导涚“新型等价交换” ……祭奠林子力故去十五周年!
饮水思源。追寻邓小平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林子力之“新型等价交换”的文思源头,乃启蒙于上世纪五十年代(所求解毛诗质问: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之忌避文祸的陶乡晳儒私下里消闲解读陶社(“秋熟靡王税”社会)确认,陶社是一个以地租收入取代劳动税负收入作为王国财政收入来源的仁政商品经济社会。
进续以其所创立的人本商品经济学解析陶社得知,陶渊明设想的“不税”商品经济制度就在于将东晋现实社会成员所唯一的非劳动收入(地租)从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里“制度”了出来(而所以之取代劳动税负,这实质上也就是将劳动税负还原为人本收入),这样一来,其陶社成员就只有劳动收入(或没有非劳动之剥削收入)。所故此说,陶社是个没有剥削之仁政理想的商品经济社会。
受此启发而续进推断:在目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之后,也理应还存在一个没有剥削之仁政理想的商品经济社会。据传说,这个没有剥削之仁政理想的商品经济社会,就是邓小平之“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或林子力之“新型等价交换”的文思原意。
迄今,依后续研究所创立的广义(三省)商品经济学论看来,商品经济自产生之最初至最终总共只有五个形态。然,目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所只不过是人类社会客观历史进程中的第三形态商品经济,并不是其第五(或最终)形态的商品经济。也就是说,人类社会的商品经济将在资本主义(第三形态)商品经济之后,还有两个形态的发展空间。而林子力所提出立论的“新型等价交换”才是未来人类社会客观历史进程的第五(最高或最终)形态商品经济。由此说来,邓小平之“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也就包括了研究创建第四(“不税”)形态的商品经济制度和研究创建第五(国民只有劳动收入) 形态的商品经济制度。据推人类社会发展史虽已有上万年,所只是创建了三个形态的商品经济制度,而“建设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就囊括了总共五个形态中最后最难的两个形态商品经济制度之建设的历史重务。可见,“有中国特色的社会主义”之 建设,任重道远。
那么何以确言,目今资本主义是第三形态商品经济,而林子力之“新型等价交换” 是第五形态商品经济呢?
依陶乡晳儒所创立的三省商品范畴论来看,在目今资本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里,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归概起来也就只有三个:一为劳动范畴收入,二为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收入(地租收入),三为生产工具类资产范畴收入(资本收入)。由此可推知,在资本主义商品经济制度还没有创建前的封建主义商品经济社会里,其社会成员之需要有法制保障的显性收入范畴就只有两个,一个是劳动范畴收入,另一个是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收入(其三个收入范畴中的生产工具类资产范畴收入尚未显现需要有法制保障)。进而再推知,在那封建主义农耕商品经济制度还没有创建前的东皇创制之陶乡传说“劳各所得”的社会里,其社会成员之需要有法制保障的收入范畴也就只有一个“劳各所得”的劳动范畴收入。再向前追溯,在东皇还没有创建“劳各所得”之原始私有制社会前,原始人类虽行群集生活,但群落成员之劳动采猎的食物却无法制保障劳动采猎者所有,弱者劳动采猎之食强者可随意夺而食之,于是乎众多弱者劳动采猎食饱之余都不再预度饥荒而采猎食物积存,过着如同猿猴群等动物一样群集随劳随食生活。也就是说,在陶乡晳儒看来,东皇创建“劳各所得”之原始私有制是人类之原始社会诞生的标志。故东皇传为华夏楚乡之至高无上的仁皇。
据上所述:
第一形态商品经济,其社会成员只有劳动范畴收入。即:人类原始社会之“劳各所得”的商品经济。
第二形态商品经济,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有两个,一是劳动范畴收入,二是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收入(地租收入)。即:封建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第三形态商品经济,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有三个,一是劳动范畴收入,二是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收入(地租收入),三是生产工具类资产范畴收入(资本收入)。即:资本主义社会的商品经济。
第四形态商品经济,也就是在第三形态商品经济制度的基础上进行一个资产范畴(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之制度改革后的商品经济。即:将资本主义社会从封建主义社会那里继承来的自然资源类资产之私有私益制度…改革为自然资源类资产公有公益制度。是此,也就是将自然资源类资产范畴收入(其市场价值)从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里“改革”了出来,以之取代劳动税负收入而作为社会公益支出的财政收入来源。这样一来,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有两个,一是劳动范畴收入,二是生产工具类资产范畴收入(资本收入)。换言之,原来财政收入之来源的劳动税负收入就直接还原成了劳动者之劳动收入,从而可使劳动者本人及其家庭的消费支出能得到相等量的增长,也就等于容纳生产力发展的空间得到了相等量的扩容,生产力才有进一步发展的空间。据传说,这就是陶乡晳儒之在上世纪五十年代所试图建议创建的商品经济,所故才有“陶令不知何处去,桃花源里可耕田?”之毛诗的著名诗句。
第五形态商品经济,就是在第四形态商品经济制度的基础上再进行一个资产范畴(生产工具类资产范畴)之制度改革后的商品经济。即:将资本主义社会的生产工具类资产之资本信贷制度…改革为生产工具类资产之劳动信贷制度。这实质上是国家金融信贷之制度改革,即:改革国家金融信贷制度…将原来贷给有资本的资本家之创办资本所有制企业,改革为贷给名下无资产或名下资产信贷额度不足(部分)之新生代有劳动就业需求的劳动者创办劳动所有制企业(该企业劳动收入实行按劳分配,该企业资产实行按劳保值)。如果国家金融信贷总额…每年递增百分之一的劳动信贷额度,相应递减百分之一的资本信贷额度,五十年后将随着劳动所有制企业制度之在实践中的创建和完善,劳动所有制企业制度之在市场竞争中之比资本所有制企业制度的竞争优势,势必显现而将资本所有制企业全部淘汰出局。到那时,其社会成员的收入范畴也就只有一个劳动范畴收入了。这也就是当年林子力所试图提出来立论的“新型等价交换”。
庚子·冬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