代价来取得最大的功能效应。因此把这个基本理念拓展延伸到人类社会的各个领域,就形成了广义的社会学理念:任何系统或主体都会追求自身的、可持续的价值率最大化(或追求可持续的利益最大化)。
统一价值论认为,价值的形式是复杂多样,但是,无论是经济价值、政治价值、文化价值,无论是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无论是温饱类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敬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都可以进行统一度量与统一计算。而且,“统一价值论”还提出:人一切行为的根本目的在于追求自己的最大价值率,即“追求最大价值率”或“追求利益最大化”是人类一切行为和思想必须遵循的基本原则。

这里特别要强调,“利益最大化”具有如下内涵:是长远意义而不是眼前意义的;是整体意义而不是局部意义的;是社会性意义的而不是个体性意义的;是全面价值层次意义而不是单一价值层次意义的;是客观意义而不是主观意义的;是综合性意义而不是片面性意义的;是辩证意义而不是形而上学意义的;是可持续意义的而不是短暂意义的。

二、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建立、调整和发展利益关系

1、人际关系的核心内容:价值关系。
人际交往的形式、内容、对象、环境等往往是多种多样而且复杂多变的,交往的领域有经济领域、政治领域与文化领域之分,交往的对象夫妻、亲戚关系和朋友之分,交往的价值层次有温饱价值、安全与健康类价值、人尊与自尊类价值、自我发展与自我实现类价值之分,交往的主体有个人、集体与社会之分,交往的价值效应有生存与发展之分,交往的价值载体有物质价值与精神价值之分,交往的价值类型有真假类价值、善恶类价值与美丑类价值之分。然而,无论是什么样的人际交往,在本质上都是人与人之间在利益关系或价值关系上的交往。
2、人际交往的基础:利益相关。
由于每个人进行人际交往的目的在于追求自己的最大价值率,因此交往活动的内容必须与他人的利益相联系,才能够真正引起他人的兴趣,才能取得他人的积极支持与密切合作。否则,一切努力将会是徒劳的。
3、人际交往的技巧:随机应变。
由于任何事物的价值关系将会随着主体、客体与介体的品质特性的变化而变化,因此人的交往活动要想取得最大的价值收益,就必须与交往对象、交往环境、交往内容的变化相适应。这从贬意上讲就是“见风使舵”、而从褒意上讲就是“识时务者为俊杰”。
4、人际交往的前提:展示风采。人在进行人际交往过程时,总是会向他人充分展现自己的仪表风度(男人的潇洒与女人的美丽)、健康状态、业务能力、知识水平、道德修养、经济实力与社会背景等价值要素。事实上,以上价值要素都是一个人的价值能力直接或间接的体现。任何人总与想与具有较高价值能力的他人进行交往,以取得最大的价值效率,为此,人必须充分向他人展现自己的价值能力,以吸引他人对于自己交往活动的兴趣,激发他人对于自己的交往活动的热情,引导他人投入更多的时间、精力与财富。
5、交往活动的法则:遵循游戏规则。
不同的交往领域、不同的社会环境、不同的交往对象都有特定的“游戏规则”,这些规则都是长期的历史沉淀而逐渐形成的,主要包括语言规则、行为规则、服饰规则、程序规则、评判规则、禁忌规则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19 15:03:31
[biggrin][biggrin]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9 17:04:30
“犀利”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19 18:18:14
虽然有道理,但是太宽泛,尤其是人际交往的核心内容方面,感觉不够深刻。当然,这只是我的看法。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7-24 19:29:41
1# choudh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