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9486 53
2006-12-12

忽然想起了过去对计划经济包分配工作的攻击

看到这几年招工现场热闹繁荣的景象,忽然想起了过去有一段时间,有人对计划经济时期包分配工作进行攻击的事来了。

都说这个被扣的帽子多,那个被扣的帽子多,那么究竟哪个被扣的帽子最多呢?计划经济。谁最喜欢扣帽子呢?那些给计划经济扣帽子的人。计划经济被乱扣的帽子很多,其中就有一个说计划经济时期包分配工作的体制僵化。

年龄稍大一些的可能还记得,十几年前,大概是80年代末期,报纸、杂志、广播电视、教科书,不管是什么样的媒体,都一边倒地攻击计划经济对工作包分配是僵化的体制,人不能选择到自己喜欢的工作,不能充分发挥自己的才能;而且这个体制还容易造成走后门的现象,有后门的就能分到好工作,没后门的就分不到好工作。而且这些人还不忘来个反正对比,说如果实行人才市场化,那么企业就可以选择人才,人才也可以选择企业,能实现双向选择,每个人都 能找到满意的工作,都能发挥自己的专长,而且大家都凭本事竞争,走后门的事就不会存在。为了加强宣扬的功效,他们还不忘举一些活生生的例子。如小张在某工厂工作,对自己的工作不满意,不能发挥自己的专长,多年申请调动都没成功,既浪费了人才又使小张很痛苦。老李是东北人,被分到云南工作,夫妻多年两地分居,老李也很痛苦。许多人看了这些宣扬后,都义愤填膺地大骂:“这个分配制度太僵化了,太可恨了,非实行人才的市场化,让企业和人才双向选择不可!”

十几年过来了,人才的市场化已经完成了,效果果然好,他们没有欺骗我们啊。大学生果然都能自由选择工作了,新疆的可以到广州去找工作,黑龙江的也可以到深圳去找工作,这多自由呀;而且这个工资还可以从0到几百万任由自己来定,你看这多好呀。有些人选择了卖猪肉,擦皮鞋,当保姆,做2+1陪,他们都充分发挥了自己的才能。有些人在全国来来回回,充分饱览了祖国的大好河山。有人在天天的编简历和应聘中,文采和口才都得到了极好的锻炼。有人在家里,可以天天仰着脸,在天上勾画自己美好的蓝图。有人全家打工,妻离子散,三地四地分居,他们都感到非常的喜悦,因为别的家庭想这样还不能呢。写到这里,我忽然又想起了《捕蛇者说》里的捕蛇人了,他的爷爷、父亲都是被毒蛇咬死的,他也随时有这个危险,可是他却非常喜欢他这份工作,因为还有很多人对他这份工作垂涎欲滴呢。现在走后门的现象果真没有了,很多高干、中干、低干的子女都找不到工作,只能气哼哼地在公司里或单位里训人。相比之下,以前走后门的现象确实严重,很多干部子女都走后门当了知青。

咱老百姓都没多大知识,不懂什么制度好什么制度坏,可是咱老百姓会比,不怕不识货,就怕货比货。可惜人家把过去用黑布盖住了,不让咱比。要不就是把那块黑布只撕一个小洞,只漏出三年困难时期那一点,让咱们和这个来比。

如果说美国的私有化彻底,政企分开彻底,美国就没有走后门的事,这个我不信,我不信美国的乌鸦就是白的。我不信布什的子女找不到工作,我不信各州州长、各镇镇长的子女有找不到工作的。所不同的是,美国的政府和跨国公司早已把它们的爪和牙都伸到外国,大量吃起外国人来了,它们可以直接掠回很多的财富或可以缴很多的税,所以美国无业者的福利会好很多。

现在,很多学校、很多培训点又都打起了“包分配工作”的招牌,这个招牌据说非常吸引人,我不知道是为什么?它们难道不怕体制的僵化吗?被包分配的人,难道不怕分不到满意的、不能发挥自己专长的工作吗?

当时,批驳计划经济包分配工作的人是哪些,他们有哪些言论,现在是否还敢出来朝我们亮亮相,把你们的言论再端出来让我们大家温习温习?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13 8:49:54编辑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6-12-12 19:40: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2 20:05:00

你等分配工作等好几年,毕竟还能等到,可是现在的无业者得等到什么时候才会被企业选上呢?再说,那时有现在这么多无业和失业的吗?

那个时候出现国家困难,是那个时候的特殊原因,不能代表一实现计划经济,就一定会出现有这样困难的事吧。比方说,你总不能永远停留在小时候那么高,总得要长高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2 20:21:00
以下是引用土灶在2006-12-12 20:05:00的发言:

你等分配工作等好几年,毕竟还能等到,可是现在的无业者得等到什么时候才会被企业选上呢?再说,那时有现在这么多无业和失业的吗?

那个时候出现国家困难,是那个时候的特殊原因,不能代表一实现计划经济,就一定会出现有这样困难的事吧。比方说,你总不能永远停留在小时候那么高,总得要长高吧。

嘿嘿,有理得很。国家“包”了8000万产业工人和3000万国家干部那就叫“包分配”,剩下的人么,您慢慢等着吧,实在等不到呢,上山下乡的位置总是有一个的,国家有困难么,那叫一个没办法。计划经济国家的“困难”,总是有“特殊原因”的,要不就是“自然灾害”。您怎么说?忍着吧。饿肚子总比擦皮鞋卖猪肉好,饿死总比做那个几陪好,谁叫那是“社会主义的草”呢?

也不知道计划经济国家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困难”?还是“困难”的国家都去干"计划经济“了?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2 20:37:00
提示: 该帖被管理员或版主屏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12 20:44:00
以下是引用张三李四在2006-12-12 20:21:00的发言:

嘿嘿,有理得很。国家“包”了8000万产业工人和3000万国家干部那就叫“包分配”,剩下的人么,您慢慢等着吧,实在等不到呢,上山下乡的位置总是有一个的,国家有困难么,那叫一个没办法。计划经济国家的“困难”,总是有“特殊原因”的,要不就是“自然灾害”。您怎么说?忍着吧。饿肚子总比擦皮鞋卖猪肉好,饿死总比做那个几陪好,谁叫那是“社会主义的草”呢?

也不知道计划经济国家为什么总是那么多“困难”?还是“困难”的国家都去干"计划经济“了?

尽管那时工人少,但是那个时候没有工作的多吗?那个时候,因为农业上的生产力还很落后,需要大量农民,所以工人的数量就少.所以,那个时候,有多数人从事农业,少数人从事工业,但是这基本上大家都有活干.那个时候,有农民等着分配工作的吗?

计划经济之所以是困难多,是因为它要供给的对象多,它要向全体人民生产物品.可是,市场经济,只给有钱人生产,你没有钱的人拉倒,所以它就没有什么"困难",尽管就那么点生产力,它照样说经济供求平衡.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