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宏观经济学
707 2
2023-10-18






      统计局今日公布了9月相关经济数据。

在旅游等行业带动下 ,服务业生产指数增长6.9,继续加快。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5.5     9.2    13.5   11.7   6.8   5.7    6.8  6.9

2022  4.2     -0.9   -6.1   -5.1    1.3    0.6   1.8  1.3    0.1    -1.9    -0.8

规模以上工业增长4.5,工业生产保持较好增速,除消费增速加快外,计算机、通信产业复苏明显,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2.4     3.9     5.6    3.5    4.4    3.7    4.5   4.5

计通   -2.6   1.2      1.8    0       1.2     0.7   5.8    4.5

从海关公布的数据来看9月手机和平板电脑的出口数量已经转为正增长,有分析认为全球电子产业的底部已过,复苏即将到来(电子产业的周期和宏观经济周期并不完全一致),2022年工业出口交货值为15.3万亿元,计算机、通信产业的交货值为6.6万亿元。今年1-8月出口交货值为94871.5亿元,比去年同期减少4574.5亿元,下降4.5%,其中计算机、通信行业出口交货值减少3433.5亿元,占比为75%。后期出口的压力可能没有原来预想的那样大。

零售增长5.5,

零售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12月

2023  77067 37855  34910  37803  39951  36761 37933  39826

增幅    3.5      10.6     18.4      12.7      3.1       2.5      4.6       5.5

2022  74426 34233  29483  33547  38743  35870 36258 37745 40271 38615  40542

增幅    6.7      -3.5     -11.1     -6.7       3.1       2.7      5.4      2.5     -0.5     -5.9      -1.8

固定资产投资继续小幅下降,

固定资产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增    速           5.5       5.1       4.7     4.0       3.8      3.4      3.2      3.1

制造业投资在工业企业利润大幅回升的背景下,显示出增速加快的迹象,

制造业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2023  8.1        7.0      6.4     6.0       6.0         5.7     5.9      6.2

2022  20.9     15.6     12.2   10.6     10.4       9.9     10.0   10.1        9.7       9.3        9.1

基建投资继续下降,

基建投资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2023  9.0      8.8       8.5      7.5       7.2        6.8        6.4       6.2

2022  8.1      8.5       6.5       6.7      7.1        7.4        8.3      8.6        8.7       8.9       9.4

房地产投资增速变化不大,

房地产投资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12月

2023  13669  12305  9540  10187  12849   9167    9183    10369

增幅     -5.7    -7.2     -16.2  -21.5     -20.6    -17.8    -19.1    -18.7

原因在于销售并没有太大的变化,

房产地产销售                                                              单位:亿元

           1-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2023  15449  15096  9205  10037  13305  7358   7708   10912

增幅    -0.1       6.3      13.2    -4.8     -25      -24    -23.7    -19.2

从高频数据看近期房地产成交已接近2022年同期,

360截图20231018191908547.jpg

在限购政策放宽和经济回升的背景下,估计房地产销售回升的概率较大,地产销售回升后投资降幅估计也会明显缩小。

      9月城镇调查失业率从8月的5.2下降至5.0,

1月    2月    3月      4月      5月      6月       7月      8月      9月     10月     11月      12月

5.5     5.6     5.3      5.2       5.2      5.2         5.3      5.2       5.0

已经回落到正常水平,今天公布的数据中最让人感到振奋的是三季度的居民收支数据。疫情以前居民的消费倾向(居民支出占收入的比例)较为稳定,但从2020年开始受疫情影响,居民的消费倾向明显下降,

居民消费倾向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居民消费倾向   70.5    70.3   70.1   65.9   68.6   66.5

但是今天公布的数据显示三季度的居民消费倾向已经明显超过了疫情以前,

          一季度   二季度  三季度   四季度

2023   62          68.2     69.9

2022   61.8       66.1     66.6      72.1                     

2021   61.4       69.4     67.3      77.0                  

2020   59.4       65.2     64.1      74.8                       

2019    65.2      70.5     67.7      77.6

2018    66.1      71.2     67.1      77.5

2017    66.8      70.3     67.5      77.8

据统计局发言人盛来运副局长在答记者问时提供的数据:前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是83.2%,拉动GDP增长4.4个百分点;三季度,最终消费支出对经济增长贡献率提升,达到94.8%,拉动GDP增长4.6个百分点。从央行公布的居民存贷款数据来看,由于贸易战带来的不确定性增加,居民存款净增加额从2019年开始增加;2020年由于疫情的影响继续增加;2021年疫情影响减弱,居居民存款净增加额下降;但2022年“断贷”风波发酵后居民存款净增加额爆增到14.0万亿,今年9月进一步增加至10.8万亿。

                                                                            单位:万亿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2023(09)

