立即打开
马克思论偏斜运动是物质性的表现
偏斜运动所表现的规律贯穿整个物理学
偏斜运动是天体的存在方式,偏斜运动是指速度变化和方向变化以及曲率变化的非惯性运动,偏斜运动是物质的真实的灵魂的表现;是斥力和引力相互作用的表现;是物质内在本质的表现。亦即三矢量的星形几何结构式,直接形成了动力学的矛盾结构关系式。物质自在自为的矛盾找到了,物质的矛盾结构实现了,物质的概念便实现了。物质内在的这种矛盾结构,在感性客观世界中很容易找到(取得)具体形式。
运动是物质的存在方式,偏斜运动是天体的存在方式,偏斜运动本身就是速度变化和方向变化,是自在自为的矛盾运动。偏斜运动是对谁偏斜,是速度对引力线偏斜,也是速度对斥力线偏斜,也就是运动方向 (即偏斜速度,亦即切线速度)与引力线的夹角。偏斜运动是指物质的一般存在方式,它还是不确定的、抽象形式的几何矢量三角形的运动。凡抽象个别性的概念,都摆脱了具体的局限性,从而获得了普遍性。具体形式的偏斜运动是指:天体速度矢量与引力矢量的夹角并不保持为零度,而是存在一个偏斜角度。速度矢量与引力矢量,这两个矢量夹角是一个确定的速力三角形、又具有具体内容的哲理三角形。这就是哲学意义几何化、数学化、物理化。
同理在原子范围内,电子的速度与电力线的夹角;在电学范围内,电流与电压的夹角;在天体运动范围内行星速度与引力的夹角。都是具体的物理矢量三角形,是物理学的基础。偏斜运动所表现的规律贯穿整个物理学领域。亦即速力三角形所表现的规律贯穿整个自然界。
马克思说:“德模克里特与伊壁鸠鲁相反,把原子概念的那种实现转变为一种强迫的运动、为一种盲目的必然性的事情。在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他提出把由原子的相互排斥和冲击而产生的旋涡作为必然性的实体。可见他在斥力中只注意到物质的方面,即分裂、变化,而没有注意到观念的方面;按照观念方面,在斥力里,一切与他物的关系都被否定了,而运动被设定为自我规定。”《博士论文》第24页。德模克里特只注意到斥力的现象的关系,却没有掌握斥力观念,因而没有达到概念和实在的统一,概念和实在的统一就是斥力观念。
马克思说:“因此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而原子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所以伊壁鸠鲁首先就掌握了斥力的本质,虽说在感性的形态下,而德模克里特则仅仅认识到它的物质的存在。”《博士论文》第24页。伊壁鸠鲁掌握了原子内部的矛盾结构,矛盾结构就是动力结构。而德模克里特对原子内部的矛盾有一种恐怖心理,不懂得矛盾就是绝对的能动性。马克思把偏斜运动从感性形态上升为本质形态;把朴素的唯物主义上升为理性唯物主义。斥力与引力平衡中运动,即矛盾平衡中运动,斥力与引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立关系。天体偏斜运动过程中能量不生不灭,能质(可互逆)转化循环,即能量守恒。
注意:原子就是物质,最难理解的一句话是“物质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不懂辩证思维,不懂辩证法,是无法理解的。德模克里特否认二律背反,这就是德模克里特与伊壁鸠鲁哲学本质上的差别,这是形而上学唯物主义与辩证唯物主义的差别,这就是彻底唯物主义与不彻底唯物主义的差别,这就是聪明与愚昧的差别。这就是非辩证唯物论者的不彻底性,这就是非辩证唯物论者的缺陷,总是处于被动状态,不能发挥自己的主观能动性。缺乏创新意志和创造能力。
马克思说:“在天体中…,它们的重心是在它们自身之内,不在它们外面;它们的唯一行动就是运动,并且为虚空的空间所分离开,它们脱离直线而偏斜,形成一个斥力和引力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它们同样保持着它们的独立性,最后它们并从它们自身中创造出时间,作为它们显现的形式。因此天体就是成为现实的原子。”
《博士论文》第45页。现实的天体为原子王国的存在提供了类比。这就是说:行星并非顺从太阳的引力线作直线作落体运动,而是摆脱太阳的引力线,作偏斜运动,即速度和方向以及曲率变化的运动,形成一个斥力和引力相互作用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它们同样保持着斥力的独立性和引力的独立性。在这个体系中创造出远离运动与接近运动的循环周期,这个斥力和引力的体系就是否定之否定的辩证规律,斥力在否定重力的同时也否定了引力的物质构造,即斥力否定引力结构的上下关系,这就是失去上下关系的失重运动,也就是力平衡运动、对立的无的运动。开普勒第三定律以朴素的形式证明了天体运动循环周期,是科学革命的伟大成果,它证明了哥白尼的天体运行日心说。它摧毁了神权的精神支柱统治同时也摧毁了封建王朝上层建筑,日心说战胜了地心说,这就是科学革命。开普勒证明了哥白尼日心说是科学革命观。
