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1322 3
2010-12-17
时下,批评中国的教育制度是一个很时髦的话题,今天这个说高考制度毁了多少“奇才”和“怪才”,明天那个又说奥林匹克扼杀了多少学生的想像力,似乎中国的教育制度没有一样是合理的。连大科学家钱学森也发出这样的感慨:“为什么我们的学校总是培养不出杰出人才?这么多年培养的学生,还没有哪一个的学术成就,能跟民国时期培养的大师相比!”为了回应“钱学森之问”,教育部也新推出“珠峰计划”,即在全国遴选出16所高校作为拔尖创新人才培养试验基地,旨在破解中国人大师诺贝尔奖的心结。
笔者认为中国要真正培养“大师”,就必须先正面回答 “钱学森之问”,而不是头痛医头,脚痛医脚。笔者曾与一名老教授探讨过类似的问题:为什么改革开放之前国家的条件如此艰苦,还能涌现一批国际认可的大师,而现在我们高校的条件好了,大师却少了?老教授意味深长地说:“我们当时读书的时候,想的是国家如何早日实现四个现代化,如何建设祖国,现在的小孩不是上网就是玩游戏,真正读书的没有几个。”
老教授的话正中教育的要害,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以来,尤其是“985”,“211”工程实施以来,中国高校的基础设施大大提高了,部分资源集中的高校实验设备完全可以和国外名校匹敌,但是大学却失出了它的灵魂,学生失出了信仰。清华大学老校长梅贻琦曾说过:“所谓大学者,非谓有大楼之谓也,有大师之谓也。”现在的大学是大楼多了,大师少了,学生的数量是多了,质量下降了。
现在高校的老师做科研不是想着如何创新,而是想着怎样以最小的成本拿到科研经费,然后混个“XX学者”,学术浮躁,抄袭成风,好一点的抄袭国外的研究成果,次一点的抄袭国内的研究成果,最次的就是全文复制别人的成果。而学生们也不知道为什么要学习,大学之前的学习只是为了应付家长和老师,大学之后没人要求了,于是相当一部分学生开始沉沦,开始堕落,大部分学生考研也不是真正为了做学术研究,而是为了拿一张研究生的文凭,然后进了一个好单位。作为稍有知觉的中国人,谁都会感悟到,中国人目前正处于一个信仰危机的时代。纵然你怎样不承认,纵然你怎样说改革开放三十多年,中国经济腾飞,但信仰危机已经不可否认的存在,这是一个事实,无法掩盖的事实。
事实上,我们的传统文化尤其是儒家文化里面有很多催人上进的名言,又有几个大学重视学生传统文化的学习,有几个学生能背诵《论语》里面的一小篇文章。当今社会我们缺少的不是物质上的享受,而是赖以生存的精神寄托,那便是信仰。尼采说:上帝死了,其实上帝不是死了,是被人忘切了。如果一个民族失去了信仰,不懂得为什么要学习,再优越的条件也培养不出“大师”,“诺贝尔奖”。中国教育要真正强大起来,先正视高校的信仰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0-12-17 21:30:55
其实要搞好大学本科教育就不能实施完全看发表论文数来决定大学教师的职称。要搞好好本科生教学工作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21:31:41
其实我也想让每一个公众思考一下,我的事情很小、而且没有人有损失,最近的半年我却被人骂的狗血淋头、差一点身败名裂;现在真凶已出现,我之前证券咨询公司所做的坏事很多、造成的损失更大、而且很多人都上当受骗,现在他们却安然无恙,没有人去指责他们,没有人去惩治他们!!!如果大家能想明白我、我之前证券咨询公司的遭遇为何会有这么大的差别,也就会明白人信仰丧失的原因了(至少能明白我为何会心灰意冷、只想过好自己日子的原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0-12-17 21:31:45
说的很好呀 我深有体会,现在听谈论最多的还是游戏和电影或者是歌曲什么的,所以说现在的中国是有些浮躁了,不仅仅是搞笑,而是整个社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