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499 7
2010-12-16
从经济学角度看佛教的来世观
李俊
佛教有一个“三世”的概念,也就说来世是今世的继续,今世是过去世的来世。尽管“佛教只关心来世,不关心今世”的观点是片面的,但是佛学对来世关心程度超过对今生,这也是一个事实。所谓的好人好报,并不一定可以今世实现的,而是可能跨度到来世,这就是佛教的看法。
佛有轮回,有因果,也就说一个人做了很多好事,要是今世得不到的回报,这种回报就在来世得到补偿。可以说,佛教的来世观可以安慰那些觉得付出和回报不成比例的人。有一些观点就认为,要是一个人相信了来世观,并且希望来世过得好,就会在今世多做好事。事实上,即使一个人相信来世,渴望来世过得好,也不一定愿意多做一些今世没有回报的事情。要知道人性的不耐,也就说每个人都希望提前享受,而不是延长。今世所做的一切,要等到来世才有回报,这个过程是多么漫长的。
佛教的来世观对人的行为约束是怎样的?有一种观点就是认为,佛教的来世观被封建社会的统治阶级利用成一种愚民政策。但是如今这个社会,人们的功利性越来越强,不要说等待来世的回报,就是今世的回报,见效时间长一些,都等不及了。最近,中国妇联调查国人婚恋观,7成女性称男方有房才嫁。7成女性要求男性有现成的房子,才肯定结婚,甚至两个人在一起奋斗几年去拥有一套房子都不愿意,就更不可能愿意等到来世的回报。
可以说,佛教的来世观对人的行为约束是微不足道的。即使一些相信来世的人,他们也无法抵制今世的诱惑,何况是一个无法验证的来世。人性的不耐,每个人都希望提前消费,所以说即使来世是存在的,很多人也要透支来世的资源。
如果你很喜欢吃苹果,给你一个苹果,你是现在吃,还是过几天再吃?如果上帝给你选择,那你选择今天和你喜欢的人见面,还是选择一年之后?除非一些很特殊的情况,我想多数人都是希望越快越好。
为什么借贷之间存在的利息?很多人都认为,利息是货币世界特有的现象。这的看法是错的,其实利息是取决人的不耐。如果有人说对你说,要是你选择一年之后和你喜欢的人见面,就给你补偿一万元。这一万元就是你推迟一年和你喜欢人见面的利息。事实上,很多人就是接受了这一万元的利息。有的人在国外读书,自己的喜欢人在国内,要等到回国时才可以见面,要是选择提前见面,就付出来回的机票,这机票就相当利息。因此,薛兆丰说,“利率影响极其深远,只要与时间有关的现象,都涉及利息。”
基督是死后没有来生的,他们没有轮回和转世的说法。相对佛教来说,基督更偏重现世的意义和价值。信仰基督教的中国人比例不高,同时佛教的来世观对人的行为约束微不足道。因此,就出现了李银河所说的,中国人拜金主义很严重。人性的不耐,宗教信仰带来的收益太虚幻,所以他们行为更加短期化。
2010121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6 23:31:02
呵呵,支出一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08:46:46
宗教确实在社会中起着重要作用。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0:11:56
人性的浮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1:09:02
这篇文章应该设精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11:27:01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