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122 0
2011-07-11
(4)同情说:马克思研究东方社会发展道路并提出跨越设想,其出发点和着眼点是出于无限同情东方社会各国的民族解放运动,为使东方各国人民不再遭受资本主义发展过程中的巨大痛苦和灾难。【同情是道德的范畴!无产阶级夺取政权以后,跨越不跨越资本主义是建设中的革命斗争,与道德无关。
(5)困惑论:马克思的晚年研究是为了走出思想困惑。由于欧洲无产阶级革命未能爆发,马克思炽热的革命热情和殷切的革命期待在现实生活中都被无情地化为泡影。【无产阶级革命未能在欧洲爆发,追其原因,是因为资本的赚钱的市场还在不断地扩大,马克思时代是这样,现在更是这样!苏联和东欧的市场名副其实地交给了世界资本,中国还在名义上是社会主义,实质上已把自己的市场交给了世界资本。这就意味着,俄国人民中国人民,将在世界资本的剥削下,一方面延长了世界资本的寿命,另一方面使自己在“生产者和生产资料的彻底分离上”,向前迈进了一大步,或者说向卡夫丁峡谷迈进了一大步。】为了摆脱晚年的思想困惑,他最终放弃了灌注其毕生心血的《资本论》的写作,转而从事陌生的东方社会和人类学研究,并提出了跨越设想。【马克思是无产阶级革命派,对资本主义的发展及其灭亡是根据科学判断的,根本不存在困惑。

2,关于跨越设想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历史地位
1)一种观点认为,跨越设想只是马克思思想酝酿过程中的理论假设,并不是他的正式主张。【不是理论假设而是正式主张】理由在于:①一个人的思想只能以其公开的讲话或正式的文字表达为依据,马克思的正式复信才是他最终的真实意思表达。虽然马克思在给查苏利奇的复信草稿中有俄国可以不通过资本主义制度的卡夫丁峡谷的表述,但在正式复信中并没有这样的提法,这只能说明马克思对此有过思想上的酝酿,而没有得出肯定的结论。②马克思的亲密战友恩格斯明确反对俄国有跨越发展的可能。【恩格斯以分析俄国革命的条件为主,并没有反对跨越。马克思以分析革命后俄国无产阶级挽救公社的措施为主,并没有忽视俄国革命】社会主义社会是资本主义社会本身的最后产物。【在西欧资本主义条件下是这样,但是在东方亚细亚所有制下,可以不经过资本主义
2)另一种观点认为,跨越设想是马克思慎重思考【不是慎重思考而是以东方亚细亚所有制的历史事实为根据的】的结果,是一个科学的结论,它在马克思主义发展史上的地位是不能否认的。理由在于:①同样的思想可以有不同的具体表达,不能以正式复信来否定复信草稿。②尽管马克思与恩格斯关于俄国农村问题的具体论述确实存在着不尽一致的地方,但是他们的基本立场和基本观点是一致的。从总体看,他们的立场和观点是一致的,即他们都明确肯定俄国农村公社在内外条件具备时,有可能跨越资本主义卡夫丁峡谷。这种一致性,在他们为《共产党宣言》1882年俄文版合写的序言中得到充分体现。
在马克思的复信中,在马克思和恩格斯1853年6月的通信中,在恩格斯的《论俄国社会问题》中都说明马克思恩格斯的观点是一致的
3,关于西方社会主义道路东方社会主义道路


待续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