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P><FONT size=4>下引自《经济学的困惑与悖论》(马克*斯考森/肯那*泰勒 著)</FONT></P>
<P><FONT size=4>……斯密用“看不见的手”去解释合理计算个人物质利益将怎样导致竞争,竞争转而为整个经济体系带来高额的产出和收入,并为社会创造物质财富。斯密将着一自我调节的过程视作上帝为社会和谐创造的一条规则,它为人类发现并应代替重商主义的制度法则。……无论怎样,个人物质利益仅是多种动机中的一个,这一事实为斯密“看不见的手”分析带来一个问题:我们怎样才能确保在一组产生“看不见的手”的转换关系中的任何一点是个人物质利益而不是其他动机占支配地位?对斯密来说这是个问题,因为他没有区分全部效用和边际效用。后来的新古典经济学做到了这一点。</FONT></P>
<P><FONT size=4>……今天斯密的社会和谐论被认为是福利经济学的第一基本定理(CCGGQQ认为“定理”一词不当),即在市场体系中,竞争能有效配置资源。效率也被称为帕累托最优,出自意大利经济学家帕累托(1848—1923),其意指所有交易发生并且生产方式被选择后,没人能进一步改善状况而不使他人的状况进一步恶化。这种解决方式的问题在于它依靠大量不现实的假设。帕累托最优假设产权全部完全细化、强化,仅生产私人商品,不存在外部影响和信息不对称;并且现有的收入和财富的分配被认为是平等的。</FONT></P>
<P><FONT size=4>一般说来,现实中这些条件是不存在的,并且这些条件引出否定竞争导致市场有效产出的多种问题。……这两个解决方法都不让人十分满意,接受更多ZF行为或更大范围的人类动机使斯密悖论的理论基础消失了。那就是如果人们关心他人还规则地具有公共精神,而且无论如何如果需要ZF去实现效率和社会和谐,也就没有可要解决的悖论了。</FONT></P>
<P><FONT size=4>另一派思想更正式提出亚当*斯密的悖论:19世纪列昂*瓦尔拉斯均衡理论。一般均衡理论是推导斯密社会和谐论的一种抽象正规的方法。它由利己主义激发,并沿所有投入产出市场间的相互关系去找到能导致有效资源配置的均衡,并且是唯一的、稳定的。所有这些都是解决亚当*斯密的悖论必需的。……无论如何一般均衡的稳定均衡存在没有被证明出来,在当时也被认为是不可证的。这意味着什么?仅仅个人行为不够产生一个唯一或稳定的均衡了,单单合理的物质驱动的利己主义不能实现“看不见的手”。解决亚当*斯密的悖论的一种方法是放弃方法论利己主义的僵化版本,即仅仅个人行为起作用。这样做后,经济模型接受社会标准和机构(包括ZF)来反映个人行为,是否使得最优解被破坏?为保证一国经济良好运行这一方法,将使经济理论脱离方法论利己主义以及对自由主义的强调。亚当*斯密的悖论再一次消失了而不是解决了。</FONT></P>
<P><FONT size=4>肯那*C*泰勒</FONT></P>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6-10 10:14:07编辑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