xiaxt 发表于 2011-8-10 00:22 
给楼主提几个建议:
第一,全文中那些是引用马克思的,那些是自己个人体会,应分别开来;
“特别提及的是,商品的制作,首先表现为人的生产活动,其次才表现为人的劳动活动;人的劳动过程仅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一个核心部分,若脱离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则人的劳动(即劳动过程)便失去了表现其价值的现实意义。”
赞同这个建议。
例如:在股份制企业中,职工是主权人的、直接具体构建企业发展力的,含有不同脑力、体力劳动和同种
生命量的人力资本投入者和社会生产力的创造者、发展者、继承者——力东(以下称力东)。股东是含
有社会过去积累成果、当代社会劳动和独立于人体以外的股东直接过去劳动股份的有形或无形资产的物
力资本投入者。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相互促进升华,不断积累,共同成就了现代企业和现代生产力,
推动着人类社会的不断发展。因为所有的生产力要素都可以归结为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所以人力资本和
物力资本的客观价值构成自然也就成为决定现实社会发展方向的根本基因,所以理清人力资本和物力资
本的客观价值构成对发展我们的和谐社会(地球)是至关重要的。在此我们对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的基
本价值构成做了如下剖析:
(一) 力东的人力资本即第一资本
1、 力东直接具体活劳动
2、 直接消耗占用的他人劳动
3、 直接消耗占用的社会的进步与积累成果
4、 直接消耗占用的全民所有的资源与环境
5、 力东直接消耗的劳动生命量
(二) 股东的物力资本即第二资本
1、 股东间接劳动
2、 他人劳动
3、 社会的进步与积累成果
4、 全民所有的资源与环境
(三) 股东的间接劳动
1、 股东直接过去劳动
2、 直接消耗占用的他人劳动
3、 直接消耗占用的社会的进步与积累成果
4、 直接消耗占用的全民所有的资源与环境
由以上解析我们看出,这两种资本的异质同构关系和构成要素的属性及潜力场。当人力资本投入运
作后,其中2—5项就通过第1项直接具体活劳动有目的的被拷贝、化和到直接时空段的物力资本的1---4项中创造出汇入社会劳动和社会积累成果的新的自身价值和不同的社会价值。这里第5项直接消耗的劳动生命量,是
前四项的基础和载体,是撇开具体形式、没有任何质的差别、可以统一度量的表现为“必要劳动时间和
剩余劳动时间”的抽象劳动即创造价值的投入。在分配收益的每个货币单位中均含有1、项获得的与直接
具体活劳动的直接具体贡献相契的分配额;2—4项获得的与其直接消耗占用相契的补偿;第5项生命的耗
逝是无法弥补的,其应该获得的是与投入劳动生命量相契的社会积累成果的分享。其分享途径是社会运
用客观公平机制通过接受个人直接具体活劳动的企业,回报给劳动者个人的。这也是我们社会主义伦理
制度和现代人权的根本体现。这种社会资源、成果的占用性和分享性,也就决定了它再投入社会化生产
领域的差异公有性和运作中的共决性。这应该是我们探讨价值和人的生产活动的现实意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