无论是马克思的错误的客观的劳动价值理论还是西方经济学矛盾百出的需求理论,都不可能给出中国农民穷或富的解释,这个原因惟一的是政治性的。经济学也不可能给出解决农民经济地位的办法,否则它就不是科学的经济学了。
但是,无论曹国奇错得如何离谱,经济学理论运用如何驴唇不对马嘴(错误的经济学理论要想运用得当何谈容易?),我还是要附和一声“农民穷,活该!”
早两年一位
农民要改变这种境况,必须从自身做起,而不能坐等外部条件和施舍。
之一,要政治觉醒,政治觉醒才能经济翻身。要敢于对不平等的城乡二元户籍分割政策说“不”。要对在城市务工的二等公民“农民工”身份说“不”。
实证的经济学是在默认现有所有权结构合理的情况下展开的,而规范的经济学是在假定一个合理的所有权结构下展开的。都是以“公平”为前提的。但是,现实的情况是,所有权禀赋并不公平,所有权获取的途径并不干净。近代中国农民从一开始就处于不公平的社会地位定位之上。
土地改革曾经给中国农民在局部创造了一个公平的所有权结构局面,但是,现在是“胡汉三又回来了”,农民手中的所有权随时都有被无偿再剥夺的可能。农民的政治权力几乎没有安全保障,因此,经济权益受到侵害是难以避免的了。
之二,农民要善于利用经济手段。粮食是必要需求品,离开粮食大家都得死。口粮本来是无法商品化的,商品化了就对农民不利。因此,在国家要推行粮食商品化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随机应变的对策,即实行完全的“订单农业”方法进行生产。现在的问题,就是由于在没有订单时就开始生产这种盲目行为造成的。如果继续盲目生产,形成库存积压再为销路发愁,就是自己的事儿了,自己要为自己的盲目行为负责,抱怨没有用。
必需品是没有价格的,或者说是以无价的生命作为交换的。如果农民完全实行订单生产,粮食价格就是农民说了算,你要价100元
千万不要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是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市场这种经济学屁话。效率是基于公平而言的,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效率。现在,公平的前提就不存在,你还和他谈什么效率?避谈公平的效率只是对某些人或者阶层的“效率”,粮食生产者充分竞争,对市场上的粮食消费者来说是最大的“效率”,而不是对粮食生产者自己的“效率”。
之三,要把以上两项结合起来运用。外国的农民在市场不好的时候,敢于把番茄土豆堆到市政府门口,而中国农民只有自己默默流泪把它倒在河里,还要偷偷地倒;外国农民敢于把拖拉机开到城里堵住交通要道声张自己的权力,中国农民则只会被城管打得到处跑。如果敢于用政治手段维护自己的经济利益,农民的地位就会得到根本改变。
什么?钱皮是否在倡导新的农运?不是了,你不要扣这个大帽子好不好?中国农民最好打发了,农民运动都是逼出来的,不是谁想倡导就能倡导出来的。虽说钱皮认为中央政府现阶段的轻税薄赋多予少取的农业政策尚不是从根本上解决问题,但是,至少缓解了一部分社会矛盾和推延了矛盾的爆发。因此,钱皮并不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 7:47:20编辑过]
之一,要政治觉醒,政治觉醒才能经济翻身。要敢于对不平等的城乡二元户籍分割政策说“不”。要对在城市务工的二等公民“农民工”身份说“不”。
之二,农民要善于利用经济手段。粮食是必要需求品,离开粮食大家都得死。口粮本来是无法商品化的,商品化了就对农民不利。因此,在国家要推行粮食商品化的时候,要尽可能采用随机应变的对策,即实行完全的“订单农业”方法进行生产。
……
站着说话不腰疼。
千万不要相信自由竞争的市场是最好的最有效率的市场这种经济学屁话。效率是基于公平而言的,公平才是最大的社会效率。现在,公平的前提就不存在,你还和他谈什么效率?避谈公平的效率只是对某些人或者阶层的“效率”,粮食生产者充分竞争,对市场上的粮食消费者来说是最大的“效率”,而不是对粮食生产者自己的“效率”。
你能解释一下,你所谓的“效率”和“公平”是什么含义吗?
