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384 35
2006-11-09

如题,小弟最近要做经济史一个小题目,因此最好要阐述理论的那种,评论性的不要。我在图书馆找不到。谁能告诉我关于这方面的著作都有哪些有名作者,《通往奴役之路》那本有了,但那本是批判,不知道有没有正面阐述计划经济原理的,苏联教科书不要,当然如果有好的见解欢迎直接回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9 21:02:00

有两本书可以去看一下,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圣经了。一本是《组织生产和计划工作中的数学方法》,一本是《最优的资源利用》都是康托洛维奇编的。

别外也可以看一下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愚蠢小猪《刷盘子还是读书》,这本书中论述了计划经济。当然此种计划经济没有康托洛维奇论述的那么精密。

小猪认为,价格扭曲正是计划经济的优势,可以使后进国家快速完成赶超战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9 21:59:00

说实话本人早在大学期间就成了一个计划经济迷,对计划经济也颇有研究.而且有很多反驳哈耶克的言论,楼主感兴趣,可以去皇汉网的经济版查找。www.txhan.com

一、什么是计划经济?有计划就是计划经济么?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把一个公司的内模运行模式外化到整个社会,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企业,更强调合作。所以说有计划就是计划经济的论述是错误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公司、每个社会组织还有自己的计划呢?而且计划经济并只不是计划,而是一种运行程序,通过人的主观计划来执行,叫计划经济为标准化经济更为准确。

二、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最优资源配置)。

理想中的计划经济要正确运行就需要一个正确和价格体系,价格理想状态实际上是反映各项业之间的一个比例。这中理想价格苏联经济学界称为“客观制约成本条件”(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影子价格)。在一个集中控制的体系中,要想实现多样化,必须找到集中控制中分别决策成功性条件,而这种条件在理论上是被证实的确存在,这就是线性规划,也就是说哈耶克关于个人知识的运用方面的论述是错误的。那么这种条件是什么?就是一个正确的价格体系,而且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有一个唯一的利息率中央计划局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工业体系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现有经济体的资源状况,周期性(最基础资源的生产周期很长)的计算并下达“客观制约成本条件”,通过一定的程序让企业盯着它进行经济核算,即先择客观制约条件消耗最小的方式(根据各企业自身不同的制约条件列出线规方程式,通过计算求极小值、极大值的过程),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当然这些要受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影响。

三、价格扭曲式计划经济的比最优式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

价格扭曲的计划经济,对于后进国家或非工业化国家来说正好是一种优势。它可以强制性工业化,使一个非工业化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正为工业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现代经济存在的第一件必须要依靠于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国单独搞计划经济等于自杀。而对于一个人口数量较多,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国就有可以快速的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自己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是什么?比如说GDP,现在是以美元工业体系来算的。假如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大国,没有增加美国这种国际分工,不管对方官方定价币值对换率为多少,国际市场上交换率为多少。如果以这两者来算有独立工业体系国家的经济力量,都是错误的。

因为美国工业体系能生产的,苏联工业体系也有生产,也有相等的产量,对换率能说明什么问题?如:美国人有IBM个人电脑,苏联人有六边形个人电脑,美国工业体系有大众、丰田、林肯等车,苏联工业体系也有伏特加、莫斯科人等汽车。美、苏联基干产业的能力都是一样的。

任何国家的和消费有关的产业,不管什么轻工业、服务业,都是搞重工业撑着的,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的。所谓GDP完全就是欺骗下游链环国家的玩意儿,就是一个上游国家给下游国家设置的现代化陷阱,对于上游国家就是资源流入,下游国家就是资源大量流出,而且不管下游国家人均GDP怎么高增长,工业化国家不增长,也永远超不过工业化国家。

