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754 43
2011-08-06

       废话不多说,简单比较分析两种价值论:

       一、目的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是从主体行为者角度假设其理性行为在一定的约束条件下实现效用最大化时的均衡价格和数量。劳动价值论是从单个交换中忽略了人的个性,强调流通过程的交换过程是以生产过程创造的抽象劳动为交换基础的,提出了价值规律。

       二、关注的对象不同,边际效用价值论关注的是消费者行为决策,劳动价值论关注的是生产关系中的交换关系。

       三、两种价值论适用范围:边际效用价值论的等边际法则看出对不同的行为主体而言由于效用函数存在细微差别就实现不了统一商品的价值唯一性,进而但不同消费者通过拍卖形式实现的价格存在随机偏离价值的现象,出现了“赢家诅咒”。而劳动价值论克服了商品价值的不唯一性,但是忽视了交换过程中的人的个性,这种价值论对于实践而言就不像边际效用价值论具有对单个消费者的最优行为的优点。


        结论:两种价值理论不应该从单一视角去看,对于交换行为发生不仅仅看生产关系,也应该看行为主体,但对于整个社会而言,劳动价值论有普遍性,但不具有数理分析与实验的实证性,边际效用价值论是对劳动价值论的必要补充。对于价值问题应该具体问题具体分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6 06:47:44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07:26:24
龚民 发表于 2011-8-6 06:47
劳动价值论是从单个交换中忽略了人的个性,强调流通过程的交换过程是以生产过程创造的抽象劳动为交换基础的 ...
...........................
不是什么都要证明?假如什么都要证明了,那你证明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什么作为无产阶级的圣经?那你再说说为什么马克思和恩格斯一起合作才能完成《共产党宣言》?我想表达的意思是,马在分析时注重的是对交换关系的分析,从研究思路层次上它注重的是商品内在的抽象劳动!它并没有考虑到交换的主体—人的主观性。我是这个意思。可懂?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07:47:26
提示: 作者被禁止或删除 内容自动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08:13:11
龚民 发表于 2011-8-6 07:47
不是什么都要证明?假如什么都要证明了,那你证明下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为什么作为无产阶级的圣经?那你再说说 ...
       其实马说得不深入,只是从结果上分析现象,而不是从根源上分析现象。只能说是按劳动量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交换商品。其实,交换行为中并没有考虑到双方的比较优势,其实质发生以后,也就是交换的发生后的果,而绝非价值规律的内容,并不在于交换的实现的因,而是说明交换的果,它是按照价值量进行的等价交换。但是从因上分析应该是双方对不同商品的偏好,目的并不在于互通有无的,互通有无是现象,本质是偏好差异。
简单说:先是主体交换的行为动机、主体交换行为发生后作用原则。
        马的价值论在于解释发生交换行为之后约束的规则是价值规律,它并没解释交换的行为发生的原因。交换表象看是获得使用价值,其实不对,假如甲、乙生产A、B商品,甲与乙交换是其额外剩余商品的,之所以最后满足甲、乙分配的A,B商品数量差额存在着偏好因素,单纯从劳动价值考虑是忽略很多因素的简化,除非甲、乙两人有相同偏好,否则双方交换目的就是在于节约各自的劳动时间。马是把社会的人看作一般人,有着彼此相同偏好的人,他的使用价值概念也不是针对具体人,而是社会的一般人的需求,他的价值规律忽略很多东西,其实是一种抽象。
        这种忽略一般具体的人与资产阶级的微观经济学相互比较就可以发现本质角度立场点不一样,一个是从社会角度考虑,而消费者行为理论是从单个行为人的最有实现效用最优化角度。本质有很大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6 08:18:10
小乖猫 发表于 2011-8-6 07:26
...........................
不是什么都要证明?假如什么都要证明了,那你证明下马克思 ...
     对于人的活动、人的实践,马克思已经在《1844年经济学哲学手稿》里面进行了分析,
    “它并没有考虑到交换的主体—人的主观性”,这是根本不懂马克思哲学才说出的话,相反,“劳动”这一个概念本身就带着它全部的对象而来,带着它对它的对象的全部关系——对象性而来。
     再次,对于楼主用“劳动价值论”这样的词,究竟只哪些人,至少马克思不会用“劳动价值”这样的概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