居民存款增加额       4.2     4.5     5.5     4.5     7.2      9.7    11.3    9.9   17.9     14.4

居民贷款增加额       3.3     3.6     6.2     7.0     7.3      7.4     7.8     7.9    3.1       3.6

居民存款净增加额   0.9     0.9     -0.7   -2.5    -0.1      2.3    3.5     2.0    14.8     10.8


三季度的消费倾向数据显示出在失业率回归正常水平后,消费者开始打开钱包花钱了。可能有人感到奇怪,今年三季度的零售不温不火,消费者的钱都花在哪里了?答案是旅游等服务消费。三季度旅游的数据尚未公布,但据媒体报道今年暑期(6-8月)国内旅游人数达18.39亿人次、旅游收入达1.21万亿元。(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1776096429366001553&wfr=spider&for=pc)估计三季度的旅游收入和暑期(6-8月)旅游收入相差不大,去年三季度旅游收入只有0.55万亿,以此计算三季度旅游收入增加6500亿元。不仅增幅巨大,今年三季度零售增加额约为4500亿元,旅游对经济的贡献明显超过了零售,这在正常情况下是不可能出现的,显示了疫后复苏的特殊性。

     后期,随着失业率下降,消费还会继续活跃,地产销售回升后,地产投资降幅会明显缩小,工业企业利润转好(上半年GDP为593034亿,工业企业营业利润减少6917亿,拉低了经济名义增幅1.2个百分点)等因素对四季度经济增长极为有利,考虑到去年四季度基数较低,今年四季度经济增速完全可能超过6%,全年可能在5.5%以上。近期外资还在继续抛售,股市还在继续下跌,

a.jpg

  但今日经济数据公布后,南向资金开始回流,

n.jpg

后期经济数据还会向好,估计会吸引更多资金入市,当前正处于熊尾牛头的转换期,如果没有资金压力不建议投资者跟风抛售股票。

(未完待续)


附件列表
360截图20231018191908547.jpg

原图尺寸 21.01 KB

360截图20231018191908547.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3-10-19 20:50:41
       当前地方财政普遍感到困难。在网上流传甚广的一个说法是1994年分税制改革后,中央把大量收入收走了,导致地方财权与事权不匹配所以导致地方财政困难。

1.jpg
  这个说法有没有道理?来看统计局公布的数据,
2.jpg 3.jpg 4.jpg


   


从统计局公布的数据来看,地方财政的收支在94年以前是基本平衡的,但从94年开始赤字迅速扩大。但如果看中央财政的收支可以发现,虽然中央财政的收入占公共预算总收入的比重在94年迅速扩大,但支出占比基本没有变化,2000年后还出现了明显下降,

                              92    93   94     95     96     97    98     99    00    01   02     03     04  

中央财政收入占比  28.1  22  55.7  52.2  49.4  48.9  49.5  51.1  52.2  55  54.6  54.9  52.3  

中央财政支出占比  31.3 28.3 30.3 29.2  27.1  27.4  28.9  31.5  34.7 30.5 30.7  30.1  27.7

                                05     06     07    08     09   10      11   12      13      14   15    16   

中央财政收入占比   52.3  52.8  54.1  53.3  52.4  51.1  49.4  47.9  46.6  45.9  45.5  47   

中央财政支出占比   25.9  24.7  23   21.3   20   17.8   15.1  14.9   14.6   14.9  14.5  14.6

                              17    18      19     20      21

中央财政收入占比   47   46.6   46.9  45.3   45.2

中央财政支出占比  14.7  14.8  14.7  14.3   14.3

那么中央收走的钱都用到哪里去了?以2021年为例中央财政预算收入为91470.41亿,支出为35049.96亿,剩下的钱去哪里了?

根据刘昆部长在人大会上提供的数据:2021年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收入91470.41亿元,加上从中央预算稳定调节基金以及中央政府性基金预算、中央国有资本经营预算调入1935亿元,收入总量为93405.41亿元。中央一般公共预算支出117202.3亿元,中央本级支出35049.96亿元,中央对地方转移支付82152.34亿元。(国务院关于2021年中央决算的报告http://www.mof.gov.cn/zhengwuxin ... 0220624_3820957.htm)可以看出中央财政多收走的钱,都用于对地方转移支付了(不足部分靠发债补充)。把当前地方财政困难归咎于94年的税改是得不到数据支撑的。那么地方当前财政困难的真正原因又是什么?

