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外文文献专区
1460 63
2022-05-09
英文标题:
《Liquidity Effects of Trading Frequency》
---
作者:
Roman Gayduk and Sergey Nadtochiy
---
最新提交年份:
2017
---
英文摘要:
  In this article, we present a discrete time modeling framework, in which the shape and dynamics of a Limit Order Book (LOB) arise endogenously from an equilibrium between multiple market participants (agents). We use the proposed modeling framework to analyze the effects of trading frequency on market liquidity in a very general setting. In particular, we demonstrate the dual effect of high trading frequency. On the one hand, the higher frequency increases market efficiency, if the agents choose to provide liquidity in equilibrium. On the other hand, it also makes markets more fragile, in the sense that the agents choose to provide liquidity in equilibrium only if they are market-neutral (i.e., their beliefs satisfy certain martingale property). Even a very small deviation from market-neutrality may cause the agents to stop providing liquidity, if the trading frequency is sufficiently high, which represents an endogenous liquidity crisis (aka flash crash) in the market. This framework enables us to provide more insight into how such a liquidity crisis unfolds, connecting it to the so-called adverse selection effect.
---
中文摘要: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离散时间建模框架,在这个框架中,限价订单簿(LOB)的形状和动态是由多个市场参与者(代理)之间的均衡内生产生的。我们使用所提出的建模框架,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环境中分析交易频率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展示了高交易频率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如果代理人选择在均衡状态下提供流动性,那么较高的频率会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这也使市场更加脆弱,因为只有在市场中立的情况下(即,他们的信念满足一定的鞅性质),代理人才会选择在均衡状态下提供流动性。如果交易频率足够高,即使与市场中立性的微小偏差也可能导致代理人停止提供流动性,这代表了市场的内生流动性危机(又称闪电崩盘)。该框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流动性危机是如何展开的,并将其与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联系起来。
---
分类信息:

一级分类:Quantitative Finance        数量金融学
二级分类:Trading and Market Microstructure        交易与市场微观结构
分类描述:Market microstructure, liquidity, exchange and auction design, automated trading, agent-based modeling and market-making
市场微观结构,流动性,交易和拍卖设计,自动化交易,基于代理的建模和做市
--
一级分类:Quantitative Finance        数量金融学
二级分类:Mathematical Finance        数学金融学
分类描述:Mathematical and analytical methods of finance, including stochastic, probabilistic and functional analysis, algebraic, geometric and other methods
金融的数学和分析方法,包括随机、概率和泛函分析、代数、几何和其他方法
--

---
PDF下载:
-->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5-9 03:23:49
