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2677 9
2006-11-15
<P >人类社会只所以经过原始,奴隶,封建,资本主义社会,其根本原因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因为生产力的发展,研究各时代的最好的办法是劳动工具<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对<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马克思的这个观点我是<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深表赞同的。</P>
<P >在这篇文章中我们假设资本为机器设备,机器的运用促进了劳动生产率的提高。</P>
<P >假设有<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0</FONT>单位的资本,再最初能够吸收<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的劳动力即可变资本,同时作用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此时,我们暂时不谈剩余价值。劳动和资本最终作用于劳动对象而<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生产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新产品的价值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0.</FONT>(假设资本再此过程中<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全部实现了价值转移)这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200</FONT>单位的最终产品,此时满足了所有资本的补偿,满足了劳动力的生产和资本的生产,此时我们不谈规模扩大的生产,生产都保存原有的规模。</P>
<P >此时,由于技术的发展,企业主采用了新的技术。促进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劳动生产率的提高。表现在机器设备上。而劳动力在此时没有变化。在这种情况下,假设需求是无限的。即如果你能生产出来,社会将全部吸收它并消费它。</P>
<P >那么此时的资本就不会满足于仅仅作用于原本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对象上了。因为劳动生产率提高了,而此时假如劳动强度不变,我们驾驶劳动时间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小时,再这个<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小时内,工人付出的劳动仍是以前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8</FONT>个小时的劳动,或者说由于机器技术的改进,劳动强度相对于以前是减少了。此时的资本不会仅仅满足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了,因为企业主为购置新的设备而预付了资本,此时他也许会增加另外<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此时通过改进的设备假设其价值变化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单位,再加上工人不变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作用于增加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单位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70</FONT>单位劳动对象,此时,最终劳动产品的价值成为<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FONT>单位了。</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50</FONT>单位<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20</FONT>单位的资本<FONT face="Times New Roman">+50</FONT>单位的劳动<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个单位的“剩余价值”</P>
<P >(在文章给我同学看的时候,她提出了前文为什么没有剩余价值的产生这个问题。这是我对她的回答<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FONT>、对预付资本的价值补偿,它是以实务形式表示的我们也可以称其为剩余产品,是劳动和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其表现再某单位具体的产品之上,我再此文中剩余价值是用了引号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FONT>、总的来说是为了论述的方便,前文是仅仅再生产,而不是扩大的,是一种静止的生产,目的是为了陈述的方便,你也可以把此段当成是剩余价值的生产,而为下一个剩余价值服务。<FONT face="Times New Roman">3</FONT>、劳动和资本共同作用于<FONT face="Times New Roman">7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并使其改变其自身的形态,而转变为一个新的产品,在此新产品的生产中,既有价值的转移,又有价值的创造,此时的<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单位“剩余价值”即价值创造,表现再新产品之中,具体的使用价值之中。)</P>
<P >这是个很有意思的等式,按照马克思的观点,这<FONT face="Times New Roman">10</FONT>单位的“剩余价值”是工人单独创造的,但是事实如此吗?</P>
<P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降低了工人的劳动强度,尽管追加了<FONT face="Times New Roman">20</FONT>单位的劳动对象,但相对于技术未改良之前,工人的劳动强度,我们称其为没有变化,因为一方面降低了劳动的强度,另一方面加大了劳动量,但总体的劳动是不变的,那么此时的“剩余价值”归谁呢?企业主付出了资本的预付,实现了技术的改良,从而降低了劳动的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的“剩余价值”当补偿企业主的资本预付,而非劳动创造。</P>
<P >资本之所以所得比劳动所得多,完全是分工的原因,是因为分工,使得工人的简单劳动报酬低廉。相对于机器而言,劳动者的劳动是简单的劳动。但对于共同创造的“剩余价值”资本的付出是首要的,但我们同时不能否认劳动的付出,因为“剩余价值”这个果实是劳动和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P>
<P >我们应当感谢技术的进步,设备的投入,正因为有了设备的使用,使得我们从枯燥无味的劳动中解脱出来,使我们能用相同的时间创造出更大的财富。(财富最切实的表现是实务,是实实在在的物品,是使用价值)</P>
<P >劳动生产率的提高,即设备的运用,使得表现实用价值的产品大量增加,但同时使劳动时间减少,按马克思的观点,产品的价值降低,因此使得整个社会能享受技术进步的福音<FONT face="Times New Roman">----</FONT>使用价值的丰富,具体产品的丰富。每个人具体生活水平的提高。</P>
<P >市场机制是各怪圈,每个人为了自己的最大利益而生产,但由于市场竞争的原因,使得市场上充斥同种类型过多的产品,最终迫使其产品价格降低,而此种情况又迫使企业家降低生产成本,采用新技术,产品的更加充沛,对整个社会而言,福利是增加的。</P>
<P >这就是繁荣,具体的实施在在的物品的存在,使用价值的充沛。</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我怕辣椒书于叩斋</P>
<P ><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06.11.9</FONT></P>
<P ><o:p><FONT face="Times New Roman"> </FONT></o:p></P>[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em06]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1-16 19:19:00

