经管之家App
让优质教育人人可得
立即打开
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
论坛
›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上)
楼主
arthistory4
4970
0
收藏
2011-07-22
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上)
2011-7-22
内容提要:
本文基于我国30个省、自治区、直辖市城乡居民消费状况的数据,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定量分析了我国城乡居民总收入和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并进一步考察了边际消费倾向的长期变动趋势。研究发现,不同来源的收入对于消费需求来说不能相互替代,居民在做出消费决策时会内在地将不同的收入加以区分,结论如下:(1)农村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弱,尤其是生产性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较弱;(2)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强弱存在显著差异;(3)农村居民的消费惯性较强;(4)长期内,城乡居民的边际消费倾向均有不断增强的趋势;(5)要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短期内要增加农民转移性收入和财产性收入;长期则要提高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经营性收入。
关键词:
居民收入,替代性,边际消费倾向,变动趋势
一、研究背景
居民消费需求不足已经成为我国内需不足和总需求结构不合理的重要原因,引起了经济学界和政策制定者的高度关注。在对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研究中,不少学者从居民收入分配不公、居民消费行为特点、信用环境或福利制度改革等方面进行了分析(方福前,2009)。其中,在对收入分配不公与居民消费需求不足的关系的探讨中,大部分研究都只是分析了城乡居民总收入或不同收入阶层的总收入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而没有考虑总收入的不同组成部分对消费需求的影响。
事实上,近年来居民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下降以及城乡居民收入差距扩大是不同来源的收入综合变动的结果。以农村为例,1993年以来,我国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而农民纯收入中的工资性收入在国民收入中所占的比重却呈上升趋势,经营性收入的比重呈下降趋势,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所占的比重变化不大;同时经营性收入在农民纯收入中占有相当大的比重,1993年经营性收入在纯收入中的比重为73.6%,2008年这一比重降至51.2%,仍占了纯收入的1/2以上,不同收入变动的最终结果表现为农村居民人均纯收入呈下降趋势(见图1)。 进一步,我们考虑不同收入的增长率与实际消费增长率的关系。以城镇居民为例,从图2中我们可以看到,城镇居民的消费增长率在2000-2001年间下降,2002年增长至最高点,2003年至2007年在波动中增长,2007年以后下降。从收入增长率的变动中,我们可以看出总收入增长率在2002年达到最高点,随后下降,在2004-2007年间又开始稳步上升。比较总收入增长率的变化和消费增长率的变化我们可以看到两点明显的不一致:其一,2000-2001年间消费增长率的下降与同期的总收入持续增长不一致;其二,消费增长率在2005年和2007年前后出现的波动与2004-2007年间总收入的持续增长不一致。观察城镇居民的工资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可以看出,在2000-2001年间两者的变动趋势与消费的变动趋势一致,尤其是转移性收入在2005年和2007年前后的变动方向也与消费的变动方向一致。
因此,从直观上看,我们认为居民消费的变动可能与不同收入的变动相关。本文试图通过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居民近几年收入和消费状况数据的分析,揭示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否被消费者潜在地加以区分,这些收入对城乡居民消费的影响是否存在差异,不同收入对居民消费的长期和短期的影响又是如何变化的,从而对当前实施的增加居民收入,扩大居民消费需求的政策进行简单评价。本文的结构安排如下:第二部分对相关文献进行简单梳理,第三部分进行理论分析,提出研究命题并设定计量模型,进而推导出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第四部分对选取的变量和估计方法进行说明,并对实证结果进行分析;第五部分得出本文的结论及政策含义。
二、文献综述
