如题,小弟最近要做经济史一个小题目,因此最好要阐述理论的那种,评论性的不要。我在图书馆找不到。谁能告诉我关于这方面的著作都有哪些有名作者,《通往奴役之路》那本有了,但那本是批判,不知道有没有正面阐述计划经济原理的,苏联教科书不要,当然如果有好的见解欢迎直接回复。
有两本书可以去看一下,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圣经了。一本是《组织生产和计划工作中的数学方法》,一本是《最优的资源利用》都是康托洛维奇编的。
别外也可以看一下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愚蠢小猪《刷盘子还是读书》,这本书中论述了计划经济。当然此种计划经济没有康托洛维奇论述的那么精密。
小猪认为,价格扭曲正是计划经济的优势,可以使后进国家快速完成赶超战略。
说实话本人早在大学期间就成了一个计划经济迷,对计划经济也颇有研究.而且有很多反驳哈耶克的言论,楼主感兴趣,可以去皇汉网的经济版查找。www.txhan.com
一、什么是计划经济?有计划就是计划经济么?
计划经济的本质就是把一个公司的内模运行模式外化到整个社会,也就是说整个社会就是一个企业,更强调合作。所以说有计划就是计划经济的论述是错误的,每个人、每个家庭、每个公司、每个社会组织还有自己的计划呢?而且计划经济并只不是计划,而是一种运行程序,通过人的主观计划来执行,叫计划经济为标准化经济更为准确。
二、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最优资源配置)。
理想中的计划经济要正确运行就需要一个正确和价格体系,价格理想状态实际上是反映各项业之间的一个比例。这中理想价格苏联经济学界称为“客观制约成本条件”(西方经济学界称为影子价格)。在一个集中控制的体系中,要想实现多样化,必须找到集中控制中分别决策成功性条件,而这种条件在理论上是被证实的确存在,这就是线性规划,也就是说哈耶克关于个人知识的运用方面的论述是错误的。那么这种条件是什么?就是一个正确的价格体系,而且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有一个唯一的利息率。中央计划局的任务就是,根据现有的工业体系的能力和技术水平以及现有经济体的资源状况,周期性(最基础资源的生产周期很长)的计算并下达“客观制约成本条件”,通过一定的程序让企业盯着它进行经济核算,即先择客观制约条件消耗最小的方式(根据各企业自身不同的制约条件列出线规方程式,通过计算求极小值、极大值的过程),从而达到最优的资源配置。当然这些要受计算机运算能力的影响。
三、价格扭曲式计划经济的比最优式的计划经济和市场经济的优势。
价格扭曲的计划经济,对于后进国家或非工业化国家来说正好是一种优势。它可以强制性工业化,使一个非工业化国家,在极短的时间内正为工业发达国家。一个国家现代经济存在的第一件必须要依靠于一个完整的工业体系,小国单独搞计划经济等于自杀。而对于一个人口数量较多,资源较为丰富的大国就有可以快速的通过这种方式建立起自己工业体系。
工业体系是什么?比如说GDP,现在是以美元工业体系来算的。假如一个独立的工业体系的大国,没有增加美国这种国际分工,不管对方官方定价币值对换率为多少,国际市场上交换率为多少。如果以这两者来算有独立工业体系国家的经济力量,都是错误的。
因为美国工业体系能生产的,苏联工业体系也有生产,也有相等的产量,对换率能说明什么问题?如:美国人有IBM个人电脑,苏联人有六边形个人电脑,美国工业体系有大众、丰田、林肯等车,苏联工业体系也有伏特加、莫斯科人等汽车。美、苏联基干产业的能力都是一样的。
任何国家的和消费有关的产业,不管什么轻工业、服务业,都是搞重工业撑着的,可以说现代社会的一切财富都是重工业创造的。所谓GDP完全就是欺骗下游链环国家的玩意儿,就是一个上游国家给下游国家设置的现代化陷阱,对于上游国家就是资源流入,下游国家就是资源大量流出,而且不管下游国家人均GDP怎么高增长,工业化国家不增长,也永远超不过工业化国家。
关于这个观点论述得最好的是愚蠢小猪的《刷盘子还是读书》
应该说人口只要足够多,价格扭曲正好是这个人口极多国家的优势,没有必要搞那种理想中的计划经济,相反速度还更快。但前提是人口足够多!到苏联后期由于人口没能增长,又不能输出重工业。因为经互会只有那么几个国家,可以说要经互会的规模越大,苏联的经济就会越发达,因为苏联已经有超强的基干产业了,缺少的是下游给苏联人刷盘子打工的国家。
可以说在一定条件下,价格扭曲式的计划经济是提高机器效率,而市场经济和理想中的计划经济是提高人的效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22:17:44编辑过]
是不是说计划就是控制价格,自由决策?或者较现实地说,控制主要产业,放开其他产业,通过对主要产业产品的控制间接调整整个经济?