huan shi meiyou ren ding wo ding !!!!!!!!!!!!!!!!!!!!!!!!!!!

wo zai ding !!!!!!!!!!!!!!!!!!!!

[em05][em05][em06][em06][em01][em0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6 20:48:00
你写一个提纲或摘要出来,写这么多干啥,我没有时间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19 21:49:00
以下是引用wopalajiao在2006-11-15 19:39:00的发言:

企业主付出了资本的预付,实现了技术的改良,从而降低了劳动的强度,提高了劳动生产率,此时的“剩余价值”当补偿企业主的资本预付,而非劳动创造。

剩余价值是存在的,如果没有剩余价值就不会有社会的发展了。

一切价值都是由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有效结合后形成的,这种结合是由人的活劳动而产生的,所以说一切价值都是由人的活劳动创造的。

剩余价值应该是人的活劳动所创造出的价值减去对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各项构成的损耗后所剩下来的价值,这对一个家庭、一个企业、一个国家都是一样的,没有剩余价值就不能有发展。没能补偿、恢复对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各项损耗的所谓发展(GDP)不是真正的发展,也就不是真正的剩余价值而是泡沫价值,在泡沫价值掩盖下的是经济危急、政治危机、生存危机。

所以说任何价值客体的权利都必须对人力资本和物力资本各项价值构成的元源完整全面的负责 ,这样才能产生真正的剩余价值,才能有真正的正向发展,才能产生公平正义的智慧,创造和谐的社会主义社会。

要说物力资本对于价值的贡献,这是肯定的。说转移也好、说创造也好,由物力资本价值构成我们可以看出,随着人类具体活劳动与生命量的不断投入和科学知识的不断积累,现代物力资本中的他人劳动和社会进步成果的积累比例越来越高,也越来越显示出它倍加和自乘的高速积累的巨大作用。应该说这是物力资本社会属性价值构成所形成的巨大作用,而不是物力资本私有属性价值构成所形成的巨大作用。但这也不能否定物力资本私有属性价值构成和所有者的活劳动的一定作用。由此我们也就可以理解公有制发展的规律性的必然趋势了。

再论剩余价值的由来----由生产率的角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1-20 21:12:00

楼上的 我同意 但是你没有看懂我的文章 。。。我承认劳动创造价值。。。但此劳动不是马克思所谓的单纯的劳动者的劳动。应该是劳动和资本共同作用的结果 。。我觉得马克思运用的这个 剩余价值 这个名字 其特定的就是工人创造的 。。。。而忽略了资本对于价值创造的作用。。我不反对劳动创造价值。。它只是价值创造的一个方面。。

劳动是财富之富。。土地是财富之母。

劳动不能仅仅理解为工人的劳动。。。。我的另一篇文章万望赐教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19432-1-1.html&page=1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1-10-31 08:57:32

p

那你告诉我,为什么统一市场下,不同物质生产效率的行业存在平均利润率(这是被统计证实了的)???资本之间存在着马克思所说的追求更高利润率的积累为主竞争,而不是现在流行经济学所谓的技术为主的竞争。
马克思正是通过平均利润率,把技术(物质生产效率)与行业之间利润的关系,完全排除,证明它是一种社会支配关系。

即剩余价值不是什么具体的剩余财富,而是剩余劳动的支配形式的权力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