经济学的一个传统是认为对于满足消费需求来说不同来源的收入是可替代的(fungible),收入的“可替代”是消费理论尤其是生命周期理论的关键假设,这一假设将所有不同来源的收入在满足消费需求上一视同仁,认为所有的收入是没有“标签”和差异的。收入和财富所有的组成和来源最终只是归为一个加总数字,消费者根据这一加总值和贴现率计算每一期的消费量(Thaler,1990)。但Thaler进一步指出在实证分析中经常出现的是消费对收入具有过度敏感性,现实中消费者在年轻时和年老时的消费有很大的差异,并且多种财富也不是相互间可以替代的,如对家庭固定资产和养老金的消费倾向可能会低于其他资产。 弗里德曼较早地将收入加以分类:持久性收入、半持久性收入和暂时性收入,并研究这些收入对消费需求的影响。随后国外一些学者进一步将不同的收入加以区分并据此来研究不同收入的消费倾向。有学者认为消费倾向对不同的收入变化的敏感度似乎并不高(Langemeier,2009;Kwon等,2006;Bradbury,2004)。但也有研究认为不同来源的收入因其不确定性大小的差异而对消费倾向产生不同的影响,Sand(2002)通过研究挪威1976-1997年258个农户不同收入与消费的关系证实了这一观点。他运用系统广义矩估计(system GMM)的方法得到农业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MPC)低于非农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的结论,认为这可能是由于农业收入相对于其他非农收入更易受到外在冲击的影响,从而不确定性较大;为了应对这一收入的不确定性,农户会增加预防性储蓄,从而减少这部分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这一结论与之前Carriker等(1993)的研究一致。 我国学者对不同收入与消费的关系也曾做过一些研究。刘建国(1999)、王宏伟(2000)从定性的角度说明了居民不同收入来源的变化及其可能对消费所产生的影响。徐会奇等(2009)利用1978-2007年农村居民不同收入来源和生活性消费支出的时间序列数据,研究不同收入的变化对农村居民消费支出的影响,认为经营性收入对消费的影响明显,财产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则随着其在收入中所占比例的变化而对消费支出产生不同的影响。 综合已有文献来看,对不同收入消费倾向的研究,还有待从以下几方面深入展开和改进:首先,以往研究进行定性分析的较多,而随着时间的推移和数据可得性的提高,应更多地进行定量分析,这样可以观察出消费倾向的变化和不同收入的消费倾向的差异。其次,由于我们现在能够获得的我国收入—消费时间序列数据的样本量较少,从而可能会影响计量结果的可信度,因此,对不同收入的消费倾向研究可以运用面板数据的分析方法来增加样本量,降低多重共线性的影响,以提高模型参数估计的精度。最后,现有的研究成果只是考虑了短期的边际消费倾向,并没有进一步对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进行研究,而长期的边际消费倾向能反映不同收入消费倾向的长期变动趋势。鉴于此,本文试图对上述几方面进行改进和进一步研究,利用系统广义矩估计方法对我国30个省、自治区和直辖市城乡居民近几年收入和消费状况数据进行分析来获得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然后再分别计算出总收入和不同收入的长期边际消费倾向。
三、研究命题与模型分析
(一)研究命题
宏观经济学一般不讨论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有何不同。宏观经济学的这个传统似乎假设在满足消费需求上不同来源的收入可以相互替代,因而不同来源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相同。也就是说,增加同样单位的收入不论其来源有何差异,对消费者的消费需求是没有任何不同影响的。因此,在对居民消费行为的分析中只需要关注收入总量与消费需求的关系,而无须区分这些收入的来源出处。 但是,现实中的消费者可能没有生命周期理论中提到的代表性消费者那么理性,他们并不能清晰地预测到未来收入的现值以及每年的支出,加上因借贷市场不完善而面临流动性约束的问题,这些都会阻止他们生命周期计划的实现。事实上由于家庭不同收入获得的难易程度、可预期性以及连续性不同,会使得不同收入用于当前消费的比例不同,例如对于一般居民来说,养老金或偶然所得的消费倾向可能会低于其他类型收入的消费倾向。在本文开头,我们已经看到居民消费与整体收入的变动趋势并不一致,而与不同收入的变化却有类似之处。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一个命题。 命题1:在我国,城乡家庭不同收入在满足消费上并不是完全相互替代的,增加同样单位的不同收入,其中用于消费的部分会有所不同,也就是说,消费者在作出消费决策时会内在地将不同收入加以区分,从而使得不同的收入有不同的消费倾向。 每个消费者都希望在整个生命周期按照最优消费规则行事从而实现平滑消费,但现实中这种自我控制很难做到,人们往往没有足够的耐性,尤其是在面临收入的变化或短期内贴现率相对于利率大幅变动的情形下,人们通常会改变当前的消费路径。消费倾向的强弱与收入的不确定性相关:某种收入面临的不确定性越大,消费者预期这一收入的波动性就会越大,从而消费者会通过增加这一收入中用于储蓄的份额来应对这种收入的波动。以整个社会的失业率上升为例,失业风险的增加,会加大未失业人员的危机感,增强居民对未来工资性收入不确定性的预期,从而导致工资性收入中的相当一部分用于储蓄,这就抑制了这部分收入的消费倾向的增强。 居民收入的不确定性和持续变动会使消费者保有精神账户(mental accounts)来应对这种收入的变化,通过增加或减少这一收入在精神账户中的余额,来潜在地决定不同收入的消费程度(Tha-ler,1990)。因此,考虑到预防性动机的影响,未来某种收入不确定性的上升会导致这一收入消费倾向的减弱。短期内,居民会依据收入不确定性的大小来增加或减少某种收入中用于消费的比例,通过这种自我保护的方式来避免某种收入的暂时性冲击。从长期来看,由于这种预防性储蓄是一个长期积累的过程,并且当期的收入中用于储蓄的部分会变为长期财富,随着财富积累量的上升、预期的改变或经济环境的变化,会使不同收入的长期消费倾向发生变化。