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子的学生 发表于 2015-10-28 16:47 
你那是回答,你哪是回答?
我已经给出链接了,你看不见吗?那好,我把我的回答及之后我俩的发言再粘贴在这里:
我——
“一夸特小麦在这些场合的价值依然是一样的”中的“价值”还只是一个经验性的概念,或者说,还只是一个现象层面的概念,并非是劳动价值论所特有的概念。就像人们在知道太阳是一颗恒星之前在就有了太阳这个概念一样,这个概念并非地心说所专有,也并非日心说所专有。只是在赋予现象层面的“太阳”概念以不同的解释以后,才有了地心说的“太阳”概念或日心说的“太阳”概念。
以小麦的所有者为例,有一天,他从他N多的小麦中拿出3夸特的小麦,到市场上用每一夸特小麦分别交换了x量的鞋油、y量的绸缎和z量的金。也许他从未考虑过到底什么是商品的价值,但他会认为其中每一夸特小麦与别一夸特小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吗?如果让边际效用论来回答,它会说其中每一夸特小麦与别一夸特小麦的价值是不一样的吗?至于这里的价值到底是什么,为什么是一样的,不同的理论完全可以作出不同的回答,何来的循环论证?
昨天我已经向你介绍了科学理论研究的一般过程,如果你真的懂得这一点的话,何至于还会作出“循环论证”这种非常外行的判断来呢?
你——
那你解释一下
“现象层面和经验层面”的“价值”概念?说出它的内涵!你不是农民去卖麦子,你是学问家,你不解释清楚,你拿什么服众!
我——
现象层面的价值概念就是商品交换的一般参与者都会形成、但又无法在理论上加以说明的概念。从理论上对这种概念进行说明,正是理论研究者的任务。但为了能够说明,就必须从现象层面的概念出发,而不是完全抛弃这种现象层面的概念。例如,天文学家可以告诉大众说地球围绕着太阳旋转,但不能完全抛弃太阳这个概念,说地球围绕着一颗恒星旋转,那么大众就会认为地球所围绕旋转的这颗恒星并不是我们所看见的太阳。
同理,价值理论要能够从理论上对价值进行说明,也必须从现象层面的价值概念出发,而不能完全抛弃这种概念。当然,在从理论上对价值概念进行说明之前的价值概念也仅仅是现象层面的概念。
还要说我没有回答吗?