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阳明的这句话很有意味,对我来说有一种振耳发聩的感觉,解决了我在理想与现实的诸多困惑,“菩萨心肠”意指理论,思想,理想,目标等等,|“屠夫手段”意指在社会,人生面对问题方面所采取的态度与办法,一直以来我们的思想都是“理论——实践”的循环,理论指导实践,理论联系实际,这个方法其实就是实验主义,但是对于像人的良知,道德,精神可以说完全不管用,因为有很多理论没方法联系实际,一到实际中理论就不成理论了,你叫人怎么去联系,实际生活中人们都投机倒把,你也一样,那有什么原则可言呢,所以我认为这是实验主义的不足之地,简直可以说没有什么原则可言了,这也是马克思主义的巨大缺憾,因为马克思主义没有指出人的精神出路在哪,至少他的思想只停留于什么人类中心论,泛科学主义等等,令人厌烦,其实说到底就是一种西方泛滥的虚无主义价值的体现,如今于中国更甚,于人的价值生产并无太多积极,从根源上讲它依旧是一种批评思想或否定哲学,否定也往往是革命的关健所在,但中国古人云,万变不离其宗,我就用王阳明这四个字“菩萨心肠”意指精神本体.
我之所以震憾乃在于不管在书本还是人言中都无形中受到了马克思主义的浸淫,这是一个潜移默化的过程,我们先说王阳明这两句话吧,它首先区分了目标与手段,理想与实际,精神与客观世界,而且分得很清楚,不像“理论-p实践-理论-实践’那种修正主义一样罗七八索,因为后者经过了几轮之后,此理论非彼理论,此实践非彼实践,到最后弄得面目全非,已经不知道自己是谁了,原初什么的都幸许荡然无存,何不简单明了一些,直指“|菩萨心肠”这四个金光大字呢?现代哲学用很多道理来说明一个问题,其实真正的哲学是用一句话来解决很多的疑惑,许多年轻人刚出来社会,总想像社会不像那么杯,但“善良,纯真,正直”的他一出来就被社会批为书生气,傻气,甚至那当乞丐的阿二同志也以为这“很傻很天真”,诚不悲乎?然而无可奈何,竟有当代太多人因此而痛斥读书,深以为“读书无用论”也,但这关健要看你读的是什么书了,有无独立思考之精神,这跟知识关系不大,但这恰恰是当代教育的最大败笔,也是御用哲学思想的失败所在,“知识无用论”这话是错误的,知识不可能没用,但如果说“精神无用”,诚然再多知识也无济于事,中国人教的是知识,外国人教的是独立思考与创造能力,这可见制造与创造的区另了,无怪乎我国是泱泱的制造大国,我仍愿以有知识而无精神的人为精神奴隶,鲁讯的意思依旧没过时,现实的一幕幕都仿佛昨日!
许多的年轻人在通过所谓的“实践”之后都通通革命,已经反回不到“理论”那个层面去了,利用所学的东西投机取巧,变本加厉,于是乎就迅速“成功”了,又似乎也推翻了“知识无用论”这个结果,但为什么又回不去了呢,不是讲好了说要再理论再实践的吗?因为一旦目标形成了,谁还愿意去改呢?而且那些理论本身就千疮百孔,回去那里干什么呢,骗人,若是只教“菩萨心肠”便好了,这个要纯粹一些,不易改了,当然更要让他们知道些“屠夫手段”,这大概是中国的特色国情罢。
许多诚实人“菩萨心肠”是有的,但是于屠夫手段却不够,这是因为特殊国情,更有许多人呢,看到这句话,大喜过望,以前圣儒也曾是施于“屠夫手段”,全然不顾什么菩萨心肠不心肠的,中国所谓圣人过于美好的宏图与社夫过于潜规则形成了巨大反差,“圣人,道德”都成了嘲笑与漠视的对象,仿佛以前的圣人都是傻B,比傻B还傻B,美好更是成为了万恶之首欺骗,虚伪的粉饰了,我想中国人看大戏,不过也是叹喟人生如戏的意思,于真实感全然不存在的,作为中国人的悲哀,可见一班,那些所谓的“成功人士”,又何尝不是如此呢?
我想哀叹就此打住,于此正是屠夫手段展示的时候,否则菩萨心肠都只是阿弥陀佛,无关世事了,菩萨心肠可怕的并不是屠夫手段,而是内心的麻木,欺诈,苟活,混乱等手段,而屠夫手段干脆利落,雷厉风行,快刀斩乱麻,也可以见真实一翻,这种屠夫手段也是于特定国情“精神本体”的正当防卫罢了,要防的就是奴隶意识与思想,说到意识与思想对于奴隶也许都有些牵强了,因为这些于他们都没有,不过是人生如戏罢了。因为屠夫手段不必多言,意在菩萨心中。
当然“菩萨心肠,屠夫手段”无疑是个人经过了千万次的苦历所凝练出来的精髓,是个人生存哲学的一种思悟与慰藉,然而于大的社会,又岂能抹去其中深层性的悲哀呢?但我不得不说“屠夫手段|”并没有过时,只要有精神上的奴隶,便有屠夫大显伸手的舞台,诚然为屠夫也总比为奴隶要幸运得多,当然屠夫手段有时也要跳出理论之外,因而也无须再做理论之研讨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