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3680 27
2011-08-09
在《论杜撰的“劳动价值”》里面已经提到了这个问题,并作了一些论述,现在把它单独挑出来,作一下梳理。
     1、“我们已经看到,在商品的交换关系本身中,商品的交换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的东西。如果真正把劳动产品的使用价值抽去,就得到刚才已经规定的它们的价值”,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那么,由此我们分析出,因为这个价值表现为同它们的使用价值完全无关,所以这个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也表现为与具体劳动无关,这里要注意的一点是,在商品的交换关系中。那么,这个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这个商品的价值究竟怎么样表现自己呢?因为我们看到,这个与具体劳动无关的抽象人类劳动,现在成了“幽灵般”的东西,捉摸不到的东西。这个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就表现在自己的对象中,对象性关系是它的本质所在,那么它的对象是什么?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另一个单纯凝结。
     2、“研究的进程会使我们再把交换价值当作价值的必然的表现方式”,这就是价值对象性,“价值对象性只能在商品同商品的社会关系中表现出来。”“最简单的价值关系就是一个商品同另一个不同种的商品的价值关系”,从这样的价值关系中,商品才把自己的“幽灵般的价值”通过另一种有价值的商品表现出来。商品是价值实体,而商品的价值则是“幽灵”,商品的价值正是通过另一种作为价值实体的商品表现出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1-8-9 21:18:51
为什么马克思的东西谈了这么久还停留在讨论价值的阶段?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0:22:37
给楼主提几个建议:

第一,全文中那些是引用马克思的,那些是自己个人体会,应分别开来;

第二,经济学理论研究有其专业上的表述范式。经济学或者说政治经济学,其本质是历史学。为此,经济学不会走向经济学的哲学,或者走向哲学的经济学。即便如此,经济学也离不开哲学。用哲学的思辨方法去梳理经济学的基本概念,很好。但是,要明晰其术语的内涵。例如“对象化”或“对象性”,其实质内容究竟是什么?(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第一章的《译者注》 。译者是指“中共马列编译局”)

第三,任何理论包括社会科学理论,都具有历史局限性,都应当随之时代发展而不断创新,做到与时俱进。《资本论》也不例外。如果,马克思今天活了过来,我想:马克思他本人面对着今天世界,一定会重新改写《资本论》的。因为,这就是马克思的一种实事求是的严谨的治学品格。例如,马克思、恩格斯于1848年完成的《共产党宣言》这本小册子,自1872年至1993年,前后共计有8个序言,其中马克思、恩格斯的有6篇,最后2篇单独由恩格斯写成。可以说,每一篇序言都是马克思、恩格斯根据社会阶级斗争实践进行了修订或补正。

第四,价值确是通过其交换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的(注:表现为:价值实体、价值量——马克思语)。但是,交换价值形态的实质内容也仅是指明:价值实体是什么,价值量是由什么决定的。没有进一步指明: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即价值是如何形成的,价值到底涵盖那些基本要素,价值为何要通过交换价值形态表现出来,等等;以及商品的内在价值——即价值实体——即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凝结——社会必要劳动时间究竟是通过怎样的形式、如何表现为某一商品的外在价值量的,等等。所以,价值的质的规定性,不等于价值实体,更不等于价值量。换句话说,通过交换价值形态的分析,不可能把握“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这就如同,仅通过分析资本主义生产一般公式即G-W-P-W'-G',是不可能把握“剩余价值的质的规定性”的,道理是一样的。若要认知“剩余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就要暂时脱离资本的交换价值形态,深入资本主义生产过程之中才行。同理,若要认知“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就要暂时脱离商品的交换价值形态,深入商品生产过程之中才行。特别提及的是,商品的制作,首先表现为人的生产活动,其次才表现为人的劳动活动;人的劳动过程仅是商品生产过程的一个核心部分,若脱离了商品的生产过程,则人的劳动(即劳动过程)便失去了表现其价值的现实意义。

第五,马克思说,“我要在本书研究的,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到现在为止,这种生产方式的典型地点是英国。”(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 第8页 第一版序言)马克思还指出:“关于价值理论和货币理论的历史的部分,现在自然完全删去了”,(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 第7页 第二版序言)马克思还说:“就正文说,最重要的有下列各点:第一章第一节更加科学而严密地从表现每个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而且明确地突出了在第一版中只是略略提到的价值实体和由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决定的价值量之间的联系。”(详见《马恩全集》第23卷 第14页 第二版序言)但是,前苏联经济学家认为,马克思主义政治经济学包括《资本论》所研究的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关系,且这种生产关系是不变的。其实,马克思本人说的很明白,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就是研究的是:随之资本主义生产力的不断发展和变化,与其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整个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也随之表现为着在不同发展阶段上具有不同的模式。总之,马克思认为:“我的观点是:社会经济形态的发展是一种自然历史过程。”什么叫“社会经济形态”?社会经济形态就是指,建立在一定的社会生产力发展阶段之上的,社会生产关系、社会关系及其构筑其上的全部上层建筑的总和。天底下从来就没有一成不变的东西,世界在发展,社会在进步、历史在前进,马克思经济学应当也必须做到与时俱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0:30:35
附注:马克思本人认为:“第一章第一节更加科学而严密地从表现每个交换价值的等式的分析中引出了价值”。注意:马克思讲得时“从交换价值的分析中”——“引出价值”。也就是说,的出来“价值是什么”这一概念,但是,并未阐述“价值为什么是”这一质的规定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00:33:00
附注:今年年初,得大病,动手术,初愈后,调养至今。这是病后的第一篇帖子。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8-10 10:12:13
xiaxt 发表于 2011-8-10 00:22
给楼主提几个建议:

第一,全文中那些是引用马克思的,那些是自己个人体会,应分别开来;
    谢谢这么详细的论述。因为没有系统的研究,我对马克思的理解也会存在误解指出,写的东西也就算个抛砖引玉吧。
    对上述几个要点试着说一下自己的看法。
    1、关于“对象化”和“对象性”。对象化,就是主体把自己体现在客体中,在黑格尔那里,就是意识的对象无非是自我意识,无非是对象化的自我意识,在对象那里的自我意识。对象性,则是对象本身成为自我意识的一个本质规定,即对象的自我意识化。
    2、同意都有这个历史局限性。理论本身就是人类活动的一个总结。
    3、我自己的意见,呵呵,是这样看的,价值的质的规定性就是无差别的人类劳动的单纯凝结(抽象人类劳动的过程,马克思已经论述了),但这还不是价值的本质规定,价值的本质规定:价值是什么,要在它的对象性关系中才被规定下来,即这个“价值的质的规定性”是什么的这个“什么”,就是它的对象,而它也就是这个对象性,“价值”是在对象性关系的发展中把自己的内容即它是什么,丰富起来的。
        “价值为何要通过交换价值形态表现出来”,因为交换关系或交换价值,就是价值对象性的关系。在商品生产过程中,不是认识了“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而只是知道有“价值的质的规定性”这么个东西,即这个东西存在。
       那么作为价值的量的规定性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同样要在这种对其它商品的对象性关系中表现出自己是什么,不然的话,这个“社会必要劳动时间”,也就是一个单纯的规定性,你知道它是由哪些要素决定的,但不知道它是个什么东西,要知道它是什么只有在对它的对象的关系中,即在交换关系中才能确定。

      3、“研究对象是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以及和它相适应的生产关系和交换关系”,“也在不断地调整”,会有新东西不断出现。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