当人们在房地产新政之风劲吹下觉得“居者有其屋”的愿望不再遥远时,突然发现其实自己从一开始就被蒙骗了。那种心理落差,或许比明明白白被房地产商狠宰了一刀更难受。就便是现在房产市场新型的营销武器———糖衣炮弹。
不久前市场及媒体充斥着“许多城市房价大幅下跌”的声音,而一些地方政府部门也适时站出来说,房价确实跌了。广州市国土房管局日前发布的报告称,9月份广州全市新建商品住房均价为每平方米6382元,环比跌幅高达6%。环比下跌如此之多,看来似乎确能得出广州房地产降温的结论。
但是,且慢。与全市均价下降6%不同的是,有具体分析报告指出,天河、番禺、海珠三区的房价上涨幅度仍然较大,其中,番禺区一手房价月上涨幅度超过534元/平方米;天河区房价超过9200元/平方米。
在公众只能倚赖高层权威部门的数据对经济生活加以判断的当下,两份截然不同的权威报告掐起架来,着实令人头疼。细心的人不难发现,地方政府部门其实在玩“住房均价”的概念。房价这一“均”,就把市中心的房价和远郊的房价均”在了一起,就把别墅价格和经济适用房的价格混为一体,加上地方政府的常用招数,需要平抑房价时推出经济适用房,提升房地产景气时多推出高档楼盘。所以,房地产市场人士很少把均价当真,而更看重同一区域或同一楼盘在不同月份的价格升跌幅。
含糊其词地包装房价,并冠之以“创下今年5月份国家新一轮宏观调控启动以来全市房价的最大跌幅纪录”的高帽,大肆鼓吹,只能蒙不了解行业真实情况的人。令笔者印象深刻的是,三个月前广州市建委公布上半年的数据显示:今年上半年,广州商品房销售均价为6153元/平方米,同比增长15.7%。
在我国房价指数存在先天性短板和房产市场上信息不对称、权利失衡的态势下,消费者的心理预期有时比实际购买力更能影响其购房打算。而这场权力合谋所炮制的糖衣炮弹,却在悄然侵蚀他们原来就很孱弱的辨别力和心理预期。
如今的英国房价不断攀升,但决策部门并没有诚惶诚恐。原因之一就在于其房价指数反映的是真实的市场供求。英国的房价指数(哈利法克斯住房价格指数)将房价所包含的特征属性逐一分解,从价格的总变动中逐项剔除一些干扰元素,而只摘取纯粹由供求关系决定的价格变动。
我们从不缺乏指数,但我们却更乐于玩“指数游戏”,把对自己权力或利益最有利的指数挑出来放大、宣扬。甚至明修栈道,暗度陈仓。
另一方面,一些地方现在搞的限价房、经济适用房有名无实,甚至公然蒙骗民众。
人们对房地产市场上强势利益群体的合谋与公开挤占公共利益深恶痛绝。而现在这种情形更加隐蔽,甚至还带着一股香水味,所谓均价就是一例。
政府从来不站在人民的利益上,出台各种各样的政策给消费者房价下降的预期,可实际上促使房价进一步的上升,使得本来有购房能力的消费者也买不起房,或者要被政府和商人勾结下的利益集团进一步的剥削。
对待豺狼,我们只有联合起来,迫使政府出台房价暴跌的强硬政策才能解决人民的居住问题。若老顾及当前利益则损害的还是老百姓,你看哪一个公务员(五年工龄以上)会缺房住,那一个官员不是几套房子,他们和房产开发商勾结(官员入干股),抢去人民的血汗钱,解决的根本途径,只有房价暴跌,使他们无利可图,才能促进人民住房条件的改善。
作为一名经济相关人员应该探讨怎样降低人民的联合成本和较低成本的人民的组织形式,以便维护人民的利益。而不是做他们的口舌,金钱的奴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