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5499 93
2024-10-22
黄佶为了推翻劳动价值论的等价交换,采用想当然的手法编造了许多“等价交换”的稻草人。

第一个稻草人
马克思在《资本论》中引用了某学者的观点:“一个有许多葡萄酒而没有谷物的人,同一个有许多谷物而没有葡萄酒的人进行交易,在他们之间,价值50的小麦和价值50的葡萄酒相交换了。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 (23,179)

这个例子清楚地告诉我们,劳动价值论所说的“等价”,是指不同商品(如葡萄酒和小麦)的专业生产者通过交换得到的那个商品的价值(如葡萄酒价值50)与他之前已有的商品的价值(如小麦价值50)是相等的。而不是一种商品(如仅仅是葡萄酒)的专业生产者生产的商品的价值(如价值50)与非专业生产者生产这种商品可能需要的成本(如200)之间是相等的。

而黄佶却把上面那种不是劳动价值论的“等价”强加给了劳动价值论:“等价交换的前提是买方也是这种商品的专业生产者,生产成本能够和这种商品的专业生产者一样低。”(《新画的图,更清楚地看出斯密想当然的荒谬》,1067楼)进而通过证明这种“一样低”是不可能的而宣布自己证伪了劳动价值论的“等价交换”。

第二个稻草人
劳动价值论所说的等价交换既然是不同商品的专业生产者之间的商品交换关系,那么判断是不是等价交换就不能只看每一种商品卖的价格是多少,而要看卖出的商品与买进的商品的价值是否相等。
例如,价值50的葡萄酒不管卖出的是50还是100的价格,只要买入价值50的小麦所支付的也是同样的价格,那么这里的交换依然是价值50的葡萄酒与价值50的小麦相交换,因而依然是等价交换。
这是因为,在以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场合,因为货币的币值是会变化的,因此,要判断是否等价交换,就必须拿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与它们的价值比进行比较,只要两者是相等的,那么就是等价交换。

而黄佶却脱离了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与它们的价值比的关系,从而不顾币值的变化,想当然地把劳动价值论的等价交换说成是与其他商品无关的单纯的某一种商品与货币的交换关系,进而把在所谓“贵卖”中实现的商品之间的价格比等于它们的价值比也说成是不等价交换。

第三个稻草人
劳动价值论认为,因为受到竞争与供求的影响,因此,就商品的每一次交换来看,经常是不等价的(价格经常偏离价值);只是在与竞争和供求相互影响的过程中,长期地平均地来看,商品交换才是趋向于等价交换的(商品价格比趋向于它们的价值比)。

而黄佶却说劳动价值论认为交换双方“自觉等价交换”,每一次交换只能等价交换。并论证说:“建立价值论的目的就是解释价格。如果价格偏离某个价值论描述的价值,那么这个价值论就失败了。”(《看图识理:建立理论时为什么不能打补丁》,501楼),所以,劳动价值论就只能用价值这个唯一的因素来解释价格,只能是每一次交换都是等价交换。

按照他的这个逻辑,经典力学的目的是要解释物体的运动,因此就只能用力这个唯一的因素来解释物体的运动,而不能再加上惯性等因素来解释物体的运动。否则,一旦用了两个或以上的因素来解释物体的运动,经典力学就失败了!

可见,黄佶强加给劳动价值论的每一次都是等价交换不仅不符合劳动价值论的事实,而且也是完全违反逻辑的,因此,就是他想当然编造的稻草人。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24-10-22 14:48:36
。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
————
他怎样证明是相等?就是指相等的是什么价值?
莫忘了他是坚持劳动价值的。他怎样去统计这两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交换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
如果不能用数学公式表达和计量?数学是科学的共通语言。不能用数学去表达和计量基本不能称为科学。
如果交换的价值相等是指使用价值,他怎样证明两种商品使用价值是相等,而且使用价值又等于两种商品的劳动价值。
如果不是相等就不能说了:
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有的价值相等的。
变成自打嘴巴。