你那篇文章并不难懂。你无非是说经济学理论中没有为农民涨工资的理由,但并不是说为此就不需要为农民涨工资。——不是么?
批评一下楼主:不应该为了抢眼球另开一贴。
曹先生的此贴子也挂着不少日子了,应该说除了吸引眼球招惹不明观众的骂声外,并没有起到其它有益作用。不规范的学术文章有时候可能更贴近生活,然而,也会因为表述含糊而缺乏说服力,建议曹先生和楼主这两位有良心的学者,学习使用规范的学术表达方式来发表学术文章,否则将会永远同观众争执不休。
批评一下楼主:不应该为了抢眼球另开一贴。
曹先生的此贴子也挂着不少日子了,应该说除了吸引眼球招惹不明观众的骂声外,并没有起到其它有益作用。不规范的学术文章有时候可能更贴近生活,然而,也会因为表述含糊而缺乏说服力,建议曹先生和楼主这两位有良心的学者,学习使用规范的学术表达方式来发表学术文章,否则将会永远同观众争执不休。
我赞成临崖吹风的观点!!
在此不妨借laudon在3月24日回曹先生的帖粘此。以不再争议为好。
恐怕曹先生又要成焦点人物了。
经常学家管效率,政府管公平;
政府过去管理中,出于多种原因,实行了城乡二元体制、向城市和工业倾斜的政策。现在补救一下,算是“还债”,这是政府的责任,“欠债还钱”是应该,不能放下不管,不是“活该”。
手中正好有一本【美】萨缪尔森、诺德豪斯著《斯蒂格利茨经济学习题集》
斯蒂格利茨《习题集》导论这一章就有下面这样的选择题:
1-32.美国是一个____经济的例子,由市场来保证经济的____,政府关注____。难度:2
A :中央计划;效率; 公平; B:混合;效率;公平
C:市场;公平;效率 D:混合;公平;效率 E:中央计划;公平;效率
答案:B
现代经济学的教育非常清楚,那就是混合经济模式,让市场来保证经济的效率,政府则关注社会公平。
此题说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现代经济学的教育非常清楚,那就是混合经济模式,让市场来保证经济的效率,政府则关注社会公平。
此题说明,市场并不是万能的。国家对经济的干预和调节,是应该有所作为的。
这个例子举得好。
曹先生不能以“经典”为正确,也不能以多数经济学家的反对来代替真理,要知道凯恩斯就是国家干预的积极倡导者。
如tg1168所说,现代经济学实际上已经倾向于认同混合经济模式了,即公权和私权要分开。我要补充的是:
一、现代经济学依然没有搞清楚效率和公平的一体化问题。按照帕雷托改进的定义,效率就是公平,公平才有效率。
二、没有给混合体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需求两层次理论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不过,现在的讨论有点逐渐跑题了。我谈“农民穷活该”主要是批评农民的逆来顺受的奴性性格一面,没有别的意思。
我从来没有认为经典正确,相反是要干掉他们。我的《农民穷,活该!》一文就在于激起人们对那些过气老头的反叛。现在阁下总算给反叛之火加了一把风,我很高兴。
看看他们怎么批判我这一文吧,没有一人能引用经典原理来批判我,他们无言了。
二、没有给混合体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这一点《西方经济学的终结》的需求两层次理论给出了圆满的答案。
不过,现在的讨论有点逐渐跑题了。我谈“农民穷活该”主要是批评农民的逆来顺受的奴性性格一面,没有别的意思。
你是不是太自信了,兄弟!你敢说我没有为混合体制提出理论依据?我的平均化规律是干什么的?我到是觉得你的理论太没条理性,规律性,有点像经典理论,乱糟糟一片。
你是不是太自信了,兄弟!你敢说我没有为混合体制提出理论依据?我的平均化规律是干什么的?我到是觉得你的理论太没条理性,规律性,有点像经典理论,乱糟糟一片。
ccggqq早上好:
我说的是现代西方经济学没有给混合体制提供一个坚实的理论基础,你怎么兔死狐悲呢?