基于上述分析,我们提出本文的第二个命题。 命题2:某种收入相对于其他收入的不确定性越大,消费倾向会相对越弱,并且不同收入的长期和短期消费倾向可能会不同。 (二)消费函数形式的设定 对于中国居民的消费函数的形式,目前在理论界尚无统一的认识。我们认为,随着近30年来的不断深化改革和扩大开放,中国消费者能够在一定程度上合理安排消费和储蓄,通过跨时选择来追求自己的效用最大化。因此,本文借鉴Carriker等(1993)的结论,并考虑到消费者的消费惯性和收入间的不完全替代性等因素,将消费函数的形式设定如下: Cit=β0+β1Yit+β2Ci,t-1+β3Wit (1) 其中,Cit是第i个省份t期城乡居民的人均消费支出;Yit是第i个省份t期城乡居民的人均收入;Wit是第i个省份t期居民所拥有的人均财富量。 首先,对第一个命题进行模型化说明,若当前家庭有m种收入来源,并且这m种收入对消费者需求而言无差异,则(1)式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其中,Ys,it代表了居民从第s种收入来源中所获得的收入,s=1,……,m,β1是短期消费倾向。 若上述m种收入对消费者而言是有差异的,这些收入在满足消费需求上不可替代,那么针对不同来源的收入都会有一个消费函数,则这m种收入对应的消费函数形式如下:
其中,λs是不同收入来源的收入用于消费的部分,并且满足
。将(2)式中的m个消费函数相加,可以得到
其中,β1s是第s种收入来源的收入所对应的短期边际消费倾向。若命题1成立,则β1s不相等。 (三)长期消费倾向的估算 假定消费(C)的年均增长率为g,财富(W)的年均增长率为r,以这m种收入可以相互替代为例,求解长期消费倾向(LMPC)。由(1)式得
对于财富边际收入(
)的分析,为简化起见,我们依据Evans(1965)的简化消费函数的形式来推导,消费只是与当期收入(Y)和财富(W)相关,并且财富的变动量与当期储蓄水平相等,即S=W。
由简化后的消费函数可知,长期内财富与收入的比例固定,从而使财富的边际收入与财富收入的比值相等,即
,因此,若不同收入可以相互替代(见(4)式),则长期边际消费倾向可以进一步表示为
同样,若上述m中收入之间不能相互替代,则长期边际消费倾向的形式为
若命题2成立,则β1s与LMPCs会有明显差异。
四、实证分析
(一)变量的选取与调整
在我国居民可用于消费的财产中,储蓄资产占据了较大的比率,除了储蓄资产外还有住房、金融资产等,但由于股票流通市值没有分省的数据,本文中城乡居民财富的度量就用上期人均储蓄余额与上期人均住房价值之和来代替。农村居民消费状况的分析样本选取的是2001-2008年我国30个省份收入和消费的数据,城镇居民消费状况的分析样本选取的是2002-2008年我国30个省份城镇居民收入和消费数据,西藏、香港、澳门和台湾省没有列入本文的研究范围之内。 本文在对我国各省城乡居民各项收入的定义和历年数据的分析中发现,各省城乡居民的工资性收入、经营性收入和转移性收入包含的内容和变化趋势有所类似,但城乡财产性收入所涵盖的范围有所差异且城乡数据之间变动趋势相差较大。以北京市为例,2002-2008年间,农村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是城市居民人均财产性收入的0.97至2.87倍,这与常识并不符合。并且在后文的分析中,我们试图加入城市居民的人均财产性收入这一指标,但这种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并不符合边际消费倾向大于0小于1的通常情况。因此,我们依照农村财产性收入=利息收入+股息收入+租金收入+出让特许权收入+其他财产收入的定义对城镇居民财产性收入的数据进行调整,但考虑到股息收入、租金收入等的数据难以获取,我们用城镇居民的实际利息收入①和实际人均土地购置费②作为城镇居民的财产性收入的替代变量。变量的描述性统计参见表1。
作者:
方福前 张艳丽
来源:
《财贸经济》2011年第4期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求助]为什么边际消费倾向越小,投资变动对均衡收入的影响越小
负的边际消费倾向?真的吗
求助: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有没有大于一的呢?
关于边际消费倾向的理论模型
弱问边际消费倾向
请教边际消费倾向与收入弹性
城乡居民不同收入的边际消费倾向及变动趋势分析(下)
边际消费倾向!
边际消费倾向递减与消费函数的矛盾疑问
栏目导航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环境经济学
站务与外事
休闲灌水
金融学(理论版)
经管文库(原现金交易版)
热门文章
2022年北京冬奥会英语观后感【10篇】
瓦尔拉斯方程组及其求解历史
一般均衡证明中的关键人物与全 1 解的关联探 ...
2018届高考化学基础模块综合检测17
达富发投资关于华策影视行情数据操作分析与 ...
宏观经济深度报告:AI视角下的美国就业市场
达富发投资关于中国电影操作数据操作分析与 ...
深圳市生态环境质量指数测评分析报告2025
2026年全球食品与饮料趋势预测
为啥古代人要睡两觉?是怎么睡的?
推荐文章
AI狂潮席卷学术圈,不会编程也能打造专属智 ...
最快1年拿证,学费不足5W!热门美国人工智能 ...
关于如何利用文献的若干建议
关于学术研究和论文发表的一些建议
关于科研中如何学习基础知识的一些建议 (一 ...
一个自编的经济学建模小案例 --写给授课本科 ...
AI智能体赋能教学改革: 全国AI教育教学应用 ...
2025中国AIoT产业全景图谱报告-406页
关于文献求助的一些建议
几种免费下载文献的方法----我的文献应助经
说点什么
分享
微信
QQ空间
QQ
微博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