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1535 1
2010-07-21

    经济学就是关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活动及其规律性的科学。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活动在根本上来源于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关系,并随着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关系的发展而发展。虽然,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只是人类全部活动的内容之一,但是,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社会的分工与合作关系越来越复杂化和多样化,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的活动规模越来庞大,所涉及的社会外延来越来广泛而全面,所涉及的社会内涵来越来越深入而细化,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在人类全部活动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大,这就必然导致关于商品生产与商品交换之科学的经济学,不断向社会科学各领域的全面扩张。

    一、商品范畴向非商品范畴的全面扩张

    人际交往是指人与人的相互作用与相互影响,具体地讲就是人与人相互提供产品或服务。为了生存与发展,人与人之间除了需要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外,还需要进行各种非商品的生产与交往。所谓非商品,就是指那些在当时的社会历史条件下,暂不具备进行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的事物。商品交换可以看作是人际交往的特殊形式,这两者各有不同特点,分别反映了人际间的不同影响方式和作用方式,适用于不同交往场合。

    商品交换与非商品交换各具有不同的特点,其中,非商品交换活动一般适用于需求内容复杂而多变,具有较强的个性特征、不容易形成规模性生产的事物,适用于那些交往次数多但交往内容又非常繁琐的人际之间,适用于需求量小而且又不容易确定的事物;而商品交换活动一般适用于需求内容简单而稳定,而且具有较强的共性特征、容易形成规模性生产的事物,适用于那些交往次数少但交往内容又非常单一的人际之间,适用于需求量大而且又容易确定的事物。商品与非商品没有明显的界限,它们往往随着商品市场的变化而变化,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发展而发展。从广义的角度来看,商品交换是人际交往的特殊表现形式,是人际交往的重要组成部分。

    在社会生产力水平非常低下的时期,商品的功能特性非常有限,它们只能满足人们低层次的生活需要,特别是物质方面的生活需要,商品消费在整个人类的生活消费中只占较少的比重。随着社会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商品所具有的功能越来越强大,并不断向心理功能、精神功能和社会功能进行扩展和渗透,从而使商品逐渐向高层次发展,它们不仅能满足人们低层次的物质生活需要,而且还能满足人们高层次的精神生活需要,越来越多的精神类产品转化为商品,而且商品具有越来越强大的精神功能和心理功能,越来越朝着人的情感领域进行扩展与渗透,商品交换的具体内容也越来越朝着精神交流、情感沟通的领域发展。而且,随着社会生产力水平的不断提高,越来越多的非商品开始具备商品生产和商品交换的基本条件,越来越多的非商品将逐渐被商品所取代,从而使非商品的价值规模在整个社会事物的价值规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小,使商品交换的价值规模在人际交往的价值规模中所占的比重越来越高。

    显然,社会发展的最终结果是:所有的人际交往的具体内容都将转化为商品,商品交换将会成为人际交往的全部内容,人类生存与发展所需要的所有事物(包括精神类事物)都可以转化为商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7-21 12:10:39
还有没?期待下去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