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马克思和恩格斯的通信中,述及喝葡萄酒的有400处左右,他们在葡萄酒文化方面都有着很深层的认识和修养。马克思的父亲在摩塞尔地区有一个不大的葡萄园,马克思也认为自己的“成份”是葡萄园主,他从小就在葡萄酒产区的环境中得到熏陶,他在家乡时就经常抨击普鲁士ZF对果农和酒农的政策,引起当局对他的迫害,致使马克思常年流亡国外。在以后的《资本论》等一些著名著作中,马克思和恩格斯也经常以葡萄酒产业的例子来阐述劳动价值,分析社会资本的构成和不合理现象。
我国著名的政治经济学家于光远,曾经编辑了《马克思恩格斯论喝酒》,其中有段很有名的故事。马克思和恩格斯不但在哲学、经济学、历史学、政治等领域是一代伟大的导师,而且他们在品评葡萄酒方面也不愧为权威人士。马克思在写给他女婿保尔-法拉格的父亲(亲家公)佛郎斯瓦-法拉格的信中有这样一段话:“衷心的感谢您寄来的葡萄酒。我出身于葡萄酒产区,自己也是葡萄园主,所以能恰当的鉴赏和品评葡萄酒。我和路德(马丁-路德)老头一样的甚至认为,不喜欢葡萄酒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永远没有无例外的规则)”。马克思在这里引用了马丁-路德的原话,高度评价了葡萄酒。但马克思是一个思维严谨的人,所以他在那个“不喜欢葡萄酒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后面又加上了(永远没有无例外的规则)。于光远认为,此信一方面说明马克思与葡萄酒之渊源,一方面说明马克思(包括马丁-路德)对酒的评价。“不喜欢葡萄酒的人,永远不会有出息”,不能说惊世骇俗,至少出自无产阶级的伟大导师之口其分量并不一般。于光远特别强调马克思加的那个注脚——“没有无例外的规则(意思就是说总有例外)”,认为马克思并非有意使这一结论绝对化,因此许多人不必归入“永远不会有出息”之列,包括那些自今还在尊崇马克思主义而又不懂得葡萄酒文化的领导们。
来源:
http://www.9wenhua.com/article/9.html