通常,敢于质问别人“太自信”的人其实就是太自信了,否则怎么敢如此自信地质问他人的自信呢?
我的理论从最基本的需求、价格等概念开始,不仅有条理,而且成系统,从基本概念和西方经济学的经典不同。也不知道你是怎么看的。
你的《价格论》我看过了,但是不知道没有“价格”定义怎么就展开了宏论。如果你沿用或者默认经典的价格概念,你的理论就起点错误了,结论自然可想而知。
我那出版那书时的确没有定义价格,但是我现在定义的很清楚。价值现在也修改了。到是阁下还在效用里打转转,只是加入了流量和存量这个有益部分,可以初步进行动太分析了。。
我的价值是指财富的量。
我的价格是指要素分得财富的量。
你用哲学和事实来反驳我的定义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1 2:26:49编辑过]
我那出版那书时的确没有定义价格,但是我现在定义的很清楚。价值现在也修改了。
你承认这一点就行了。这就是说,你的《价格论》基本上是没有用途了。没有学术对象还“论”什么?
到是阁下还在效用里打转转,只是加入了流量和存量这个有益部分,可以初步进行动太分析了
你再看看《西方经济学的终结》吧。里面谈到效用理论不足挂齿。其它论坛上我也多次提到“效用论,不提也罢”、“不着边际的边际理论”等等。不知道你说的在其中打转转是什么意思。
我的价格是指要素分得财富的量。
你用哲学和事实来反驳我的定义吧。
事实是:我们所谓的价格就是指交换的比例。例如武汉的热干面5元1碗,就是说用5元货币和1碗热干面交换,交换的比例是5元:1碗。这一例子可以推至任何一宗交换,无一例外。
如果你不能找到例外,那么这就是事实。这个“交换比例”的价格定义说明,价格概念一定和两个交换者有关,和两种商品有关,而不是用来描述单一商品的什么量的。
价值概念才是只涉及到一个人(价值判断者)和一个物(对象物)关系。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混淆价格和价值概念的描述对象关系。你现在还是如此。
赞成!!
那就让我们继续讨论,通过讨论“说服刚入门的学生而产生影响”,以纠正他们所受到的、或者将要收到的错误经济学理论的影响。
事实是:我们所谓的价格就是指交换的比例。例如武汉的热干面5元1碗,就是说用5元货币和1碗热干面交换,交换的比例是5元:1碗。这一例子可以推至任何一宗交换,无一例外。
如果你不能找到例外,那么这就是事实。这个“交换比例”的价格定义说明,价格概念一定和两个交换者有关,和两种商品有关,而不是用来描述单一商品的什么量的。
价值概念才是只涉及到一个人(价值判断者)和一个物(对象物)关系。传统的经济学一直混淆价格和价值概念的描述对象关系。你现在还是如此。
也许对你的在“效用上打转转”有些不当,时间久了,记不清谁是谁了。但是你的交换比例又是怎么确定呢?
上面说的价格是要素分得财富的量是比较笼统的,确切说是价格是分配符号,而交换则是符号的实现。当价值是财富的量时,则,得有另一个概念表明要素分得财富的量,这个概念是分配价值。价格是两商品分配价值的比例。上面不想谈这复杂,是因为没人听得进。既然阁下看出了问题,就托盘而出了。
当价格是分配符号时,通过商品的货币价格(用货币表示的价格)我们就知道社会要分给你的财富是多少了。交换则是将财富符号变成实现的财富。而竞争则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符号。
可见,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不矛盾,前者是对价格实质的描述,而后者则是对价格的数学描述。一事物的定义是可以多角度进行的,不要像经典那样总是有我无你。
至于我那本书,是将价格当交换比例来理解的,价格是分配符号是性质上的描述,这书出版以后才认识到的。
也许对你的在“效用上打转转”有些不当,时间久了,记不清谁是谁了。但是你的交换比例又是怎么确定呢?
