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3204 11
2010-11-14
(2010-11-10 20:55:10)
标签: 清议中国经济财经分类: 宏观经济

清议:货币超发论的三个事实错误

由前任央行行长戴相龙抛出的货币超发论,得到了发改委的呼应,但现任央行副行长马德伦却给予无情批判:当前一些人采用M2减去GDP的方法来计算,认为中国的货币超发,会出现高通胀,这种计算方法是不科学的。经济增长意味着货币增发在一定程度上不可避免。

马德伦的上述言论多少令人出乎预料。如果没有理解错的话,央行的货币政策一向是以货币数量决定通胀水平为理论基础的。

抛开是非对错不谈,上述分歧至少暴露了决策层当前围绕货币政策而陷入的理论雾区。

说到底,理论上的分歧总归要用事实说话。

那么,事实是怎样的呢?

19781995年,国内CPI累计涨幅296%(以1978=100,1995CPI定基指数为396.9),同期占货币发行量大头的贷款增幅高达2573%(由1978年的1890亿元增加到1995年的50544亿元),后者增幅是前者的7.7倍。由于二者相差悬殊,显然不能把货币超发看作是物价上涨的主要理由。

进一步说,19952009年,虽然广义货币发行量累计扩张了897%(由6.1万亿元扩张到60.62万亿元),但同期CPI的累计扩张幅度只有30%(以1978=100,1995CPI定基指数396.9,2009CPI定基指数为519.0),前者扩张幅度是后者的28.9倍。至此,不难发现,将货币超发看作是物价上涨的主要推手,是没有事实依据的。

不过,这还只是货币超发论的第一个事实错误。

关于货币超发论的第二个事实错误,大家不妨来看一下央行的负责规模是如何扩张的。19992009年,央行负责合计由3.5万亿元快速扩张到24万亿元,累计扩张幅度接近5.8倍。稍有货币学常识的人都知道,央行负责的扩张代表央行从市场上吸收的流动性,也就是购买力。毋庸置疑,如果央行不是在过去10年将总额接近20万亿元的流动性加以囤积,这20万亿元原本应当会形成相应的货币发行量增加值。果真如此,过去10年国内广义货币发行量的累计扩张规模就不是48.6万亿元,而是68万亿元。我想说的是,正是由于央行在此期间囤积的20万亿元流动性,因此,不能简单地将这一时期的货币发行说成是超发,而是一定力度的货币限发。

货币超发论的第三个事实错误在于,通胀的本意是指因物价上涨而导致的居民购买力下降,也就是居民消费品价格涨幅大于居民收入增幅的情形。然而,无论是在物价过快上涨的19901995年(5年间CPI累计涨幅为83%),还是在物价总体温和上涨的19952009年(14年里CPI累计涨幅为30%),居民人均收入同期累计增幅均明显超过CPI。前者城镇为183%,农村为129%;后者城镇为300%,农村为226%

在很大程度上,居民收入增幅远远超过居民消费物价涨幅,意味着居民购买力的快速扩张才是导致物价上涨的真正原因,毕竟只有供不应求才符合价格上涨的市场逻辑。这不仅可以解释19901995年国内物价因消费品严重供不应求而出现的过快上涨,也可以解释近期国际市场因中国消费量激增而形成的原油价格上涨。

到底什么是导致国内物价上涨的主要原因?在居民收入增幅持续快于物价涨幅的情况下,到底能不能片面地将物价上涨说成是通胀?或中国到底是否存在通胀?以及要不要为了抑制物价上涨而限制贷款增速?所有这些问题的确是值得深入研究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1-14 01:05:24
自带小板凳观摩学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01:08:53
很是支持你的观点!!!
但是现在物价上涨怎么解释呢?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1:28:02
个人觉得这三个论点都有值得商榷的地方
1、帖子中说的第一个“事实错误”的依据是由于货币发行的增量远大于CPI的涨幅,“由于二者相差悬殊,显然不能把货币超发看作是物价上涨的主要理由。”首先由“两者相差悬殊”推导出“不是主要理由”这个逻辑就是完全错误的。再者,CPI只是统计了社会总产品中一部分产品,同期,特别是95-09期间,资产价格的成倍上涨上涨又该如何解释呢?这在CPI里面可是完全没有反应。
2、列举的第二个理由更没有说服力,而恰恰说明了央行自身已经发现货币超发而进行了一定的弥补。但是很显然“亡羊补牢”也不能把已经逃跑的羊找回来。
3、第三个理由首先忽略了官方统计的“居民收入”的水分(同时也忽略了CPI有可能存在的人为缩小的可能),其次更重要的是忽略了收入分配的不公。发行的货币并没有平均分配到全体国民手中,这在平均值中是看不出来的。这就是为什么虽然看起来CPI涨幅不大,民间却一片叫苦之声的原因——对其敏感的是占绝大多数的低收入者——这恰恰从另一个方面印证的货币超发——通货膨胀带来的财富重新分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2:57:39
有一个问题,经济的发展本身就是购买能力的增强,而进30年改革开放的结果是什么,货币大量发行,物价上涨是有一部分为购买能力的增强,但是随着效率、生产力的的提高,本身物品的成本在下降,这就形成了悖论。另外,经济增长需要多少货币,每次改革**都付出了大量的成本,而这些成本都是用央行的货币来弥补的,最终还是纳税人埋单;再看看收入分配制度的改革,中国的基尼系数应经原超过0.5,这是什么原因,不用再说大家都知道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1-14 13:25:20
到现在所有货币理论都暗含一个合理的货币量和合理的经济增长率的匹配关系,但是这个假设并没有谁证明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