根据等产量曲线可以确定长期生产中要素投入的合理区域。等产量曲线斜率为负值的区域属于合理的经济区域,这时劳动和资本的边际产量为正值。反之,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不是厂商生产的合理区域,因为或者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或者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值。具体分析如下:
在图中,横坐标轴表示劳动L的投入量,纵坐标轴表示资本K的投入量。有一组等产量曲线,这些等产量曲线不仅有斜率为负的部分,也有为正的部分。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负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可以相互替代,一种生产要素减少,另一种生产要素增加。图中OE线和OF线之间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当等产量曲线的斜率为正值时,表明两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必须同时增加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这就是说其中一种生产要素的投入量已达到饱和,再继续使用这种要素时,其边际产量反而为负值,这时不得不靠增加另一种要素的投入量来加以弥补,才能维持总产量不变。图中OE线和OF线之外的区域属于这种情况。我们称OE和OF线为脊线。脊线表明生产要素替代的有效范围,实际上,合乎理性的厂商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从事生产,厂商可以在两条脊线之间的区域内从事生产,任意变动其投入要素的组合。因此这一区域称为生产的经济区域;脊线OE和OF就是生产的经济区域和不经济区域的分界线。脊线OF上的每一点的要素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劳动投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资本投入量;脊线OE上每一点的要素组合,都表示生产某一既定产量水平所必需使用的最小资本投入量和可能使用的最大劳动投入量。

图1 生产的经济区域
所以,在脊线以外的区域,或者劳动的边际产量为负值,或者资本的边际产量为负值。理性的厂商肯定会选择“脊线”以内的区域进行生产,而不会在“脊线”以外的区域进行生产,至于厂商到底选择经济区域内的哪一个点进行生产,还需要结合成本进行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