而要看卖出的商品与买进的商品的价值是否相等。
————
这是劳动价值论,还是使用价值论?
按劳动价值论,卖出的商品与买进的商品的劳动价值应该相等。

在以货币充当交换媒介的场合,因为货币的币值是会变化的,因此,要判断是否等价交换,就必须拿商品之间的价格比与它们的价值比进行比较,只要两者是相等的,那么就是等价交换。
————
货币只是交换媒介,而且是共用的交换媒介。币值是会变化,但所有商品的劳动价值在生产时候已经凝结在商品内。
就算币值变化例如贬值了,所有商品的价格按劳动价值也是按比例起变化,而商品之间的价格按比例涨价了,
但劳动价值和商品价格之间的比例不会起了变化,应该是维持固有的比例。
例如50的小麦(100元)和价值50的葡萄酒(100元)相交换了。它们的劳动价值相等。
现在币值变化贬值了,50的小麦变成200元,50的葡萄酒的价格也应该变成200元。
如果不按原有的比例对应变化,难道完成生产时候凝结在商品的劳动价值会起变化,
令到小麦和葡萄的凝结的劳动价值起变化?而且还不按原来的劳动价值的比例去变化。
这劳动价值论真是变化莫测。何止72变。
如果商品不是使用劳动价值定价和交换,是按什么价值去交换?
而且还能证明交换的两种商品的劳动价值是相等的。
真是伟大的发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0-22 17:30:55
同一样东西等量换同一样东西,这就是绝对的等价交换,但又是绝对的荒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0-22 18:28:06
无知求知 发表于 2024-10-22 17:30
同一样东西等量换同一样东西,这就是绝对的等价交换,但又是绝对的荒谬。
本来一瓶水买3元,劳动价值早已凝结在那瓶水里面。
商品价值商品价值=c+v+m 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本+剩余价值
不变资本和可变资本在生产完成已经凝结在商品中,不会完成后再凝结在商品中。
不然就不叫完成品,也不能拿出市场销售。
我们再看剩余价值:
假如雇佣工人工作日为一天8个小时。这个劳动过程分成两部分,一部分用于再生产劳动力(工资)价值,即为必要劳动时间(假设4小时);另一部分用于无偿地为资本家生产剩余价值,即为剩余劳动时间(假设4小时)。
剩余价值就是在剩余时间里去生产商品的劳动,也是凝结在商品内。不会完成后又凝结。
一瓶水买3元,商品价值等于=c+v+m,按劳动价值定价,这瓶水的价值就是3元。
有一个人去埃及旅游,在市区用劳动价值定价的3元买了一瓶水。
然后他去旅游区,同一瓶水买30元,劳动价值为什么改变了?
然后他被匪徒绑架,将他所有财物抢走,抛弃他在沙漠。
他经历了一天一夜,口渴死了,突然有个本地人出现,还带着同样的一瓶水。
他想买,那个本地人要求3千元。那个人只能回市区后再给他钱。劳动价值为什么改变了?
既然值商品价值=c+v+m,企业是生产商品与服务的,其商品当然也是以劳动价值定价。
企业的价值就是以他能生产商品的数量出售作为计价的。
一个人两年前购买了一万股恒大股票,现在他原价转让给你。
又有一个人3年前在上海滩买了一栋房子。当然以凝结在里面劳动价值去定价。
住了3年,他很老实,现在他扣掉土地使用权的年限和折旧后转卖给你。
他还将3年前卖的苹果手机一样扣掉折旧转让给你。
如果是这样,如果我是那个人
我是极力赞成和同意劳动价值论的。
我还大骂那个埃及的本地人不使用正确是劳动价值去定价。
不过我可能当时喝死在沙漠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0-22 19:01:09
uandi 发表于 2024-10-22 18:28
本来一瓶水买3元,劳动价值早已凝结在那瓶水里面。
商品价值商品价值=c+v+m 商品价值 = 不变资本+可变资 ...
越是等价交换,越是荒谬。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24-10-22 20:32:32
uandi 发表于 2024-10-22 14:48
。这种交换不论对哪一方来说都不是交换价值的增多,因为每一方通过这次行为得到的价值,是和他在交换以前握 ...
“他怎样证明是相等?就是指相等的是什么价值?
莫忘了他是坚持劳动价值的。他怎样去统计这两人的社会必要劳动时间和交换商品的必要劳动时间?”

劳动价值论讲的价值相等当然是劳动创造的价值相等。
在理论上,这种价值的相等是通过以事实为基础的逻辑推理来证明的。
这就像自然生态中不同物种的数量平衡一样,没有一个人能够通过统计去发现各物种各自的某一个确定的数量就是平衡数量,但是科学却在事实的基础上通过逻辑推理断定物种之间总会有一个平衡数量,尽管在不同的条件下,这个数量也会是不同的;但是只要实际数量背离的这个平衡数量,不同物中竞争的结果一定会使它们的数量趋向于这个平衡数量。

等价交换也是如此。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