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微观经济学
6783 33
2010-12-05
人们究竟是根据价值来确定价格,还是根据价格来确定价值呢?由于总是想当然地认为是价值决定价格,所以效用论并没有真正弄清楚这个问题的答案。
比如,马歇尔在论述一个人的需求表时,他说:
“为了完全了解对于一物的需求,我们必须确定在此物可能被供应的每一价格上,一个人愿意购买多少。他对茶(比如说)的需求情况,能由他愿付的价格表——即他对不同数量的茶的几个需求价格——来最清楚地表明。这个表可称为他的需求表
例如,我们可以看到,他会购买:
每磅50便士时——6。每磅24便士时——10
每磅40便士时——7。每磅21便士时——11
每磅33便士时——8。每磅19便士时——12
每磅28便士时——9。每磅17便士时——13
如果对上表中一切中间的购买数量加上了相应的价格,则我们对他的需要就得到了精确的说明。”(马歇尔《经济学原理》第115页)
从这段话可以清楚地看到,一个人是如何根据茶的价格变化来确定自己的需求量的,他总是使需求的最后一磅茶的边际效用即价值恰好等于茶的价格。我们可以清楚地看到,是茶的价格决定着茶于这个人的价值,而不是相反。
又比如,希克斯说:“如果在一种市场价格体系之下(粗体字由作者加粗,下同),一个人处于均衡状态,则在任何两种商品之间,他的边际替代率显然等于它们的价格比率。否则,他以某种数量的一项商品替代等值(按市场率计)的另一种商品显然有利。”(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18页)
在这里,我们一样可以清楚地看到,明明是价格比率决定着边际替代率,但希克斯接着固执地说道:“我们……说商品的价格等于该项商品对货币的边际替代率。” (希克斯《价值与资本》第18页)。
从边际效用下降原理看,随着物品数量的变化,物品的价值是不断变化的。消费者可以通过调整自己的需求量来使物品的价值确定在最大边际效用和0之间的任意值。我们观察到的普遍事实是,在市场上,消费者调整的不是价格,而是根据既定价格调整自己的需求量,好使物品的价值和价格相一致。
比如市场上,1美元可买到1斤鸡蛋或2斤大米,那么对任何在市场上购买鸡蛋和大米的人来说,他必定会将1斤鸡蛋的价值调整到等于2斤大米的价值,并且恰好等于1美元他所买的任意物品的价值。
假设价格发生变化,1美元可买到2斤鸡蛋或2斤大米,那么对任何在市场上购买鸡蛋和大米的人来说,他必定会将2斤鸡蛋的价值调整到等于2斤大米的价值,并且恰好等于1美元他所买的任意物品的价值。
从这个例子很容易观察到,价格是自变量,价值是因变量。价值随价格变化而变化。
因此有,价格的大小决定着价值的大小。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5 22:12:56
价格与价值本来就很纠结,呵呵。往往讨论讨论还是脱离不了价格的束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5 22:17:44
价值由什么度量,马克思说用劳动,劳动又怎么度量,由工资(劳动的价格),反正最终还是要回到价格。价值是抽象的,价格才是实在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10:18:03
马经里说价格是围绕这价值在波动。商品价值,从字面上的意义而言,是指一件商品所蕴含的价值。但在 马克斯的《资本论》中将这个概念加以深化讨论,他认为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无差比的人类劳动本来就是不可统计(只是人们的意愿),即使大家都知道无差比的人类劳动,但个体的劳动又不同,时间的不同,即商品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时间时价值也不同。所以商品是以价值来衡量(个人意愿和需要来衡量的),不过是以价格来交易。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某商品价格高时,但又需要时可以少买,价格大于自己心里的价值,而在价格低时可以多买,价格小于自己心里的价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11:54:57
sy-浪子 发表于 2010-12-6 10:18
马经里说价格是围绕这价值在波动。商品价值,从字面上的意义而言,是指一件商品所蕴含的价值。但在 马克斯的《资本论》中将这个概念加以深化讨论,他认为商品价值是指凝结在商品中无差别的人类劳动。无差别的人类劳动则以社会必要劳动时间来衡量。
无差比的人类劳动本来就是不可统计(只是人们的意愿),即使大家都知道无差比的人类劳动,但个体的劳动又不同,时间的不同,即商品价值对每个人来说都不同,即使对同一个人来说不同的时间时价值也不同。所以商品是以价值来衡量(个人意愿和需要来衡量的),不过是以价格来交易。这就是为什么一个人在某商品价格高时,但又需要时可以少买,价格大于自己心里的价值,而在价格低时可以多买,价格小于自己心里的价值
从基数效用论来看,价值是不断变化的(边际效用下降规律),在价格一定时,根据等边际原理,消费者总是调整价值,使价值等于价格。因此,等边际时,不可能出现价格高于或者低于价值的情况。
价格高,少买;价格低,多买。这正是通过调整需求量,来使价值等于价格。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6 12:58:00
其实说穿了,效用理论可以方便的导致数学的引入。
从而,效用理论变成了一堆数学方程式,分析上方便了(比逻辑分析好分析)
但我始终认为数学推理很可能导致逻辑的问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