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990 27
2011-03-09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爆发式增长。不仅是由于贸易规则,还有西方国家的政策。

自从欧美等国出现经济危机后,各国努力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针对生产过剩,相继采取了加强国家干预,发行国债,廉价货币等政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信贷成为挽救经济危机的好方式。人们疯狂地借钱消费,生产过剩倒体现为消费过剩。这无疑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出口,使中国经济规模扩张——为西方生产廉价商品。此时,中国也面临这生产过剩的困扰,好听点说法,叫内需不足。虽然年年鼓吹扩大内需,但是效果并不好。强大的外需将中国经济拉出困境。美国人消费,中国人生产。倒也维持了相对平衡的局面。

但是,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借贷最终是要偿还的。美国人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自从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人的消费需求就处于萎缩状态。勒紧裤腰带地挣钱还钱。虽然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分点忧,但是杯水车薪。今后较长时间内,美国等国家的消费不会恢复06年前的水平。外需的急剧缩减,使中国经济受到的巨大压力。生产过剩更加表现出来。急欲寻找出路的zf采取了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动辄数万亿的大手笔投资,期望以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很多人指责中国zf滥发货币,但即使不是如此。大手笔投资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明显。生产资料,劳动力,生活所需,被大笔投资大量占用,付给了社会数万亿可兑现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却没有相应的商品对应。这必然造成物价大规模上涨的局面。这时期也是投机旺盛的事情。诚然,大规模的投资将暂时缓解由生产过剩造成的失业状况,大型工程的兴建吸收是相当部分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最终要进入消费。在生产过剩的时候,生产的产品很难进入消费。待投资到位,工程投产之后,生产无疑将更加过剩。使得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扩大内需没有有效进展,更大的经济危机就等在后面。

我们将眼光放到全球视角上,东西方同时进入了危机状态,都难以解决危机。美国人急于还贷,这要工作,要生产。于此同时,中国则拼命地维持对外出口的局面。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使得美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严重竞争,而难以全面开工。这使得美国人还贷能力下降。危机更加持续。这种博弈或许会更加激烈。毫无疑问,东西方都将在危机中沉沦更长的时间。或者期望一个“新科技革命”来挽救局面,或者大家一起坠入深渊,等待历史的判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3-9 21:04:09
经济危机是凸显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契机.如果中国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了,但又被和谐掩盖掉,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中国就仍然无法走出危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9 21:43:45
分析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产生“新科技革命”哪有这么容易,未来的发展看来多半是你说的后一种情况了。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不管怎么样,让没有话语权的底层劳动人民支付经济危机的代价是不公平的。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3-9 10:13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爆发式增长。不仅是由于贸易规则,还有西方国家的政策。

自从欧美等国出现经济危机后,各国努力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针对生产过剩,相继采取了加强国家干预,发行国债,廉价货币等政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信贷成为挽救经济危机的好方式。人们疯狂地借钱消费,生产过剩倒体现为消费过剩。这无疑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出口,使中国经济规模扩张——为西方生产廉价商品。此时,中国也面临这生产过剩的困扰,好听点说法,叫内需不足。虽然年年鼓吹扩大内需,但是效果并不好。强大的外需将中国经济拉出困境。美国人消费,中国人生产。倒也维持了相对平衡的局面。

但是,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借贷最终是要偿还的。美国人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自从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人的消费需求就处于萎缩状态。勒紧裤腰带地挣钱还钱。虽然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分点忧,但是杯水车薪。今后较长时间内,美国等国家的消费不会恢复06年前的水平。外需的急剧缩减,使中国经济受到的巨大压力。生产过剩更加表现出来。急欲寻找出路的zf采取了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动辄数万亿的大手笔投资,期望以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很多人指责中国zf滥发货币,但即使不是如此。大手笔投资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明显。生产资料,劳动力,生活所需,被大笔投资大量占用,付给了社会数万亿可兑现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却没有相应的商品对应。这必然造成物价大规模上涨的局面。这时期也是投机旺盛的事情。诚然,大规模的投资将暂时缓解由生产过剩造成的失业状况,大型工程的兴建吸收是相当部分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最终要进入消费。在生产过剩的时候,生产的产品很难进入消费。待投资到位,工程投产之后,生产无疑将更加过剩。使得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扩大内需没有有效进展,更大的经济危机就等在后面。