与消费无关的基干产业是指令性计划。企业的消费品的价格各级计划机构推算出来指导企来的,这就是计划经济。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9 22:53:02编辑过]
如果价格是由计算出来的能够使得当前经济结构上最有效率,这个社会是否仍然有进一步变革的潜力。还是会达到一个均衡。换句话说,社会的变革是来自社会自发还是计划的调控?
价格就是反映现有各行业的比例关系。当然是根据这个工业体系的能力来定,一定都要以基干产业和资源和基础。
市场经济的唯需求主义已好引发经济危,因为只有企业的经济核算,没有社会整体的经济核算。
可以说需求与成本是一个动态关系,社会总需求就是一个思维陷阱,用来忽弄那些不懂经济的左派。
而计划经济确可以达到动态的均衡。市场经济主要是现代分工社会的越来越细化分工,使它偏离这种均衡,理想的市场经济,只存在于个体农业手工业社会。
这个社会是否仍然有进一步变革的潜力。还是会达到一个均衡
以最重工业这个基础工业进行周期性推算,所以重工业是指令性计划是有道理的。越往下周期会变短而且越有变数,但是总体上确能动态均衡,即使出错也只在局部,而且破坏性极大的比市场经济减小了。
换句话说,社会的变革是来自社会自发还是计划的调控?
社会进位来自重工业体系的技术加速和下游产业个企业或个人的排队组织利用这些技术和原料、原件进行创造。
关于重工业体系的本身的技术加速性,愚蠢小猪空上工科出身的最有发言权,有空老兄可以看看它的刷盘子读书。
按这样理解,中国似乎一直没有放开主导产业的控制,虽然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比较多,市场仍然在计划之下。问题只在于把哪些产业当作必须加以计划的基干产业。我想这是主要的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中国改革争论的问题的背后问题。
那照这样的定义,当今发达的资本主义国家多少都带有这样的性质,和带有调控的市场经济有什么区别?。更进一步的问题在于是否能精确掌握控制了基干产业如何影响其它产业的格局。如果不能精确掌握,那么理论上就不能保证计划配置的效率。也就是说至少不能保证比市场优秀。不知道在计划经济理论上是怎么解决这些问题的。
基干产业完全就是垄断性的重工业,最一切工业的基础。计划经济在这方面的优势是最明显的,苏联一战后什么也不是。两个五年计划就从一个落后的农业国变成了第二工业大国,这在种工业化的速度在人类历史上,还没有哪一个国家能超过。二战后的日本也实行了计划经济,实际上产经联的那些企业变向国有化了,日本实际上是披着资本主义外衣的计划经济国家。
按这样理解,中国似乎一直没有放开主导产业的控制,虽然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比较多,市场仍然在计划之下。问题只在于把哪些产业当作必须加以计划的基干产业。我想这是主要的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中国改革争论的问题的背后问题。
第一、中国不是计划经济,就算所谓的计划经济时代,全国定价的产品总数还不到500种,而苏联光连盟一级就对5500种资源定价,然后分级由其它计划局得出数以百万计产品的价格。
按这样理解,中国似乎一直没有放开主导产业的控制,虽然近年来新自由主义的观点比较多,市场仍然在计划之下。问题只在于把哪些产业当作必须加以计划的基干产业。我想这是主要的一个技术问题。也是中国改革争论的问题的背后问题。