关于这个观点论述得最好的是愚蠢小猪的《刷盘子还是读书》

应该说人口只要足够多,价格扭曲正好是这个人口极多国家的优势,没有必要搞那种理想中的计划经济,相反速度还更快。但前提是人口足够多!到苏联后期由于人口没能增长,又不能输出重工业。因为经互会只有那么几个国家,可以说要经互会的规模越大,苏联的经济就会越发达,因为苏联已经有超强的基干产业了,缺少的是下游给苏联人刷盘子打工的国家。

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价格扭曲式的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效率,而市场经济和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是提高人的效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22:17:4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9 22:07:00

非常感谢。我明天就去找。

但我不知道计划经济是否在当今有现实可行性?望赐教。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9 22:14:00
【原创】科学的精神与计划经济

现代社会所推崇的科学精神是什么?那就是“可重复,可检验的事实就是的精神”。任何可以称得上科学的理论和学说必须是可重复可检的,无论结构上再巧妙、精致,逻辑推理如何的严密,丢掉了这条基本的原则都称不上科学。

或许每个人观察客观事物视角和他们所据有的知识结构的不同,得出结论也存在差异,但必须据有科学的精神,丢掉了这条根本的原则,再吸引人的观点和立论都是站不住脚的。

正是有了科学和称得上科学的理论的帮助,我们人类才会像今天这样创造出辉煌的现代化的物质文明。人类不管主观、客观上情不情愿,已经是在是在改造这个客观世界了。

正如市场、资本、企业等的产生实际上就是人类的某种活动而导致的。市场、资本、企业实际上也是人们经济活动的一个系统或平台而已,通过人为制定的法规、准则规范化其经济活动,也就是说这个平台本身就是人创造的。也有许多创造是在这个平台上完成的,然这个平台或系统本身确有着巨大的缺陷和漏洞。为什么就不能依据我们对世界的认知和科学的精神建立起一个新平台或系统呢?如果我们大家都还是像中世纪神职人员那样处于对新物事的恐惧。那么说明人们的思想还没有真正意义上从神权的桎梏下解放出来,还需要勇敢和智慧的开拓者继续不懈探索和努力以及不断的负诸可重复可检验的实践。

有了思想上的解放才能真正认识到市场这个平台或系统是可以被代替的。标准化经济(中央计划经济)并不是对于市场的模拟,而是整个经济的结构或系统的革命。它并不是凭空想象出来的,现代社会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从工程学上要求有巨型企业或社会实行计划经济。因此理论上相对成本较低且快速高效计划经济制度或垄断企业更适合现代社会上游基础的基干产业恐怖的规模化生产和大型工程的实施,如果真是完全的市场化追求传说市场经济那种的最优资源配置,那么交易、谈判时间将会被无限化的延长。不过有证据表面,用于上游产业的那种计划经济方式对于下游产业的确存在着巨大的问题,上游产业生产出相对标准化的原料、原件,这会出现无数种的排队组合,如何动态的把这些资源配置得相对较优成本较低,这正是集中控制最大的难题。当然随着这种组合越来越复杂的趋势,市场经济在这领域也是很脆弱的,不过在这个领域相对于集中控制(垄断的大企业的计划)来说的确有其配置资源上的巨大的优势。但是对于下游产业还存在着一种非市场化的间接控制,那就是线性规划,影子价格并不是对市场的模拟,而是依据现有的资源及上游产业的技术水平和基础工业能力而定的,它代表的是一种客观制约因素,只要依据这种因素那么配置资源的成本将相对最低和最有效,而不会发生混乱和经济危机。因此说影子价格是在动态模拟这个一塌胡涂的现实世界是不正确的,它反映的是已经完全标准化了的上游产业以及经济体的自然资源等对下游产业周期性的动态的客观制约因素。

