sungmoo 发表于 2010-11-10 15:13 
“西方经济学”中,所谓“效用函数”无非是表达“偏好”的一种(代数)方法。事实上,人们根本不需要为这样的“效用”赋予特定的量纲(它是纯实数就可以了)。
(另附:物理学中的“量纲”,指的是某一物理量与基本物理量间的积幂关系。那么,若沿袭物理学,经济学中,有所谓“基本经济量”吗?)
偏好源于对效用唯心性的客观修正,偏好只是我们对事物一种倾向性的选择性判断,以此为开端来研究经济学和判断人的行为仅仅可能达到描述经济内容和人的行为而不能得出数理的逻辑的规律性关系。人们初期试图用效用函数来揭示这种关系,但由于它的唯心性导致了它的失败。从而使我们做出了使用“偏好”概念的选择。
然而事实是,正是由于经济学研究方向的这一转向使得经济学走向了撇开了事物性质的内容而步入了纯数学的歧途。如果效用用纯实数来表示的话,那么也就无法揭示各经济内容之间的相互关系。
经济学存在基本物理量:时间单位、货币单位、商品的性质单位。
效用是人对于一个事物消费后的主观感受,它是消费事物的量的函数,它不可能不具备该事物的性质量纲。