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真实世界经济学(含财经时事)
2237 7
2005-02-23

郎顾之争已过去半年了,但是对于当时一些中国主流的所谓著名经济学家的一些观点,偶不敢苟同,故此特转载无名侠客大作一篇,供各位分享。

在郎顾之争激烈进行之时,学者张维迎站出来发表了一通“要善待对社会做出贡献的企业家”,甚至主张“零资产卖掉国资也不一定吃亏”的言论。此言一出立即引起了社会的极大反响。笔者粗略计算了一下,网民的反对声、谴责声达到90%以上,远远没有像张维迎所说的“我的话,只要有30%的网民拥护,我就心满意足了。”可以说,拥护的人不到10%,想必张先生应该感到十分失望。

  日前,张维迎先生针对这场关于国有企业改革的争论,在《北京青年周刊》上又说话了。我曾经写过一篇回应张维迎先生的文章,本来不想就这场争论再说些什么,但是,看了这次张维迎回答记者的谈话,我实在忍不住,有一种不得不说的压抑感和冲动感。

  由香港学者郎咸平先生引起的这场关于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的争论,应该说有着积极意义,对于克服国有资产流失,重新审视国有企业改革路子,更好地深化改革,有着促进作用。国家有关部门关于这场争论所出台的一些措施也证明了这一点。而张维迎教授却不这样认为,他在回答如何看待这次风波本身时说:“这次事件反映出了一些社会的深层问题。我们的百姓还是很容易被煽动的,回头看看,哪一次运动不是打着为多数人的利益旗帜闹的?这种例子比比皆是,文化大革命不也是吗?我们以为大家都明白的,而且人一旦怀着一种情绪就很难去客观认识事物了。”这是睁着眼说瞎话。这次争论与我国历史上发生的历次运动有何干系?说这种话,本身就是用造反派的语言在吓唬人、压制人。

  张维迎把网民和其他人士对他的谴责和质疑的怨言,一古脑地泼向了媒体。他在接受记者采访时说:“目前某些媒体缺乏信任感,甚至直言太多的媒体喜欢炒做,没有核心价值观,导致沉渣泛起,使一些连做人的基本道德都没有的人居然被不知情的网民当为社会良知的代表,误导苍生,学术人士哭笑不得”。“我感觉中国的某些媒体缺乏基本的核心价值观,缺乏责任心。美国有新闻自由,但有哪家媒体会为本·拉登做宣传么?我们现在太多的媒体也喜欢哗众取宠,因为没有名气所以只能靠这个来炒做,但这是经不起时间的考验的。这是最大的泡沫,很快就会破灭。我们坦荡荡的。” “我希望媒体真的要好好的反思一下自己的社会责任和公信力,不要回避问题,当然媒体也需要一个成熟的过程。中国迫切需要媒体从业者素质的提高,否则言论自由就会被滥用。”他不从正面看问题,不分析人家的话是否有道理,不反思自己的那套富人政策所导致的恶果和问题所在,却一味埋怨媒体。其实媒体在这次讨论中发挥了很好的作用,媒体只不过是真实地反应各个方面的声音罢了,当然也包括张维迎的声音。你把提出不同意见的教授和广大网民比做拉登,是十分不合适的。

  当谈到最近中国经济学家的权威性受到一定的影响有所下降时,张维迎说,“现在所谓的这些东西无非是媒体放大的东西。如果不是网络的话,它的放大效应不会那么大。媒体有的时候是正面也放大,反面也放大。”他又开始埋怨起网络来了!正是由于网络才使目前的社会很精彩,才使一些东西更加阳光,才使各种声音能够有表达的地方。固然,网络也存在一些问题,但怎能如此全盘抹杀网络的积极意义呢?将“罪”归结于网络,经济学家的判断是否客观了呢?

  我真不知道,张维迎先生为何这样怕媒体,这样怕网络,这样怕言论自由,这样怕阳光。

  张维迎教授大谈公信力问题,好像自己比谁都有公信力。他说,我非常注意学者的公信力。讨论社会问题,公信力是非常重要的。一个缺少公信力的人,对学术是不会严肃对待的,他实际上是在戏弄别人。笔者认为,公信力是一个动态的东西,过去你有公信力并不代表你现在就有公信力,也不代表你今后和永远具有公信力。人家发表了与自己观点不同的意见,人家指出了自己的致命弱点和硬伤,就说人家没有公信力。切不可拿所谓的公信力来吓唬人啊!这是一个如何对待别人、如何对待不同意见的态度问题。其实在这场争论中,谁最没有公信力,广大网民心里最清楚。