马克思说:“整个伊壁鸠鲁自然哲学是如何地贯串着本质和在存、形式和质料的矛盾。但是在天体中这个矛盾就消除了,那些互相反对的环节得到和解了。”《博士论文》第46页。二律背反即二律对立,同时又二律和谐。
互相反对的环节是怎样得到和解的,斥力和引力之间的矛盾是怎样统一的,这正是力学和数学要研究的课题。速度、引力和斥力,这就是天体运动的矛盾结构。这三个矢量的几何结构找到了,代数方程式也就找到了。速度和引力的夹角,速度和斥力的夹角,这两个夹角互为补角。在力平衡运动方面斥力与引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立关系,质点在二力平衡运动时的速度、位移是公共的。在能量转化方面斥力与引力形成了互补关系。天体运动是在力平衡中运动,又在力平衡中改变自己速度与方向。动力与运动是因与果的统一。
马克思所说的“斥力和引力的力学体系”,这是辩证力学的矛盾结构,也是互相反对的矛盾结构,就是对立统一的辩证力学系统。辩证力学系统为天体运动提供了三准则:
⑴.斥力与引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立关系,斥力与引力在平衡中运动,即对抗的二力在运动中失重;
⑵.天体偏斜运动过程中能量不生不灭,能质(如动能与位能可互逆)转化循环的原因,即机械能量守恒;
⑶.斥力和引力相互作用是天体偏斜运动的原因,而偏斜运动是动量矩(即开普勒第二定律)守恒的原因。
马克思物质理论的忠诚实践者——.夏曰鼎.
我的主页:www.夏曰鼎.中国/
2006
年7
月25
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1# xyd1936
斥力和引力相互作用形成辩证力学的矛盾结构
马克思说:“在天体中…,它们脱离直线而偏斜,形成一个斥力和引力的体系,在这个体系内,它们同样保持着它们的独立性,最后它们并从它们自身中创造出时间”。这就是说:行星并非顺从太阳的引力线作直线落体运动,而是摆脱太阳的引力线作偏斜失重运动,即作速度变化和方向变化的运动,形成一个斥力和引力相互作用的辩证力学体系,辩证力学是二律背反的矛盾结构。在这个体系内,它们同样保持着斥力和引力的独立性和统一性。即既对立又统一。
马克思物质理论的忠诚实践者——.夏曰鼎.
2006年8月5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 xyd1936
矢量几何的矛盾结构中找到了互相反对的环节
互相反对的环节是怎样得到和解的,斥力和引力之间的矛盾是怎样统一的,这正是力学和数学要研究的课题。速度、引力和斥力,天体远离运动与接近运动是互相反对的环节,即互相反对的矛盾结构。这就是天体运动的矛盾结构。这三个矢量的几何结构找到了,代数方程式也就找到了。
斥力与引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立关系,速度和引力的夹角α与速度和斥力的夹角是互为补角。斥力与引力平衡运动时的速度、位移是公共的。在能量转化方面形成了互补关系。天体是在平衡中运动,又在运动中平衡。即改变自己的速度、方向和曲率。这就是动力与运动的因与果关系,亦即对是立统一规律,星形是矛盾结构的具体形式。
马克思说偏斜运动却表述了物质的真实的灵魂,在矢量几何的矛盾结构中找到了互相反对的环节。互相反对的矛盾结构,二律背反是排斥律与吸引律的简称,亦即对立统一规律。
自然规律探索者——.夏曰鼎.
2006
年8
月9
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 xyd1936
互相反对的环节便有了效准——偏斜运动
马克思说:“因此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而原子概念中存在着的矛盾也实现了。所以伊壁鸠鲁首先就掌握了斥力的本质,虽说在感性的形态下,而德模克里特则仅仅认识到它的物质的存在。”《博士论文》第24页。斥力与引力的互相反对的矛盾结构便有了效准——偏斜运动直接证实天体远离与接近的矛盾运动。
马克思说的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是指:当速度与引力的夹角α为锐角时则加速接近运动;当速度与引力的夹角α为钝角时则减速远离运动。这就是说的偏斜运动包含加速与减速,接近与远离的矛盾过程,这就是主动力与被动力互逆转化。无理论预言的理论是空谈,无效准的理论是空洞的理论。
伊壁鸠鲁掌握了原子内部斥力与引力的矛盾结构,矛盾结构形成辩证力学体系。而德模克里特对原子内部的矛盾有一种恐怖心理,不懂得矛盾就是绝对的能动性。马克思把偏斜运动从感性形态上升为本质形态;把朴素的唯物主义上升为理性唯物主义。斥力与引力平衡中运动,即矛盾平衡中运动,斥力与引力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的对立关系。天体偏斜运动过程中能量不生不灭,能质(可互逆)转化循环,即能量守恒。
自然规律探索者——.夏曰鼎.