即使影子价格的条件不存在,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市场可以对资源配置提供压力,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但在复杂的现代经济中,由于市场配置资源的效率过低,人类必须创建企业,在企业范围内对资源配置进行计划管制。这种管制不一定能达到最优配置,但它可以更高的效率完成资源配置,从而节约了最大的成本:时间。事实上,目前的西方经济学理论并不否认企业存在的现实,但他们坚持认为企业的存在不改变总体上的市场经济,因为企业之间还在互相竞争,形成外部的市场经济。另外,经济学家还坚持认为随着企业的增大,内部成本会逐步上升,带来越来越高昂的成本,从而保证了宏观上的市场经济。但是他们 没有考虑到的另外一个事实是:随着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成本也在越来越高。特别是在一个科技进步不断改变最优资源配置方式的社会里,市场永远不会及时的把资源配置到最优 。两相对比, 理论上对最优配置的趋向并不能帮助市场经济获得胜利,胜利永远属于成本相对较低的一种经济制度 。哪一种制度将胜出呢?经济学家在作出市场最优的结论时并没有详细的对比两种体制的成本--事实上,从来不愿意关心具体的工业生产过程的经济学家也没有这个能力。但是通过复杂的分工模型推导公有制计划经济成本更低更有效率。

我们所探讨的只对于不懈追求真理和科学精神的勇敢而智慧的人们才有意义。如果经济学界还是这样蛮不讲理,死死的信奉不变的信条和上帝,那么可以说是经济学界的悲哀,说明这个领域还处在和中世纪一样的神权统治下的思想桎梏中。


1、经济学界现在已经陷入某种迷信自由市场和私人产权制的极端倾向中。对这些理论的明显的漏洞、不切实际及不符合他们味口的观点、看法可以视而不见。难道说这一领域不是处在神权的统治之下?学校的学生、社会上关于国家前途命运的民众就一定要服从和毫不怀疑的相信导师们和主流的经济学家所推崇的学说!自由精神、科学精神何在?

2、我们现在对于资产社会财富的处置方式是武断的依据某种本来可能是不可靠而且是很值得怀疑并可能存在着巨大漏洞或许可以说是完全错误的理论的在随意处置。这对于社会和广大的民众来说难道不是灾难么?

3、政府存在的目的是什么?不正是为了维护社会正常社会及经济秩序而存在的么?假这个市场经济本身存在问题,但有方法可以比较完美的解决社会、经济存在的巨的漏洞或缺陷,为什么政府就不能全面介入呢?

4、张五常之流的理论不用说了,对于现实生活复杂分工的社会分工来说本身就是不合客观实际的,而且私有产权和市场经济是不是让资源真正的配置得最优?比公有制计划经济等更有优势,每个人在这样的情况下能取得最大的收益如果是以货币来衡量,由于有货币的中间因素存在,这本身就存在比较两种制度的信息不对称和扭曲,两种制度及产权下社会上人每所享受到的实物财富更多不能以简单的以货币来衡量。因为两种不同行业或分工的人存在着分配上的搏弈,货币很可能扭曲这一点。

5、科斯的理论及边际效用并不能解释现在社会这种复杂分工下的情况,随着经济体系越来越复杂,科技门类和工作种类不断增加,市场本身配置资源的成本也在越来越高。而且也市场经济也会越来越脆弱。信息的不对称,如果企业家真正要选择理论上的最优配置,那么谈判的时间有可能比人类历史还要长,而且科技进步是不是要等待的市场最优的配置这一漫长而无边际的时间。相反中央计划经济至少从工程学的角度来讲是高效的也更加适合这种门类复杂的社会分工,与市场经济相比成本也相对较低且高效。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9 22:15:00
【原创】哈耶克关于个人利用知识及商品效用问题的驳论

哈耶克这厮,我高中时就看过他的书了,特别是对《通往奴役之路》颇有意见。相反我就是因为看了《通往奴役之路》才成为社会主义者的,哈耶克是一个地道的偷换概念的大师和超级高手,把计划程序和计划混淆,这很容易误导那些有自由精神的人们,这些人根本不了解这种标准化经济的运行方式,而哈就是从“计划”两字的字面意思来误导,特别是经济上运用了数学中的线性规划更给了这厮很大的一耳光。如果计划经济是在线性规划下的帕托雷似的改进,由于社会成本(即客观制约诂价)的限制那么计划经济就比市场经济更接近帕托雷似的改进,多数人将会受益,而不是他们个人的权益受损。线规性划,使得社会的个体(企业或个人)有分别解策和利用知识的机会(当然是在现有社会的某种标准化平台上利用个人的知识进行创造),而动态上确能达到高度统一,而那本《通往奴役之路》确在故意误导人们。

