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休闲区 十二区 跨学科讨论区 哲学与心理学版
1533 1
2022-07-09
从《道德经》里找“正义”的形而上定义
2022.7.9


任何规范人和人的关系的制度文化设计,都会首先标榜自己的“正义”依据(出发点)。但是,何为正义呢?就内容定义(形而下定义)而言,实则缺乏放之四海而皆准、不随时期变迁而改变的普适标准,迥异、相悖的纷纭众说都是自己利益与自我见识的反映而已。本文试图从老子《道德经》的启示里定义一下形而上的“正义”内涵。因为就形而上的道理于老子而言还是有普适真理的,即:老子的“道”~“独立而不改,周行而不殆,可以为天下母。”


第一,在动机上,正义的制度文化设计当“圣人无常心,以百姓心为心”。
第二,在功用上,正义的制度文化于任何人的生活有利无害,即:“利而不害。大制不割。执大象,天下往;往而不害,安平泰。”“道者万物之奥,善人之宝,不善人之保……求则得,有罪以免。”
第三,在功用上,于人力物力的使用不会造成闲置浪费,即:“常善救人,故无弃人;常善救物,故无弃物。”“善者吾善之,不善者,吾亦善之,德善。信者,吾信之;不信者,吾亦信之,德信。”
第四,在见效的时间快慢长短上,正义的制度文化虽见效不能应一时之急但却能带来长治久安,即:“不失其所者久。大器晚成。”“能浊以止,静之徐清?能安以久,动之徐生?”“绵绵若存,用之不勤。”反之,则“企者不立,跨者不行。飘风不终朝,骤雨不终日。”
第五,于阶层关系上正义能使之相互依存而共生共荣,即“贵以贱为本,高以下为基。”“非其神不伤人,圣人亦不伤人。”(我理解这句话的“神”是劳心者~例如印度的婆罗门阶层、“圣人”是大权在握的人~例如印度的刹帝利)。
第六,正义自发促成人的自尊自爱,而不会导致任何对自然人或组织的迷信与崇拜,即:“功成事遂,百姓皆谓‘我自然’。”“天地相合,以降甘露,民莫之令而自均。”所以,老子说“不尚贤,使民不争”。
第七,于社会危机的防范与处置上,能以小止大、以弱胜强,能防微杜渐、防患未然,即:“图难于其易,为大于其细。天下难事必作于易,天下大事必作于细。”“为之于未有,治之于未乱。”
第八,正义于美丑、是非等判别上不绝对化,于处理矛盾能对立中统一、能对立统一中促进人类文明的进步,即:“天下皆知美之为美,斯恶已;皆知善之为善,斯不善已。”“万物负阴抱阳,冲气以为和。”所以,国人说“和气生财”。
第九,正义于人的合作上体现平等交易而不能以权谋私,且利他者必利己,即“有德司契,无德司彻。”反之,“信不足焉,有不信焉。”“天道无亲,常与善人。”反之,“余食赘形”,虽“福兮”,必“祸之所倚”。
第十,正义于社会必和平、其资源用于民生,即:必“遵道”“贵德”,即:“天下有道,却走马以粪;天下无道,戎马生于郊。”所以,国人说“化干戈为玉帛”。
第十一,正义必遵循自然规律,即“道法自然”,即:“夫物芸芸,各复归其根。归根曰静,静曰复命。复命曰常,知常曰明。不知常,妄作凶。”“孔德之容,惟道是从。”


总而言之,正义从形而上言之即“道”。当然,就道的具体作用而言(即本文开头说的,正义的内容定义或形而下定义),则是“道可道,非常道。名可名,非常名。”~即:要因地制宜因时制宜、不可食古不化、不可固执己见。当然,关于如何做到“形而下正义”实现“形而上正义”、以及能否做到,则另当别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2-7-16 16:24:17
感觉牵强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