  有网友问张教授为什么这次站在了百姓的对面时,张教授却说,如果这种逻辑成立的话,那么“四人帮”就成了最代表人民的利益的啦!难道“四人帮”的“宁要社会主义的草,不要资本主义的苗”不比“宁要冰棍化成水也不能把冰棍卖了”更优雅一些吗?现在“多数人的利益”、“小股东权益”已经被某些无耻的人劫持为“人质”,这很可悲。一个严肃的学者绝对不会去媚俗,绝对不会去刻意的讨好大众,哗众取宠,而这种讨好同时就是一种愚弄,只有极端利己主义的人才干的出来。看了这些话,我的第一感觉是张维迎教授是在胡搅蛮缠,混淆是非。国有企业产权改革,确实存在国有资产流失、广大员工利益受到严重损害这一不争事实。为什么郎咸平的话能够引起那样大的共鸣,不只是网民,一些经济学专家,甚至与张维迎共同供职的北大的一些经济学家,也都站出来拥护郎咸平的观点,对所谓的产权制度改革提出质疑。这与“四人帮”能够沾上边吗?难道众人都醉你独醒吗?

  张维迎教授提出了“不与无耻的人论战”的观点,这话本身就有硬伤。国有企业改革路子只有越争论才能越清楚,才能越利于推进改革。张教授不是抱着虚心听取改革的不同意见,积极参与讨论,正面、积极申明自己的观点,而抱着打架的心态把这场争论看做一场“论战”,我们不敢相信这出自一个著名经济学家之口。不与无耻的人论战,也许可能被人们理解为张教授是在一片谴责声中,理屈词穷的无奈。

  从这场讨论中,我们欣喜地看到,广大民众积极参与进来,对一些经济学家的改革观点发表意见,这应是一个可喜的变化和现象。笔者再次重申,经济学家要珍惜自己的地位,要有责任感和良知。你的地位和学术权威是人民给予的,你要真正以事实说话,为人民说话,为人民服务;要不唯书,不唯上,只唯实,只唯真理,这样人民才能够相信你、信任你,你的话语、你的观点才有分量,才能得到人民的支持。你不要嘲笑人民不懂经济学,但是,你的经济学观点在实践中的效果如何,人民看的最清,感受最深,人民是最终的鉴定人、试金石。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2-23 19:26:00

我支持张维迎.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3 19:31:00
理由呢?不说理由只表态,那这里与其它BBS有什么区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3 22:59:00

按张军的说法,国有资产能不能卖,该如何卖,是在学术界早就吵了个一塌糊涂的.

所以,朗先生提议的时候,确实很让人感觉不着边际.

卖了会如何?不卖又能怎样?看看楼主的文章,我觉得他不仅否定了卖国有资产,简直可以直接推出不应该改革开放.如果回到当年,这些问题是一个都不会有的呀.当出售国有资产为整个改革的弊端承担代价的时候,又能怎么辩解呢?

现在,张的话被认为是错的,仅仅因为他是张说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3 23:07:00

的确,好像张先生特别遭嫉恨,而且这里有些人完全是凭立场决定观点的,不过,如果你反其道而行之就与他们殊途同归了。“零资产卖掉国资也不一定吃亏”肯定没有经济学基础的(我在这里的哪个地方特意提供了关于美国城市公有制的一篇英语论文)。大家凭感觉说话,各说各的,难怪张先生和郎先生都要遭到围攻,可惜的是中国,没有大脑只有小脑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2-24 00:19:00

零资产卖掉国资为什么一定要吃亏呢?

至少我知道的几个企业都属于卖掉解困的状态.

一个例子是大学同学家里所在的一个化肥厂,当年国家投资巨大但后来亏损严重,当地财政每年需要补贴给他3000万.后来这个厂卖给个人了,基本属于送.当然万恶的民营企业家让一部分工人主人翁下岗啦.但留在企业内的工人待遇提升了不少,整个厂子的效益也渐渐好了起来.当地财政每年给那些下岗工人补助的花费也降到了几百万.

另一个例子是成都一家经营还不错的百货公司.我一个同学在COLGATE实习的时候在这家百货公司帮人发货.这公司还负责联合利华等很多知名日常消费品的销售.效益挺好,没有亏损,但收益率绝对比通胀率低.就是这么多资金在里面转,没什么扩大规模的动静,也没什么改革的余地.能维持现状就是最大的胜利,是张说的融化中的冰棍.

你提供的英文文献我没看,因为外语实在差,看不明白.

但我可以肯定最简单的资产定价方法就是把它带来的收益折现金,和帐面上的价值没什么关系,无论里面凝结了多少劳动.

公有制在市场机制下没有效率优势.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