2006年11月17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 xyd1936
德模克里特没有掌握斥力观念
马克思说:“德模克里特与伊壁鸠鲁相反,把原子概念的那种实现转变为一种强迫的运动、为一种盲目的必然性的事情。在上面我们已经看到,他提出把由原子的相互排斥和冲击而产生的旋涡作为必然性的实体。可见他在斥力中只注意到物质的方面,即分裂、变化,而没有注意到观念的方面;按照观念方面,在斥力里,一切与他物的关系都被否定了,而运动被设定为自我规定。”《博士论文》第24页。德模克里特只注意到斥力的现象的关系,却没有掌握斥力观念,因而没有达到概念和实在的统一,概念和实在的统一就是观念,也就是斥力观念。力是运动原因,运动是力结果,也是力的表现。力与运动的关系是因果关系,是因果链条。
自然规律探索者——.夏曰鼎.
2006年11月17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1# xyd1936
天体偏斜运动的轨迹是圆锥曲线
马克思说:“因此,如果说伊壁鸠鲁以原子按照直线的运动表述了原子的物质性,那末他乃是以原子离开直线的偏斜运动实现了原子的形式规定;并且他是把这些相反的规定看成直线相反的运动的。” 《博士论文》第20页。直线相反的运动就是非直线运动,也就是曲线运动。
马克思说:“所以卢克莱修很正确地断言,偏离运动打破了“命运的束缚”;并且像他立即把这个意思应用到意识方面那样,同样,关于原子也可以说,偏离运动是在它胸怀中的某种东西,这东西是可以对外力作斗争并和它对抗的。”《博士论文》第20页。天体偏斜运动的轨迹是圆锥曲线,而偏斜运动的原因是天体相互作用,也就是天体斥力与天体引力相互作用。斥力以自己的速度变化和方向变化来反抗引力。斥力与引力相互作用是自然界万事万物千变万化的终极原因。这就是辩证唯物主义自然观、力学观。
自然规律探索者——夏曰鼎
2008年1月5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1# xyd1936
马克思称偏斜运动所表现的规律贯穿了整个伊壁鸠鲁哲学
辩证力学是循环过程:辩证力学把力和它的表现、因和果认定为不可分离的东西。对立统一循环是辩证过程,也是事物的本质。辩证力学的辩证过程是由两个对立过程及两个对立的转化点构成,两个对立的转化点的连线是两个对立过程的界线,一边是排斥过程,一边是吸引过程,即否定之否定的循环周期运动过程,亦即对立循环过程。这就是二律既背反又和谐。
马克思说:“在天体中…,它们的重心是在它们自身之内,不在它们外面;它们的唯一行动就是运动,并且为虚空的空间所分离开,它们脱离直线而偏斜,形成一个斥力和引力的体系” 。这就是说:行星并非与中心天体作向心加速度运动,而是行星与中心天体的连线(引力线)作偏斜运动。行星运动速度与行星引力行成一个夹角α,即行星速度与引力的夹角α= 90+β。这就是伊壁鸠鲁的偏斜运动含意。
马克思说:“因此伊壁鸠鲁的原子偏斜运动就改变了原子王国的整个内部的结构,因为通过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博士论文》第24页。偏斜运动形式的规定便有效准了是指:
tanβ= sinβ/cosβ= dy/dx = dR/dD = VR/VD = Fasinβ/ Facosβ= 切线斥力FaT / 法线斥力FaL
注意:排斥远离过程仰俯角β为正;吸引接近过程仰俯角β为负。
或dR = dD *tanβ, 或dR = dS *sinβ, β与dR同号, dD与dS总是正值。
排斥过程:当速度与引力两矢夹角α为大于90度的钝角,则减速运动,即排斥远离过程。由近到远的过程,即由下到上的减速过程,这时仰角β为正是上坡dR为正,是动能转化位能的过程。
吸引过程:当速度与引力两矢夹角α为小于90度的锐角,则加速运动,即吸引接近过程。由远到近的过程,即由上到下的加速过程,这时俯角β为负是下坡dR为负,是位能转化动能的过程。
近地点:仰俯角β、dR为零,即水平,即由负变正,由下坡变上坡。由吸引程过转化为排斥过程,亦即程过转化点。该点的运动方向与引力线垂直,切线力为零。该点的引力与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远地点:仰俯角β、dR为零,即水平,即由正变负,由上坡变下坡。由排斥程过转化为吸引过程,亦即程过转化点。该点的运动方向与引力线垂直,切线力为零。该点的引力与离心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
21.引力与斥力失重运动: http://www.xyd1936.cn/gif1024/avi_21.gif
22.引力星形三力平衡运动:http://www.xyd1936.cn/gif1024/avi_22.gif
23.斥力星形三力平衡运动:http://www.xyd1936.cn/gif1024/avi_23.gif
自然规律探索者——夏曰鼎
2007年12月19日
修改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