上面说的价格是要素分得财富的量是比较笼统的,确切说是价格是分配符号,而交换则是符号的实现。当价值是财富的量时,则,得有另一个概念表明要素分得财富的量,这个概念是分配价值。价格是两商品分配价值的比例。上面不想谈这复杂,是因为没人听得进。既然阁下看出了问题,就托盘而出了。
当价格是分配符号时,通过商品的货币价格(用货币表示的价格)我们就知道社会要分给你的财富是多少了。交换则是将财富符号变成实现的财富。而竞争则是为了得到更多的财富符号。
可见,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不矛盾,前者是对价格实质的描述,而后者则是对价格的数学描述。一事物的定义是可以多角度进行的,不要像经典那样总是有我无你。
至于我那本书,是将价格当交换比例来理解的,价格是分配符号是性质上的描述,这书出版以后才认识到的。
想知道交换比例如何确定,仔细看看《西方经济学的终结》一书就清楚了。
曹先生还没有认识到“竞争”和“交换”的巨大差异,竞争是交换双方之一方内部的竞争,是有你无我的排斥性举动;而交换是涉及交换双方的概念,是互通有无互惠互利的行为。
财富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和价值同义。一个人认为是有价值是财富的东西,他人不见得认为有价值是财富。价值的主观性决定了没有客观的财富存在。
“价值”或者“财富”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一事物的认识的概念,和第二方没有必然联系;而价格如果作为交换比例理解,一定和第二个人脱不了干系。因此,你说“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不矛盾”是说不通的。甲用m量的A物和乙的n量的B物交换,价格就是m/n(或者n/m),即交换比例,请问此时你那个和交换比例不矛盾的“财富符号”是什么?
一个事物当然可以多角度定义,但是,要具有内部逻辑的一致性和普遍适应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1 23:12:28编辑过]
如果“价值”或者“财富”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一事物的认识的概念,且又“财富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和价值同义”,那么:一、该去掉一个概念了;二、用什么概念描述财富的量或价值的量?没有这种描述你是如何确定M斤谷与N皮布谁多谁少?进而你是如何确定它们的交换比例?当价值是财富的量时,上面问题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在货币时代,物品的分配价值与货币的分配价值的比例就是价格。显然这种价格不是成交价格,他只是表明社会要分给你的财富是多少,从而是这种价格是分配符号。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有什么矛盾?
具体交易时会有很多变化,你能获得的财富量(或者是货币)与上面的价格的规定是有出入的。
如果“价值”或者“财富”都是用来描述一个人对一事物的认识的概念,且又“财富这个词,在很大程度上和价值同义”,那么:一、该去掉一个概念了;二、用什么概念描述财富的量或价值的量?没有这种描述你是如何确定M斤谷与N皮布谁多谁少?进而你是如何确定它们的交换比例?当价值是财富的量时,上面问题不存在了。这样一来,在货币时代,物品的分配价值与货币的分配价值的比例就是价格。显然这种价格不是成交价格,他只是表明社会要分给你的财富是多少,从而是这种价格是分配符号。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有什么矛盾?
具体交易时会有很多变化,你能获得的财富量(或者是货币)与上面的价格的规定是有出入的。
一、为何同义词就一定要去掉一个?同义不是等义,各有用途嘛。你在第二个问题中提到“用什么概念描述财富的量或价值的量?”,一个“或”字,不是表示你同意我说的“同义词”了吗?
