宏观经济学的微观基础(十二)
作者:正见者说
实际利率与期间替代
如果通胀率π不等于0,那么是实际利率r而不是名义利率i具有期间替代效应。预期利率决定了预期实际利率ret,有ret = it − πet,预期实际利率=名义利率-预期通货膨胀率。
测算预期通胀率有多种方法:可以询问抽样人员的预期;采用理性预期得到的假设,在给定的可获得信息下,根据最优化预测得到预期值,然后利用统计技术演算最优预测;可以采用市场数据推断预期通胀率;采用生活调查;咨询样本人群的预期(如50位经济学家)。
债券指数,实际利率和预期通胀率;指数化的ZF债券,调整利率的名义支出,主要消费品价格指数。这些债券。这些债券保证发行期满前支付实际利率。
货币利率:货币的实际利率=货币的名义利率-πt = −πt (因为货币的名义利率=0)
均衡经济周期模型中的通胀
通过研究得出通胀如何影响实际变量(包括实际GDP,消费与投资,劳动和资本服务数量,实际工资率和实际租赁价格)的有关结论,理解导致通胀的原因。假定通胀被完全预期到πt=πet 。将原来的均衡经济周期模型扩展,允许货币增长。假定ZF印刷新货币并将其直接发给人们。公众获得ZF的转移支付。这种支付是一次性的,意味着转移支付过程不考虑家庭消费和工作多少,家庭持有的货币量等因素。
期间替代效应
预期实际利率ret对于消费和劳动供给具有期间替代效应。因此给定利率it,通胀率πt的变化具有期间替代效应。
债券和资本i = (R/P)·κ − δ(κ),利率i = (R/P)·κ − δ(κ)。用实际利率r替代债券名义利率i,得到r = (R/P)·κ − δ(κ)。
利率与货币需求
盈利资本和持有现金之间的均衡点有( i− π) − (−π) = i。因此名义利率i能够决定持有货币的成本而不是盈利资产的常备。我们还可以用以下函数描述实际货币需求:Md / P = L( Y, i )。实际利率r具有影响消费和劳动供给的期间替代效应。名义利率i影响货币实际需求Md/P。