实际上市场经济有着同样的更严重的问题,如果以哈的观点来反向推导市场经济,那么现实生活中的市场经济,应该存在这种问题,现代工业化的社会按哈的观点推导组织,现代社会早就解体了。

首先从他早期批评社会主义的产品没有效用,那么根据现实的经济规律及社会结构反向推导,现代的市场经济就也有这种问题。这主要是社会整体成本(比各项资源的比例)的限制以及模规化生产与效用论在成本上的驳论。

现在我们就来推导这一个驳论:

假使社会生产的商品要充分满足每一个人的偏好,也就是所说的效用。如果我们反向推导社会要做到这一点,那么这个社会上有多少个人,就需要为每一个人都专门建立一个工业体系,当然有很多人对某种物品的偏好是一样的,那么怎么进行组织呢?如果按照市场经济的运行方式根本组织不出种充分满足每一个人偏好的体系,而假使忽略这种客观条约的限制而做到,那么就会推导出现很奇怪的现像,如果要是现代化的文明,那么每一个人都是全能的无所不能的人。那么我们再回来客观条件上来,假使社会实现了规模化生产(生产出大量的基于某种标准的原料或原件让人在某个基础上进行排队组合进行创造),由于某些人不满意于这种最基础的标准化的限制,决定为自己建立属于自己标准的生产体系,但是就出现矛盾了,一个怎么可能建立起这种体系(成本限制),而且每个人存在资源上的竞争。

由于没有标准化就不可能实现规模化生产,每个人要充分个性化那么社会生产只好拆散成最原始的手工业劳动。(这正是效用驳论的最精确表述)。

这与现代化的工业社会适应么????难道哈耶克这不是在忽弄人????????实际上现在资本主义社会已经越来越标准化了,比如说:很多人的工作就是在WINDOWS这个标准化的平台上进行各种创造,这不等于打了哈一耳光么?哈耶克怎么解释这种驳论,而且有可能比计划经济更严重。这不意味着WINDWS,不但计划了我们而且还计划了我们的生活,对于个人利用知识不是~~~~~~~~~~(可见哈耶克是一个超级大骗子).完全就是一群文人不事生产,只知道消费根本不考虑社会的成本以及组织结构,这些文科知识份子完全就是社会的寄生虫。


另外市场经济的交易还带来这样的一些问题,与最优的资源配置相比,任何经济计划都可能带来效率损失(理想条件下完全管制的计划经济也就是线性规划除外),这是对的,市场可以使资源配置趋向于最优化,这也是对的。但是 无论是计划还是市场,配置资源都需要成本 ,计划经济的成本已经被讨论的很多了,譬如:当雇员每天领固定的工资而不是计件工资时,雇员会趋向于偷懒,当企业使用固定的考核指标时,考核指标之外的事项将不被重视这都是计划经济的成本。 但纯粹的市场经济同样存在巨大成本 ,因为在个别劳动者不能完全理解整个经济体系的时候,一切资源和人力的组合都需要用试错法和竞价来挑选,这对于两个樵夫组成的砍树经济或许合适,但如果你指望任何现代工业企业的全部成员通过自由的互相交易来完成分工合作,谈判时间可能会超过整个人类历史,甚至永远无法达成谈判。在这一方面,企业家要比经济学家清醒的多,为了最大程度的追求效率,他们不追求虚幻的“最优配置”,而是宁可在一定程度上用人类智慧来分配资源而不去指望低效率的市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