二、这就是你自己要注意的问题了。不要陷在循环定义的圈里。你说过:价值是商品的量,你现在要自己回答:财富又是什么的量这类问题了。
三、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的矛盾,前者是1+1式的概念,后者是2+2式的概念。你可以说,你(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某种对象物的计量结果),但是你不能说:我拥有“M斤谷/N匹布”的财富。你告诉我,当M斤谷和N匹布交换时,你的财富是多少?对方的财富又是多少?比例是可以约分的,无法表达总量。比例中的两个量是分属于两个私有者的,而你说的财富只针对一个人。
你的最后一句话说明,你依然是把价格看作是财富或价值的,没有把它看作是涉及到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交换比例)的变化和你能获得多少财富量没有任何关系。
如果你承认价格就是交换比例,那么当你谈论价格概念的时候,相关的概念一定要涉及到两个交换者和两种商品,就要避免出现只涉及一个交换者的变量,比如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量、供给量等等这些荒谬概念。需求、供给这种动词要有主语和宾语搭配才能构成语句。需求量、供给量这种概念的完整说法是“谁对什么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比如要说“交换者甲对其所有物A的供给量”、“交换者乙对甲的A物的需求量”等等。
首先,您谈到农民要政治觉醒。难道农民真的一点都不觉醒??我觉得这是知识分子的清高,自以为是!如果您没有到国农村,深入农民,您如何得到这个结论?如果您深入农村了解农民,您怎么会得到这样的结论?农民的政治觉醒是什么概念?您难道是否定农民是会理性选择的经济人?第二点,我们没理由要求农民像知识分子一样在社会上打前锋,不然他们就不是农民了而是政治家。即使农民的政治觉醒可以达到政治家的高度,也是经济发展的结果,经济基础决定上层建筑,您同意吗?
其次,您谈到农民要善于利用技术,我想问你你种过田或种过地吗?你可以不用查资料就说出一亩地需要多少化肥农药的成本,必须有多少工时吗?我跟你说你到农村随便拉个农民,他可以不加思索的计算给你听。
最后,我说说救农民,作为我们应该做的是建议政府给农民国民待遇!!!!!!!!!如取消户籍限制,农民工问题的解决,农民工子女进城教育问题等等,我相信给农民和工人一样的待遇,甚至只要把农民兄弟当人看,我认为农民一定不用你们为他们操心!
而不是在骂农民“愚”,不要忘记一代或者两代前的你们和我们的祖先都是农民!!!我们是去帮他们,不是去骂他们!!
一、为何同义词就一定要去掉一个?同义不是等义,各有用途嘛。你在第二个问题中提到“用什么概念描述财富的量或价值的量?”,一个“或”字,不是表示你同意我说的“同义词”了吗?
不暂时同意的概念怎么与你交流呢?
二、这就是你自己要注意的问题了。不要陷在循环定义的圈里。你说过:价值是商品的量,你现在要自己回答:财富又是什么的量这类问题了。
真没哲学修养!一商品可以从质和量两方面去考察,质的方面叫做财富,量的方面叫做价值。你如果连这也不懂,我们没有交流基础。
说谷交换布是质的陈述,说1斤谷交换2米布是量的陈述。价值就是从量的角度来说明为什么1斤谷一定只交换2米布的。
三、财富符号与交换比例的矛盾,前者是1+1式的概念,后者是2+2式的概念。你可以说,你(一个人)拥有多少财富(某种对象物的计量结果),但是你不能说:我拥有“M斤谷/N匹布”的财富。你告诉我,当M斤谷和N匹布交换时,你的财富是多少?对方的财富又是多少?比例是可以约分的,无法表达总量。比例中的两个量是分属于两个私有者的,而你说的财富只针对一个人。
抱歉,不懂你的“1+1”。我可以说工资100元/月表示你劳动一月社会要分给你的财富是100元这么多,我可以说价格100元/件表示社会要给一件商品的财富是100元,“劳动一月”与“件”在这里是分配标准。“价格是分配符号”与这种陈述有什么不符?有什么总量不能求算?你是不是自己忘记的“1+1”是说什么了?早与你说过,我是赞同你的“1+1、2+2”的。
我没说价格财富符号!