中国的基干产业已经全面崩溃了,可以说现在中国变成了和朝鲜一样的国家,就是对外依赖性强,前者是依附苏联工业体系,而中国是依赖日本、美国西方工业体系。实际上中国,已经是西方的殖民地了,都是一群人拼机器的蠢猪。GDP完全就是一个现代化的陷阱!多数中国人都是蠢猪,就算搞资本主义也不能这样搞。这群人根本不知道,钱只不过是国民工业体系的润滑油而不是根本,真正的财富来自大工业。
不以为以前错了,以前不无论经济怎么增长,也不能改善生活。那是因为,我们在用母机复制母机和技术上进行加速,没有生产消费品而已。这完全正确,在一个国家基干产业没有强大之前全面改善生活是对一个民族的犯罪!!!!!!!!!!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0 12:51:50编辑过]




看完了这么多字,基本上可以理解你倡导对于主导产业的计划生产的重要性。我在一些海派学者的谈话或者著作中发现他们基本上也都持这种观点。他们基本都认为新自由主义在特殊的时期条件下和特殊的国家可能起到较好的效果,但在另外一些国家和时期则不然。尤其是在俄国,中国这样各种情况非常复杂的大国。
现实是,如何规划和实现主导产业的计划,比如争论的重点在于具体哪些行业需要直接计划哪些可以放开,无法达成共识。而且在中国现有的情况下,国家有没有恢复对主导产业进行有力扶植和调节的可能性。这涉及太多的制度,文化,法律,利益集团的问题。话说回来,你所谈到的日本模式和英美模式的差别,在一本叫做《资本主义反对资本主义》的著作中论及。
不知道能不能认为你所提倡的计划经济不是一般的反对市场而是反对自由放任的市场。
不知道能不能认为你所提倡的计划经济不是一般的反对市场而是反对自由放任的市场。
首先,我要说我是一个民族主义者,其次才是计划主义者。如果搞国家资本主义能剥削西方夷类贱种,那没有什么不好。
不过我心中最理想化的经济模式还是线性规划下的纯计划经济。即可以实现多样性,又可以使社会的错误和损失减少到最小,如果能实现全社会的线性规划,那么百分之百的就业率,一个星期、甚至一个月上几天班并不是做不到的。可以说计划经济比市场经济完美得多。当然现实的国际国内政治气候允不允许那样做是另一回事,对于当前而言中国首先要做的是重建自己完整的工业体系,把更多的贫困民众从痛苦中解脱出来。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10 22:42:01编辑过]
有两本书可以去看一下,可以说是计划经济的圣经了。一本是《组织生产和计划工作中的数学方法》,一本是《最优的资源利用》都是康托洛维奇编的。
别外也可以看一下中国版的政治经济学的国民体系,愚蠢小猪《刷盘子还是读书》,这本书中论述了计划经济。当然此种计划经济没有康托洛维奇论述的那么精密。
小猪认为,价格扭曲正是计划经济的优势,可以使后进国家快速完成赶超战略。
支持本贴。
在不精确的意义上来说,苏联人的研究,相当于在市场经济下,对市场价格体系形成过程的优化。值得高度重视。即使是搞西方的主流经济学的人,搞微观、宏观经济的,搞理论的,搞应用的,都很值得去学习。当然,苏联人的研究,在数学上来看,或许仅仅属于对策论等等,并不尖端。
打个比方来说,不确切地来说,上述计划经济及其计算,可以看成是市场经济的最优化,也可以看成是一般均衡研究等等,也可以看成是研究与提供充分信息等等。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