由此可得,在石开石的上述理由中,实际有三对概念,我们分别用字母来代表:A(实际价格和数量)、B(C、u)、C(预测价格和数量)。
因为A是B的先决条件,B又是C的先决条件,所以,石开石就说A与B是互为充要条件的!
以上是wzwswswz先生的《且看石开石如何混淆概念》中的结论。这个结论是错误的。
笔者文章确实存在以上三对概念(但不限于此)。
根据A(实际价格和数量)可以推出B(C、u),这意味A(实际价格和数量)是B(C、u)的充分条件。
根据B(C、u)无法推出A(实际价格和数量),所以A(实际价格和数量)不是B(C、u)的必要条件。
A是B的充分但不必要条件——笔者绝不会说A是B的充要条件。说A是B的充要条件——这是wzwswswz先生自己搞错了。
那么笔者说的充要条件是什么呢?
请看以下引文(这是笔者的原文——wzwswswz先生在《且看石开石如何混淆概念》引过):
“假设P与Q完全在需求曲线上,P、Q和C、u是互为充要条件的。如果有P、Q,则有C、u;如果有C、u,则有P、Q。”
这里的P、Q不是A(实际价格和数量),而是符合需求曲线的价格和数量,不妨称为D。A与D的不同之处是A中的价格和数据可以在需求曲线之外,但D的价格和数量只能在需求曲线之上。
笔者说的是D与B是充要条件。
Wzwswswz先生还提到C(预测价格和数量)
C(预测价格和数量)是D的子集。C(预测价格和数量)可以是D价格和数量组合中的一对或多对。
笔者想问一下wzwswswz先生以下几个问题:
您是有意还是疏忽大意不提D概念?
您是真看不出来我说的是D与B是充要条件吗?
我再把四对概念罗列以下并再把我说的充要条件原文说一下:
A(实际价格和数量)
B(C、u)
C(预测价格和数量)
D(符合需求曲线的价格和数量)
“假设P与Q完全在需求曲线上,P、Q和C、u是互为充要条件的。如果有P、Q,则有C、u;如果有C、u,则有P、Q。”