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833 0
2010-10-17

尝尝无中生有的味道

下面这几句也是在描绘我们的心理状态:"喜怒哀乐,虑叹变慹,姚佚启态;乐出虚,蒸成菌。日夜相代乎前,而莫知其所萌。"

  姚,指轻浮;佚,就是放逸;启,指放荡;态,就是忸怩作态。就是说在我们的生命之中,我们每天都是喜怒哀乐变幻无常,时而焦虑,时而固执,时而轻浮浪荡,时而又放逸作态。这些形形色色的表现,如同众多孔穴中发出的声音,地气蒸发出来的朝菌一样。我们看到万物在眼前相继相代,却不知道它的来处与去处。

  世人都逃不过这一句"虑叹变慹"。每天都在苦苦焦虑,对社会上的种种事情不满,对自己的命运感叹,久而久之又转变成固执。变慹,就是昆虫它有结茧的时候,有冬眠的时候,蛹从茧里出来就变成飞蛾了。但无论你怎样变,你的喜怒哀乐、轻浮、懒散、放荡、忸怩作态,还是蛰伏不动,这种种心理状态,都难以真正地摆脱。

  这里又把前面一节翻了个版来谈,前面谈的是人心的实际工作状态,这里面谈的是情感状态。通过前面的这一切,我们要意识到,我们精神的承担不外乎是喜怒哀乐的承担,不管你是大言也好,小言也好,小恐也好,大恐也好,种种作为所得到的,不外乎就是"喜怒哀乐,虑叹变慹"。所以,庄子给我们绘出了一幅心态百变之图。这就是我们人心的一种实质,一方面是心有所为的实质,另一方面也是心有所得的一些东西。前面是因,后面是果。

  音乐是从空虚的孔窍里边发出来的,菌子好像是从水汽中生发的。在草原、森林里下过雨以后,水汽条件具备了,就能生长出菌子。这是很突然的,其生命也很短暂。万物的变化,生生灭灭的东西,每天都在我们眼前展现。人世间的种种人和事,就有点无中生有的味道。"乐出虚",虚,就是虚无,尽管它是虚无的,但可以产生各种各样的音乐,不管是交响乐也好,欢快或悲伤的乐曲也好,它都是无中生有的。"蒸成菌",生命的起源也好像是在水气中无中生有的。

  推而广之,我们种种的人和事也是这样,真是无中生有,幻出幻入啊!另外,我们种种思维、念头也在心里来来去去的,无穷无尽地生灭。无论是面对外部环境,还是面对内心念头,对这些生灭来去的东西,我们都不知其因由。到底是从什么地方来,又到什么地方去,我们不知道。

  再来看这一句感叹:"已乎,已乎!旦暮得此,其所由以生乎!"算了吧,算了吧!一旦悟出了其中的道理,自然就会明白各种事物来由了,你就明白万法之所以为万法,生灭之所以为生灭的道理。学佛法的人讲起来就很简单,用"缘起"两个字就解决了。但是为什么会缘起呢?社会上的、自然状态的容易理解,但其背后的原因是什么?终极的缘起是什么?基督教讲终极原因,庄子也讲这个。一旦有一天你明白和领悟了这个道理,也就明白这些情态发生的根由了。所以既无可推求,就不如其已。你在俯仰旦暮之间,忽然自悟真理,这就是生之根啊!

  "其所由以生乎",所以在前面的种种情态之中,我们要好好去参、去悟,如果突然有一天,在旦暮之间有所得了,明白了这后面的缘由了,那么"其所由以生乎",我们的道根也就出来了。我们在看这个的时候,要仔细去感觉一下。我们的心态、行为是不是像庄子在这一段里边所描述的这样?禅宗里有"龙潭吹烛"的公案,大家可以结合去领会一下。德山禅师在吹烛明暗交替的刹那间大彻大悟,为什么会有这样的效果呢?

不可说,不可说

庄子在这一部分首先说了几个方面的问题:一个是世间心性、情态之相,庄子入木三分地把它刻画出来了。第二是物理出入、生灭无常之相,也把它刻画出来了。下面就要谈内外寻找主人公了:"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

  "非彼无我",没有客观会有主观吗?没有非我会有我吗?这是肯定判断,是相辅相成的。没有能,就没有所;没有根,就没有尘;没有根尘,也就没有认识。"非我无所取",这个就很重要了。万法是因为有我才有的。"三界唯心,万法唯识",离开了我,万法就没有意义。

  我们每个人都生活在自己的万法之中。我的万法,就是我的家庭,我的事业,我的关系,我的身体,我的知识,我的资格,我的民族,我的国家,乃至我的世界。这些都是围绕着我在转!如果没有我,谁在说这一切呢?我们意识形态的一切一切,我所有的一切一切,严格说起来都是因我而起作用。我们都生活在"我"的精神圈子内,而没有超越出个人精神的天罗地网。每个人都有他的"我所有",每个人的"我所有"都不尽一样。我们都看见了同一个天地,同一个日月,但同一个事物在各人心里不一样。有的人看到月亮很高兴,有的人看到月亮很伤感,就是这个道理。"非我无所取",哪怕就是有万法存在,如果没有我,谁来认识万法?谁在感知万法?这个就是"非我无所取"啊。

  所以"非彼无我,非我无所取",这个是肯定判断,他是肯定的,要把这个话咬死了。庄子对很多事情都是模棱两可的,他的肯定判断是不多的。一般都是设问而已,他不直接地回答。但是这里他是把它作为一种很肯定的话说出来的,而且事实的确是这样的。非彼就无我了,非我就无所取了。所有的一切,都因我所取而有。用佛教的话说,就是"心生种种法生,心灭种种法灭"。它是"非我无所取"的另外一种版本。

  "是亦近矣,而不知其所为使。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是"指前面说的一切万法,我们面对的这一切都很近,心里的万法,身外的万法,通过我们的眼、耳、鼻、舌、身、意都能感知,一切都离我们很近,近得不离分毫。但是为什么它是万法?为什么我们能够感知"六根六尘六识十八界"的这些来来去去的东西?它们是怎么动的?怎么发起的?密宗讲"生起次第",那生起之初是什么样子的?我们可以看到第一层原因,乃至第二层、第三层原因,但最初的原因,我们还是不知道。

  "若有真宰,而特不得其眹",冥冥之中肯定有一个东西在这里起作用,肯定有一个最大的、最根本的主宰在起作用。用佛教的话说,肯定有佛性、真如在起作用。那么这个起作用的"真宰"是什么呢?我们不知道它的形象,不可说,不可说,不可思议。《庄子》里说"不得其眹",它到底是什么,我们不知道。

  "可行己信,而不见其形,有情而无形。"大道,虽然我们看不到它的形体、踪迹,但是我们肯定相信它是存在的。我们的性命肯定存在,用西方哲学家笛卡儿的话说:"我思故我在。"但我思的是什么东西?我为什么会思?我为什么会想?他也说不清楚。

  "有情而无形",什么是生命?你把生命画成个图来看,看得见吗?看不见。什么是精神?拍张照片,照个CT,你能够把精神、思维照得出来吗?照不出来。什么是宇宙?我们只看到它变化无穷的相,但它的本体我们看不见。但是我们都相信它"有情而无形"。很多人打坐时突然见到光了,把见到了光当成是见了道,那是不正确的。道是什么?道绝不是我们所说的那种光。白天出太阳或晚上随便点一盏灯,都比蒲团上打坐见到的光亮上一万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