      财政部公布的数据显示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从2015年开始超过支出,

地方政府性基金支出与收入                     

                                                                       单位:亿元

         2022    2021    2020    2019     2018     2017   2016    2015    2014    2013   2012

收入 73755  93936  89927  80476   71372  57637  42441  38219  49996  48007  34204

支出 105039 109657 115284 88252  77473 58016  43962  39323  48424 47355  33894

2015年--2022年基金收支赤字约8.9万亿,加上今年前8月赤字 2.4万亿,累计赤字超过11.3万亿人民币。未来地方卖地收入前景并不乐观,今年就业已经没有问题,在这种情况下建议压缩基建投资。压缩基建投资可以减少地方政府的债务支出。不仅如此,由于我国基建投资的总量过大,2022年广义基建投资(含电力等)占GDP的比例为17.2%,西方国家的城市化过程较为平缓,每年的基建投资规模非常小。即便与我国情况相近的日韩在快速城镇化的高峰期基建投资占GDP的比例也不超过10%。基建规模过大带来的结果同产能过剩的后果很相似,那就是盈利能力非常低。2021年底国有控股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为22989亿,总资产为51.8万亿,总资产报酬率为4.4,高于贷款利率。而以地方投资平台为主的国有非工业企业的总资产为256.5万亿,国有非工业企业的营业利润为22176亿,总资产报酬率为0.86,还债能力非常堪忧。地方政府每年都要从财政掏钱去补贴平台公司。目前全国共有44个城市开通了以地铁模式运行的轨道交通,但部分公司的财务报告未公开。界面新闻记者从上海清算所、中国债券信息网、上交所等平台查询到30家轨道交通公司2022年的财报,对经营状况进行了整理分析,发现这些公司获得的政府补贴超过千亿。(透视30城地铁财报:政府补贴总额超千亿,仅靠地铁公司自身难以维持地铁正常运营https://baijiahao.baidu.com/s?id ... 0&wfr=spider&for=pc)地方政府对所有平台公司的补贴金额至今没有完整统计,估计是一个不小的金额。压缩基建规模可以提升平台公司的盈利能力,国有非工业企业的盈利在2018和2019年明显增长,

国有非工业企业利润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10758.7  12083.5  11406.7   12334.7  15308    19769    19756   22395      19038

原因就在于2017年中央经济工作会议定调国有企业定向去杠杆后,基建投资增速下降,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基建投资增速        21.5  17.2    17.4    19     3.8     3.8      0.9    0.4     9.4

导致基建占GDP 的比例下降,

广义基建投资占比  

2014  2015  2016  2017 2018  2019  2020  2021  2022

17    18.6    19.9     20.4  18.8   18.2    18.4  16.4   17.2

2020和2021年基建投资增速也较低,但受疫情影响利润变化不大,今年疫情的影响减弱后国有非金融企业的利润明显增长,

国有非工业企业利润

       1-2月   1-3月  1-4月 1-5月  1-6月  1-7月    1-8月   1-9月  1-10月  1-11月  1-12月


2022 1983  3150   3629  4761  8055   9366     11075  13035  13481  14397  19037

2023 3078  5355   6809  8213  11810  13526  15082

地方财政当前面临困境,除了基建可能还有其他原因。94年我国实行“分税制”改革后成功解决了财政“大包干”制带来的各种问题。今天面临新的问题可能有必要考虑实行新的财税制度改革,但在推行新的改革以前,把各方面的情况搞清楚至为重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3-10-20 21:22:50
      最后关注汇率。由于欧洲经济表现较差,近期美元指数在10月7日以前不断震荡上行,但在哈马斯袭击以色列后上涨乏力,
360截图20231020200441222.jpg


一般认为战争会导致资金流入美国,对美元上涨有利。但当前的战争对美元不利,以色列的资金虽然会流入美国,美国偏袒以色列却会导致阿拉伯资金流出美国。这一点在国债市场和股市上也有反映,战争爆发后最初两天美国10年期国债利率快速下降,估计与以色列资金流入有关,但随着美国偏袒以色列的态度越来越明显,最近几天美国国债利率快速上涨,可能有阿拉伯资金在卖出,后期可能还会进一步上涨。

a.jpg

外国投资者参与较多的纳斯达克市场同国债市场的变化类似,战争爆发的前几天上涨,随后下跌。

360截图20231022090624501.jpg

从总体上看当前的战争对美国极其不利,由于不是本文关注的重点,就不多讲了,推荐一篇文章感兴趣的读者可以仔细阅读。

德纳:巴以最新冲突分析及中国如何应对?

http://www.kunlunce.com/gcjy/qua ... 3-10-10/172489.html



      人民币汇率近期依然运行在箱体上缘附近,

b.jpg

原因在于外资持续卖出A股,最近一月外资净卖出超过550亿。从基本面上看,经济正在转好,从技术上看股市连续出现三个跳空缺口,

21223634r09dixxyxxi1a4.jpg

是典型的见底信号。虽然外资的动向较难预测,但综合来看随着地产销售回升,经济进一步好转的概率较大,一旦外资的抛售减弱,人民币升值的可能更大。























附件列表
c.jpg

原图尺寸 61.09 KB

c.jpg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