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4042 12
2006-07-05
<P  align=center><B >马克思墓地四季堆满鲜花 他的思想永远闪耀光芒<o:p></o:p></B></P>
<P>                                   2006-07-04 13:56:12 来源: 人民网-人民日报(北京) </P>
<P >共产主义运动先驱马克思长眠的海格特公墓,位于伦敦北部一座树木葱茏的小山丘上。每一次走上通往山丘的林阴小道,都会肃然起敬;每一次拜谒马克思墓(见图,本报记者施晓慧摄),都有无名者默默献上的鲜花,无论秋冬,还是春夏。</P>
<P >  进入海格特公墓东园,前行不远就可看到马克思墓。花岗岩墓碑顶上是前英国皇家雕刻学会主席劳伦斯·布莱德肖雕刻的马克思铜质头像,昂然向前,目光如炬,表现着革命者追求真理的坚强意志。墓碑正面镏金的英文是《共产党宣言》中的名句“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和《关于费尔巴哈的提纲》中的结束语:“哲学家们只是用不同的方式解释世界,而问题在于改变世界”。墓园的管理员说,这里安葬着16万人,拜谒马克思墓的人最多,来自世界各地,包括很多中国人。</P>
<P >  马克思从1849年至1883年去世,一直流亡在英国伦敦。一家人在恩格斯的帮助下过着拮据的生活。但马克思却在探寻真理的艰难跋涉中登上了高峰。他写出了《政治经济学批判》、《工资、价格和利润》和《资本论》等一系列鸿篇巨著。</P>
<P >  马克思去世120多年来,马克思主义经历了共产主义运动的高潮与挫折,但马克思对资本主义深邃的揭示,经受了时间与实践的考验。正如马克思所言:“最好是把真理比作燧石——它受到的敲打越厉害,迸发出的火花就越灿烂。”<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  去年6月,英国广播公司(BBC)《我们的时代》广播节目评选最伟大的哲学家,马克思以27.93%的得票率荣登榜首。休谟、柏拉图、康德、苏格拉底、亚里士多德、黑格尔等远远落在其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  BBC的评选结果并不偶然。上世纪末的1999年,英国剑桥大学文理学院的教授们也曾在校内进行征询、推选,试图找出谁是人类纪元第二个千年的“千年第一学人”。马克思在投票结果中位居第一,被习惯认为第一的爱因斯坦屈居第二。随后,BBC又以同一命题,在全球互联网上公开征询投票一个月。投票结果仍然是马克思第一,爱因斯坦第二。</P>
<P >  马克思及其理论之所以能够得到西方知识界、思想界的推崇,不仅在于其历史意义,更在于其现实意义。剑桥大学政治学教授加里斯特·琼斯曾经感慨:“《共产党宣言》虽然出版于1848年,但我们现在经常谈到的全球化、裁员、跨国公司、世界经济朝这个或那个方向发展,所有这些内容在书中都能找到,它有令人惊讶的现实意义,任何其他文献都没有这个力量。”<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  伦敦经济学院等英国不少名校一直有研究马克思主义的课程。马克思的著作曾对英国许多政治家产生过深刻影响。英国著名社会学家、第三条道路的设计师吉登斯认为,马克思依旧是不可超越的思想家。他说,“也许不再时髦,但我仍看重马克思”。今年6月英国媒体披露现任首相布莱尔24年前写给工党领袖的一封信,显示他最初走入政坛时受到了马克思著作的深刻影响。29岁的布莱尔在信中说:“我不厌其烦地拜读了马克思的著作,他在很多地方让我茅塞顿开,尤其是彻底地改变了我对人民和社会的关系的认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  一位哲人说:“真理是时间的孩子,不是权威的孩子。”马克思一生从未受到当权者的欢迎,但他的思想永远闪耀着光芒。<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人民日报》(<st1:chsdate w:st="on" IsROCDate="False" IsLunarDate="False" Day="29" Month="6" Year="2006">2006-06-29</st1:chsdate>第07版)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7-5 09:50:00

并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而是某些中国分母的问题。

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倍受敬重者。

越是争论激烈,越是显出这些人的伟大之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0:13:00
以下是引用万岁大中华在2006-7-5 9:50:00的发言:

并不是中国人的问题,而是某些中国分母的问题。

中国乃至世界,都有倍受敬重者。

越是争论激烈,越是显出这些人的伟大之处吧。

大中华,我在另一个帖子里问的问题你还没回答呢:你读过德文的马克思原著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1:26:00

楼上的读过?发表下感想如何,^_^

我不懂德文。不过如果要求严格些,那些研究马克思的人总该去读一下德文原著吧。我不是马克思主义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5:06:00
我可没读过原著,但是大中华说1844年手稿难读是因为翻译得不好,所以我很好奇他读没读过德文原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7-5 16:50:00
如果学习一门学科就一定要读原著的话,那我觉得就出不了那么多的科学家了,我们学习一门科学,并不在于看原著,说句实话,像我这样的人没有那么多的精力去读,我们对马克思的了解都是基础国内教育所学到的,有些部分的确有些问题,但这并不能否定国内教育的无用性,也不能支持一定要读原著的观点,我想,如果在没有学那些有些人认为无味的国内马著以前,你真的一个人去看马的原著,你能看懂吗,我的观点就是,读马原著只是学习的一个手段,不是学习的充要条件,如果如你所说的话,我要学秦朝历史,我就一定要到秦朝去!愕然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