我们将眼光放到全球视角上,东西方同时进入了危机状态,都难以解决危机。美国人急于还贷,这要工作,要生产。于此同时,中国则拼命地维持对外出口的局面。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使得美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严重竞争,而难以全面开工。这使得美国人还贷能力下降。危机更加持续。这种博弈或许会更加激烈。毫无疑问,东西方都将在危机中沉沦更长的时间。或者期望一个“新科技革命”来挽救局面,或者大家一起坠入深渊,等待历史的判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9:23:57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11-3-9 21:04
经济危机是凸显社会问题和解决社会问题的契机.如果中国的社会问题凸显出来了,但又被和谐掩盖掉,这些问题仍然没有得到解决,那么中国就仍然无法走出危机.
经济危机,可不尽是好的作用,尤其对资本主义本身来说。得病未必治得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09:25:43
larmeerouge 发表于 2011-3-9 21:43
分析的很有道理,学习了。
产生“新科技革命”哪有这么容易,未来的发展看来多半是你说的后一种情况了。我们应该做好哪些准备呢?不管怎么样,让没有话语权的底层劳动人民支付经济危机的代价是不公平的。
赤色飞蛾 发表于 2011-3-9 10:13

自从中国加入WTO后,出口爆发式增长。不仅是由于贸易规则,还有西方国家的政策。

自从欧美等国出现经济危机后,各国努力寻找解决危机的办法。针对生产过剩,相继采取了加强国家干预,发行国债,廉价货币等政策。尤其是新世纪以来,信贷成为挽救经济危机的好方式。人们疯狂地借钱消费,生产过剩倒体现为消费过剩。这无疑刺激了中国等国家的出口,使中国经济规模扩张——为西方生产廉价商品。此时,中国也面临这生产过剩的困扰,好听点说法,叫内需不足。虽然年年鼓吹扩大内需,但是效果并不好。强大的外需将中国经济拉出困境。美国人消费,中国人生产。倒也维持了相对平衡的局面。

但是,借钱消费,寅吃卯粮,借贷最终是要偿还的。美国人现在已经是债台高筑,自从次贷危机爆发,美国人的消费需求就处于萎缩状态。勒紧裤腰带地挣钱还钱。虽然美元是世界货币,**可以分点忧,但是杯水车薪。今后较长时间内,美国等国家的消费不会恢复06年前的水平。外需的急剧缩减,使中国经济受到的巨大压力。生产过剩更加表现出来。急欲寻找出路的zf采取了一种饮鸩止渴的办法。就是扩大投资。动辄数万亿的大手笔投资,期望以此拉动中国经济增长。

很多人指责中国zf滥发货币,但即使不是如此。大手笔投资造成的后果也是非常明显。生产资料,劳动力,生活所需,被大笔投资大量占用,付给了社会数万亿可兑现的货币。而这些货币,却没有相应的商品对应。这必然造成物价大规模上涨的局面。这时期也是投机旺盛的事情。诚然,大规模的投资将暂时缓解由生产过剩造成的失业状况,大型工程的兴建吸收是相当部分的劳动力。但是,生产最终要进入消费。在生产过剩的时候,生产的产品很难进入消费。待投资到位,工程投产之后,生产无疑将更加过剩。使得供需矛盾更加尖锐。扩大内需没有有效进展,更大的经济危机就等在后面。

我们将眼光放到全球视角上,东西方同时进入了危机状态,都难以解决危机。美国人急于还贷,这要工作,要生产。于此同时,中国则拼命地维持对外出口的局面。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使得美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严重竞争,而难以全面开工。这使得美国人还贷能力下降。危机更加持续。这种博弈或许会更加激烈。毫无疑问,东西方都将在危机中沉沦更长的时间。或者期望一个“新科技革命”来挽救局面,或者大家一起坠入深渊,等待历史的判决。
人民有的是规模和力量,维护自己的利益。或许未来的世界,是风云突变的英雄时代。就如二十世纪的跌宕起伏一样。没有理由说二十一世纪就那么美妙,稳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3-10 10:27:45
1# 赤色飞蛾
我们将眼光放到全球视角上,东西方同时进入了危机状态,都难以解决危机。美国人急于还贷,这要工作,要生产。于此同时,中国则拼命地维持对外出口的局面。产品更加具有竞争力,这使得美国企业在本土受到严重竞争,而难以全面开工。这使得美国人还贷能力下降。危机更加持续。这种博弈或许会更加激烈。毫无疑问,东西方都将在危机中沉沦更长的时间。或者期望一个“新科技革命”来挽救局面,或者大家一起坠入深渊,等待历史的判决。
本文来自: 人大经济论坛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版,详细出处参考:http://www.pinggu.org/bbs/viewthread.php?tid=1047160&page=1&from^^uid=1123236

这段话的前半部分很有道理,但后半部分则有些言过其实(不说危言耸听)。
应该说,这场博弈会使曾经是很不平等的东西方关系,在相互促进的过程中逐步走上相对的平等;而不是——“大家一起坠入深渊”!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