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高级会员区 学者专栏
6178 28
2006-11-01

用《价值流》解开价值之迷!

我在《广义新价值论》:“有两类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A和B相互联系(A为参照主体),A方对于B方的输入、做功(广义负熵流)所引起A自身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 BA的效用价值而A方向B方的输出、做功【广义(火用)的付出】引起B方需要的满足(系统的结构优化效应)程度为AB功用、功能价值。反之对于B方来说也一样,看我们的立足点(参照主体)是A还是B而言。以上便是我的价值相对论。”

可当两类系统包括(自然系统和人工系统)A和B相互联系(A为参照主体)同一或参照主体(A)被包含于环境系统(B)中时,环境系统(B)的功用价值流方向就是参照主体(A)的功用价值流方向!否则,相抵抗

许多人可能会对在同一参照系中主体与客体(或环境系统)之间的(△价值流量)一般模型的公式:

(△价值量=△主体价值量△环境价值量,△环境价值量≥0时,△价值量≥△主体价值量;,△环境价值量<0时,△价值量<△主体价值量.


  不知所以。其实,此式便是我以前所提的价值流(趋势)的主要公式,它同样以“万物皆是一理”、“一物之理即是万物之理”或系统现之系统相似性及同态原理为基础。把人体系统与社会系统及其环境系统都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控制系统,求解在同一功用价值参照系中主体与客体(或环境系统)之间的△功用量,以人体系统的功用价值为例:我在上面泛系统功用价值优化论的功用模型中为大家解释过——人体系统的功用价值——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

在同一功用参照系中人体系统与客体(或环境系统)之间的(△功用价值量)模型的公式是:

△价值量=△人体系统功用价值量△环境功用价值流量.(有3种情况:①△环境功用价值流量>0时,△价值量>△人体系统功用价值量——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②△环境功用价值流量=0时,△价值量=△人体系统功用价值量——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③△环境价值流量<0时,△价值量<△人体系统功用价值量——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

以上△环境功用流量≥0时;是参照主体追求的。△环境功用流量<0,是参照主体系统要避免的。
 比喻我在《西方经济学与马克思政治经济学的价值论可以统一吗?》这一篇文章中:“ 从两者【主体与客体(或环境系统)】的功用价值目标方向来说,看两者各自的标准以及现状是什么,如果这两个系统一个是人另一个是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系统,这个人是某种专业,在该专业中他己走在这个社会环境系统中人们的前列,而这时,也刚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这门专业,那么可以肯定在这个社会环境系统中他是成功的,或与所处的社会整体将会获得最优化或多赢,这可以是是两者的价值目标方向一致或同态的表现。但如果不是甚至相反,他所处的社会环境系统不需要这门专业甚至排拆,那对所处的社会整体与他来说都不利。”在这里“刚好社会(生产力)的发展也需要这门专业”可说是人体系统的功用价值——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得以最大最优化的可能!是一种机会、一种趋势、一种运气、是天时、地利、人和!这就是价值流(趋势)!顺则生,逆则亡唉!

所以要使人体系统的功用价值——有用体能()劳动及智能()劳动总和——劳动价值创造大于自己的功用价值,必须把人体系统与社会系统及其环境系统都看作是一个开放的控制系统,懂得借助、选择有利于自身的劳动工具、环境系统功用价值流才能提升、创造大于自己的功用价值,否则,巧妇难为无米之炊也!

有待大家修正!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20:19:46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2 08:21:00

“价值流”这个概念很好。

但是,一件事物的价值大小是主观的,“流”的统计和“流域”概念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希望把“价值”理解为物理学的功、能量等客观变量的努力都将归于失败。

参阅文章: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5867,价值不是一个客观的概念;

http://www.jjxj.com.cn/news_detail.jsp?keyno=7006Fluid theory and Macroeconomics;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 14:33:00

以下是引用championway2006-11-2 8:21:00的发言:

“价值流”这个概念很好。

但是,一件事物的价值大小是主观的,“流”的统计和“流域”概念是不可分割的。任何希望把“价值”理解为物理学的功、能量等客观变量的努力都将归于失败。

===============================================================

那是因为别人以“人”为参照主体系统,所以最终都摆脱不了主观性,但我的价值观不同,我用“泛系统优化论”,即泛指任何与参照主体系统有联系的,包括参照主体系统自身在内的以系统形式存在的事物及其优化的理论或观点!

我认为事物或参照系统都可看作为参照主体系统(或参照客体系统)。当然,不同的是,都看作为参照主体系统时,是以无所不在的“上帝”角色观察;都看作为参照客体系统时,是以“设身处地、推心置腹或参照系统立场出发”的角色观察,正如古人所说:跳出三界来,不在五行中也!只有这样我们才可能做到主观与客观消除、矛盾得以统一!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 18:29: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20:27:00
主体价值量和环境价值量如何求算?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20:42:00
以下是引用ccggqq在2006-11-3 20:27:00的发言:
主体价值量和环境价值量如何求算?

请参看《震惊的结论:劳动价值不能创造超出自身的价值(剩余价值)与仇德辉、陆寿筠等确榷》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3 20:45:00
我以前也是这样,希望别人能看看自己的大作,但是别人不会去看。你还简述一下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