交易频率的流动性效应*Roman Gayduk和Sergey Nadtochiy+?§密歇根大学摘要本文中,我们提出了一个离散时间建模框架,其中有限订单簿(LOB)的形状和动态是由多个市场参与者(代理人)之间的均衡内生产生的。我们使用提出的建模框架,在一个非常普遍的环境中分析交易频率对市场流动性的影响。特别是,我们展示了高交易频率的双重效应。一方面,如果代理人选择在均衡状态下提供流动性,较高的频率会提高市场效率。另一方面,这也使市场更加脆弱,因为如果市场中性(即,他们的信念满足一定的鞅性质),代理人会选择均衡地提供流动性。如果交易频率足够高,即使与市场中立性有很小的偏离,也可能导致代理人停止提供流动性,这代表了市场的内生流动性危机(又称流动性崩溃)。该框架使我们能够更深入地了解这种流动性危机是如何展开的,并将其与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联系起来。关键词:流动性、交易频率、限价指令簿、连续玩家游戏、It^o过程的条件尾部。1导言本文关注的是拍卖式交易所交易频率的流动性效应,参与交易的代理人可以发布限价或市场指令。一方面,更高的交易频率为市场参与者提供了更多的交易机会,从而提高了市场的流动性和效率。另一方面,更高的交易频率也为一些参与者提供了更多操纵价格、扰乱市场流动性的机会。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5-9 03:23:52
这种操纵产生了一种新的风险,这种风险会导致异常高的价格偏差,而这无法用资产基本价值的变化来解释。这一现象最著名的例子是2010年的“金融危机”。这个例子促使我们需要全面研究战略参与者提供流动性的角色和他们产生的流动性风险之间的权衡,以及它们与交易频率的关系。市场的整体流动性由限价指令簿(LOB)捕获,其中包含所有限价买入和卖出指令。本文的目标有两个方面。首先,我们开发了一个新的市场微观结构建模框架,在该框架中,LOB的形状及其动态是由代理之间的相互作用内在产生的。这种方法的诸多优点之一是,可以对市场对交易所规则变化的反应进行建模:例如,有限的交易频率、交易税等。目前工作的第二个也是最重要的目标是,使用拟议的建模框架,调查交易频率对流动性的影响。特别是,本文的主要结果(参见第3节中的讨论,以及第4节中的定理4.1、4.2和推论4.1)描述了高交易频率的双重效应。因此,如果一手交易的参与者提供相同的流动性,那么一手交易的价差就会降低,如果一手交易的参与者提供相同的价差,那么一手交易的价差就会降低*本版本:2017年2月13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5-9 03:23:55
第一版2015年8月28日。+NSF拨款DMS-1411824的部分支持得到了两位作者的认可我们感谢匿名推荐人和副主编的建设性意见,这些意见帮助我们显著改进了论文。§致函美国密歇根大学数学系Sergey Nadtochiy,地址:美国密苏里州安娜堡教堂街530号;电子邮件:sergeyn@umich.edu.ef效率。另一方面,更高的交易频率也使LOB对代理人的态度偏离市场中立性更敏感。当然,很明显,强烈的看涨或看跌信号会促使市场参与者以更高或更低的价格进行交易。然而,我们观察到的新奇之处在于交易频率在放大这种效应中所起的作用。也就是说,我们表明,如果交易频率很高,即使代理商拥有大量库存,只要偏离市场中立性很小,他们就会停止提供流动性,要么完全退出市场,要么发布远离基本价格的限价指令。此类行为会导致LOB出现不成比例的偏差,这无法用任何根本原因来解释:这些偏差远高于交易信号(即基本价格的预期变化),并且这些偏差的发生不会导致资产的供需短缺。我们将这种偏差称为内生流动性危机,因为它是由交易机制(即市场参与者相互作用的规则)造成的,而不是任何根本原因(注意与流动性崩溃的相似性)。我们的框架提供了关于这种流动性危机如何展开的见解,将其与所谓的逆向选择效应联系起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5-9 03:23:59
特别是,第3节构建了一种均衡,在这种均衡中,内生流动性危机不会因为异常庞大的市场秩序而发生,从而消除了LOB一侧的流动性,而是因为代理商的最佳策略要求他们停止提供LOB一侧的流动性。在数学方面,我们的分析使用了一般It^o过程增量的条件尾的性质。这方面的主要结果是在外稃5中。2,给出了一般It^o过程增量的条件尾上的一致指数界。我们相信这个结果本身是有用的,而且据我们所知,它在现有文献中是不可用的。近年来,我们观察到专门研究市场微观结构的文献数量激增。除了各种实证研究外,现有理论工作的很大一部分都集中在最佳执行问题上:见Obizhaeva&Wang(2013)、Almgren(2003)、Schied等人(2010)、Gathereal&Schied(2011)、Cont等人(2010)、Bayraktar&Ludkovski(2011)、Avellanda&Stoikov(2008)、Cvitani’c&Kirilenko(2010)、Predoiu等人(2011)、Gu’eant&Lehalle(2015),Cartea&Jaimungal(2013)、Guilbaud&Pham(2013)、Stoikov&Waeber(2012)以及其中的参考文献。在这些文章中,大叶的动力学和形状是外生的,或者,等价地,限额和市场订单的到达过程是外生的。特别是,这些文章都没有试图解释LOB的形状和动态,LOB直接来自市场参与者之间的互动。分析市场微观结构的不同方法源于经济学文献。例如,帕洛尔(1998年)、福柯(1999年)、戈特尔等人(2005年)、卡莫纳和韦伯斯特(新泽西州)、拉查佩尔等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2-5-9 03:24:02
(2013)、Rosu(2009)、Du&Zhu(2014)、Bressan&Facchi(2013)、Bressan&Facchi(2014)、Bressan&Wei(2016)考虑了市场微观结构的均衡模型,它们与目前的工作关系更为密切。然而,上述论文中提出的模型不能以足够的精度代表拍卖式交易所的机制,尤其不适合分析交易频率的流动性效应,这是本文的主要重点。一些相关的文献聚焦于指定做市商市场中LOB的内源性形成:例如,格洛斯滕和米尔格罗姆(1985)、凯尔(1985)、伊斯利和奥哈拉(1992)、卡莫纳和韦伯斯特(2012)、阿德里安等(2016)。在这些论文中,LOB不是多主体均衡的结果:而是由一个单一主体,即做市商控制。在本文中,我们将整个LOB建模为大量代理之间的均衡输出,每个代理都可以消费和提供流动性(特别是,我们没有指定的做市商)。我们的背景与关于双重拍卖的文献有关(参见Vayanos(1999),Du&Zhu(2014)),关键的区别在于,每次拍卖的参与者可以选择两种“不对称”的策略:市场或限价订单。此外,本框架假设,在事前,所有代理都可以访问相同的信息,从这个意义上说,它类似于Palour(1998),Goettler等人(2005),Rosu(2009)。特别是,本文中的逆向选择效应不是由代理之间的任何先验信息不对称引起的,而是由交换机制引起的。我们将问题模拟为一个连续的玩家游戏——这种抽象让我们能够获得计算上易于处理的结果(参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