你的最后一句话说明,你依然是把价格看作是财富或价值的,没有把它看作是涉及到两种商品的“交换比例”。价格(交换比例)的变化和你能获得多少财富量没有任何关系。
是吗?可不能瞎说约!你的工资由100元/月变成1000元/月,你得到的财富量没有变化了?
如果你承认价格就是交换比例,那么当你谈论价格概念的时候,相关的概念一定要涉及到两个交换者和两种商品,就要避免出现只涉及一个交换者的变量,比如西方经济学中的需求量、供给量等等这些荒谬概念。需求、供给这种动词要有主语和宾语搭配才能构成语句。需求量、供给量这种概念的完整说法是“谁对什么商品的需求量(供给量)”,比如要说“交换者甲对其所有物A的供给量”、“交换者乙对甲的A物的需求量”等等。
用不着你来传授这种基本知识。我到是传授你一点基本知识,你还忘了第三者——发货币的人,真正的交换模型是“1+1+1”。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1-23 22:37:37编辑过]
1。什么叫做“暂时同意”?同意就是同意,不同意就指出对方的内部逻辑错误。
2。没有一种商品不被看作是财富的。用“财富”一词作所谓质的描述纯属多此一举。
请问:在1斤谷交换2米布这个事实当中,价值=?
3。用来描述“某人(1)认为某物(1)有用”这种问题的概念就是1+1。
交换和分配截然不同。分配,有一个高高在上、具有分配权的“主”存在,说明商品所有权不在被分配者手中;而交换者就是私有者,他手中的东西是他自己所有,不是谁分配给他的。你用“社会分配”这种措词,说明你没有搞清楚什么是交换。
你不需要说你赞同1+1之类的话,你刚刚说你不懂我的1+1,不懂的东西干吗赞同它?
4。“可不能瞎说约!你的工资由100元/月变成1000元/月,你得到的财富量没有变化了?”,你前面刚刚说“财富”是从质的方面描述的,现在怎么又来了个“财富量”术语?我的工资由100/月变成1000/月,但是你默认了我工作同样长的时间,而实际上我过去拿了12个月的100元,现在可能只拿了1个月的1000元。“财富量”应该是描述总量的,而不是描述单位价值的。提高自己的工资要求,有可能受惠一时,也更可能找不到稳定长久的工作,这是正常现象吧?
5。我才真不懂你的“1+1+1”呢。你前面说的1斤谷交换2米布,不算基本吗?还是不算真正?和你的1+1+1怎么对应?
我说的基本交换模型2+2——两个人交换两种物,符合你举的这个1斤谷交换1米布。
交换是在货币出现之前就存在的,因此,我不需要非得记起第三者。货币出现时也没有发货币的人存在,贝壳、黄金作为货币时还没有货币当局呢。
在1斤谷交换2米布这个事实当中,价值不是=多少。价值是用来描述这个等式的,1斤谷与2米布的价值相等说明它们就可以互换而不该变经济学描述,这同一块铁与一块木头的质量相它们可以互换,而不该变力学描述一样。
交换一定是在群体中进行的,凡群体一定有个高高在上的头。当你说交换仅仅是个人的事时,说明你根本就没有注意到“交换一定是群体中进行”这一条件。从群体角度看交换仅仅是一种分配手段。那个至高无上的主就是通过法律、政治等来确定的所有权、劳动权、地位等等的,从而就决定了你值多少钱。你如果是总统的儿子你的工价就是要高一些,你如果是农民你就是不值钱。你还真以为的还有公平的不受主支配的自由交易呀?天真!!!
连财富与财富量的区别也分不清,兄弟,我怎么说你才好呢?质和量的哲学说明你还是要学习一些。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