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不错~~~~~~~~~~~~~~~~~~
首先你的分析是合乎逻辑的,我也同意这样的看法.
我们要看到的是第一次的购买时候的效用是最大的,我们的满足感是最大的,在这样的情况下我们还是会继续的购买这种商品,不是说我们继续购买对我们的效用还在增加.而效用是一种主观的心理评价,如果你要说你觉得后来的对你更有满足感的话,我也没有办法争,但是一般看来第一次的满足是最大的.我们后来机会购买不代表单位量产品效用更大了.
各位兄台:
你们对西方经济学中的边际效用论理解错了。西方经济学中的边界效用递减是指:随着商品消费的增加,消费者从每增加一单位的商品中所获的满足程度是递减的,而不是指效用随着使用时间递减。以吃馒头为例:吃第一个馒头时,所获满足最大,因为他很饿。随着馒头消费的增加,他逐渐饱了。他从每增加一个馒头的消费中所获的满足程度递减。而楼主的例子中,始终是一件高档品或奢侈品,没有增加其消费数量。其实根据楼主的逻辑,不光是高档品或奢侈品,几乎所有的商品的效用是随着时间递减的。
MC≠DU/DT
其中U指总效用,Q表示商品数量,T表示商品使用时间
或许楼主的意思并不是说随着时间的推移,边际效用递减.吃馒头带给人的满足感和买一件高档商品带给人的满足感都是人的一种主观感受罢了.
其实我们又陷入了一种无休止的争论之中了,个人感觉的东西本来就存在着巨大的差异,有些时候第一件商品带给我们巨大的满足感,有些时候我们遇到一件新商品的时候,我们并无认识,到了第二件第三件的时候才能从商品中获得一定的满足感.多数的情况还是边际效用递减的,也许是马歇尔为了方便吧!
实质上,用马克思的话说,我们购买商品的目的在于获取其使用价值,如何使用好其使用价值,是关键性问题,而从中获取效用.
马克思和马歇尔属于不同的经济学派。怎么能用马克思的使用价值理论去解释解释西方经济学中的效用呢?
马克思提出的是劳动价值理论。产品具有价值的前提是该产品必须凝结了无差别的人类劳动。而马歇尔为代表的西方经济学主张主观价值论,有用就有价值。所以在马克思看来没有价值的空气在西方经济学里有了价值。西方经济学中的主观价值论,决定了对边界效用理论认识的主观性。
主观性决定了仁者见仁,智者见智。于是出现了上述一系列了对边际效用的认识和看法。其实,边际效用还有递增的情况,谁能举个例子嘛?
对效用递减的概念理解有误。
呵呵,有点明白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