第十章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涤除玄鉴,能无疵乎?爱民治国,能无为乎?天门开阖,能为雌乎?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载营魄抱一,能无离乎?
营:这里引申为身体的形体部分。
魄:人身体的精神部分。
译文:能否形神合一相守不离。
【解释】
人的身体是精神与形体(物质)的统一体。精神的属性为阳,形体的属性为阴。两者在一定条件下,或相生或相克或制化,但始终互为存在的前提。两者的相互作用,精神居主动,形体处被动,且精神引导形体作用或因应环境,往往精神还会超越形体的能力去追求盈、锐、满、骄,以致损形体于先,损己于后。因此,两者应合一(匹配)相守不离,以保身存。
本句的潜台词是:精神内守,这里虽讲的是修身、养生之法,然而持家、治国亦同此理。
这里给出了正常的身体状况标准:精神与形体合一。
专气致柔,能如婴儿乎?
专气:使真气能随意聚、行。
译文:能否气随意行,身体柔软如婴儿一般。
【解释】
中医认为:气是生命的原始物质与原始推动力。对应天、地、人三才,人的生命系统有精、气、神三宝,精能化气,气能生神,其中,精与气属物质,神属精神。中医的理论与实践表明:气滞、郁结、不能随意布达,将出现肿痛,形体失谐(僵化)之病证、病症;因此,身体柔软是健康的表征(“人之生也柔弱”),就像尚未受七情、六淫之害及五谷之毒的婴儿。
现代科技表明:一个柔性的系统,面对外来作用,能化解(减)外加动量与动能以及作用力之害(F=ma , m1△v1=m2△v2; 越小、伤害越小;柔性系统可使v 增大、 梯度衰减,还可使支点难以形成。);对内,可有效降低运行损耗。
现代社会,由于“个性化”的张扬,小者:生产线、企业管理已柔性化,大者:社会管理正逐步柔性化。
有为者通常求锐,锐则刚强,而“柔弱胜刚强”。
这里给出了健康与否的形体标准:柔。
涤除玄鉴,能无疵乎?
玄鉴:奇妙的镜子,这里指心。
译文:能否清除心中的一切杂念、陈见。
【解释】
中华先哲认为:心主神、思想、感情…,这才有了:心不在焉、心明眼亮、心窍、心思、心余力绌等词语。有为者通常是一念不起百念生,心中充满妄念,营魄分离。涤除玄鉴的过程,就是认识妄念、了解其害、排除其的过程。有了明净的心镜,即可物来则影,物去无痕,从而使精神内守,营魄合一,观照出世界的本目和道之奥妙。达到的境界似《金刚经》所曰:“应无所住,而生其心”,所言恰似禅那的入门级:静其思虑(止)。
这里给出的精神修养的标准:无妄。
爱民治国,能无为乎?
爱民治国:是行政的核心内容。
译文:能否行无为之政。
【解释】
有为者一切皆有所图,于是,必然无法对百姓一视同仁,在树模范、分爵等、论赏罚——有为之政的遍行之下,欲望丛生,百姓分裂,民败国灭。
圣人“处无为之事,行不言之教 ”,“以百姓为刍狗”,“利万物而不争,故无尤。”。
句中的国与民相当于营与魄,也就是说,身体的修养也要遵循无为之法。
这里给出了行政的修养标准:无为(其内容可参见第六十四章等)。
天门开阖,能为雌乎?
天门:中医指额头上一个按一定规律开闭的穴。这里意内外信息交流的地方。
雌:这里意被动。
译文:能否被动地接受外界的信息。
【解释】
获取外界信息的方式无非两种:主动了解与被动接受。主动了解是有为之举,必作用于外界,相争就难免了,外界的因应使所求信息或扭曲或隐藏,令所获的信息是失真的,甚至,相争者反溯而攻。例如雷达:主动雷达是发射电磁波利用其的回波探求目标,结果,隐身(形)飞行器、被照警告仪、反辐射导弹(炸弹)等应运而生,使主动雷达致盲且身陷险境。而被动雷达是通过接受外界电磁场的变化(被目标激起的扰动)来感知目标,因自己并不作用于外界电磁场,故不成相争局面且收获真实信息,并实现了身先、身存、无尤。
这里给出了与外界交流方面的修养标准:不先(被动)。
明白四达,能无知乎?
译文:能否已明事达理却像愚夫。
【解释】
“鱼欲异群鱼,舍水跃岸即死;虎欲异群虎,舍山入市即擒;圣人不异众人,特物不能拘尔。”。如果真正参透了世事,自然“不显”——避成相争之势,“俗人昭昭,我独昏昏”,“我独泊兮,其未兆”,如此,众人就会将其归于“无害”的愚夫了,从而实现“外其身而身存”,不争无尤。
这里描绘了修养的最高境界:大智若愚。
小结:本章主旨是:如何用道化人。“天门”与“明白”两句契合了禅那的超凡级——静中思虑(观),唯有大智慧的人才能修养到这般境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