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认为价格应该分为交易价格与显示价格两种。交易价格是指交易双方交易时的货币量,从交易价格的概念而言,交换最后确定时的货币量是交易双方博弈的结果,这双方的博弈是广义的博弈,是主体与供给同行之间的竞争、替代及被客体需求对象选择、比较或主体对客体需求选择、比较与客体对主体供应同行之间的竞争的状态。
显示价格是指交易前交易双方各自对商品价值的估价,这种估价交易双方各异,交换之所以成功正是交易双方都认为对方的商品价值≥自身付出的成本才进行的,从显示价格的概念而言,价格不等同于价值,只是交易双方的价值认识,当交易双方对商品价值认识一致时,我们可以说是信息对称;当交易双方对商品价值认识一致时,对商品价值认识信息完全性程度高的一方占优势。
比如,我与你是交易双方,我是个钻石商人,你是个购客,想买一颗钻石,如果我的钻石是从钻石采矿人那里购得1万元,这是当时这颗钻石的成本,同时,在一定范围内的市场中也存在其他钻石供给商你会在我与这些钻石供给商货比三家择优而选,在商品品质(或使用价值)一定时,看谁的便宜些;而我则看你与其它购客中谁的出价更高些。在博弈中我们钻石供给商之间的信息信息相对称程度与竞争,出售价格一定时,我们钻石供给商之间谁的钻石品质高或成本低些,谁的钻石就畅销或利润就可能高些;由于我从钻石采矿人那里进货时懂得钻石品质择优而选,在出售价格一定时,因为我的钻石就畅销些;由于我从钻石采矿人那里的进货是1万元,比其他钻石供给商的成本低平均市价1.5万元的钻石,我1.2万元便可出售而且除去生活开支1仟元还有1仟元的利润可赚,而别人1.2万元可能夸本;那么,在购客出价一定时,我的钻石品质高或成本低些因此我可能就是赢家,在这里我们供给同行之间是竞争、替代的关系(用国学的五行生克来说是相克)。
从购客的角度也是同理!
另外,作为钻石供给商的我与你们需求消费者阵营之间的博弈或作为需求消费者的你与我们钻石供给商阵营之间的博弈。如果,作为钻石供给商的我与你们需求消费者阵营之间交易中把握到你们需求消费者阵营中所有出价的信息,那么,我将择价高者而售卖我的钻石;同样道理,作为需求消费者的你与我们钻石供给商阵营之间交易中把握到我们钻石供给商的阵营中所有售价的信息,那么,你也将会择价低质高者而购买我们的钻石!
从上面我们可看出影响价格的有支出成本、成本比较、也有供给同行之间的商品品质竞争、替代及被需求者需求对象选择、比较或需求者对供给商的商品供给选择、比较与供给商对需求者供应同行之间的竞争的、交易双方的价值认识状态、商品使用价值等因素。
不好意思,在下这方面还未深入研究只是按自已所理解一时信口开河。请指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1 0:10:42编辑过]
楼上兄似乎只说明了价格产生于交易,但并未说明价格是什么。
然而,在不明确价格是什么的时候,讨论价格的不同分类可能会犯错误,如兄之所言显示价格,如果在价格为不同物品交易的比率和结果时,那么,无论你的显示价格为多少,在交换前都是不可能成立的,交换前只存在供者物品的成本价值或曰生产价值,需者则只存在该物的使用价值或边际效用。
楼上兄似乎只说明了价格产生于交易,但并未说明价格是什么。
然而,在不明确价格是什么的时候,讨论价格的不同分类可能会犯错误,如兄之所言显示价格,如果在价格为不同物品交易的比率和结果时,那么,无论你的显示价格为多少,在交换前都是不可能成立的,交换前只存在供者物品的成本价值或曰生产价值,需者则只存在该物的使用价值或边际效用。
不知楼主能否指出在下的显示价格错在那里?在下学习学习!当然,“显示价格”这个概念是我一时勉强而起的,可能未有人说过,它其实就是关于交易双方交易前对商品认识的显示:如销售者、供给商对商品的标价以及购买者、需求者对商品的估价的统一,我上面好像应该说清楚了呀。不过,用,“显示价格”这个概念可能不大恰当!
请楼主赐教!
在两种物品交换过程中,形成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两种物品交换时所产生的比率,或者称为交换的标准;二是在形成比率的同时人们获得的交换结果,即人们所得到的是以这个比率所计算的实体。如A用5件上衣交换了B的
任何科学的概念都是对现实现象的抽象和归纳。我们仍用麻布作为例子,
其实,也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显示价格是指交易前交易双方各自对商品价值的估价”,从你的原话看应当是对价值的估计,实际上也是对商品价值的估计,如果说单位商品的价值其实与价格等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交易商品时,交易的并不一定是单位的商品,因此,用估价来说明价格不如说明价值更确切。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1 22:41:39编辑过]
在两种物品交换过程中,形成这样两种现象,一是两种物品交换时所产生的比率,或者称为交换的标准;二是在形成比率的同时人们获得的交换结果,即人们所得到的是以这个比率所计算的实体。如A用5件上衣交换了B的
任何科学的概念都是对现实现象的抽象和归纳。我们仍用麻布作为例子,
其实,也没有原则性的错误。“显示价格是指交易前交易双方各自对商品价值的估价”,从你的原话看应当是对价值的估计,实际上也是对商品价值的估计,如果说单位商品的价值其实与价格等价。但一般情况下,人们交易商品时,交易的并不一定是单位的商品,因此,用估价来说明价格不如说明价值更确切。
老兄,这些是你自己的意思还是马克思的意思?你的“其实,作为实体价格是不存在的,价格什么时候都是比率,价格就是单位商品的价值。”这句话中的“价格就是单位商品的价值”应改为“单位商品的价格就是单位商品的价值信息”吧?在下感觉阁下好像把价格与价值有点混淆了,不错,价格什么时候都是比率,这种比率是双方博弈的结果,它可以是以货币形式的比率(包括一国的货币对另一国的货币比率),同时也可以是实体对实体比率——物物交换时的实体价格,因此,怎会作为实体的价格是不存在的呢?
当然,也许在下有误解,请老兄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6-12-31 23:48:14编辑过]
不过,话又说回来政府作为社会经济系统的管理机构,如果没有站在高度上正确认识社会系统内部与环境整体的物质、能量、信息资源运动、转化的规律推进价值优控制就对社会经济系统强制实行价格管理,结果也可能是一团遭,社会系统与人体系统类似都有其可控制及其不可控制的一面,学医学的都知道人体系统有神经系统,它分两部分:一部分是中枢神经是可控的,一部分是自律神经是不可控的。社会系统与人体系统都是相邻层次的自然系统,我们把他(它)们都看作一个系统时,应该是有其共同规律可循的!
当然,这是我借用别人的意思,马克思曾有“单位商品的价值(价格)等于产品的总价值除以产品总量”之说。
每件商品的价格与所有共同交换的物品的价格没有区别,但不应当表述为单位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单位是元/件、元/吨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你花500元钱买10件物品,即“总价值除以产品总量”=价格(单位商品的价值),那么该物品的价格是多少?即50元/件。他只是个比率(如你的比率),他并不指50元钱,价格相对于价值只是个数50元/件,而每件物品就能够换回50元钱,换回的50元是实实在在的钱。50元钱与50元/件不是同一个概念。
当然,这是我借用别人的意思,马克思曾有“单位商品的价值(价格)等于产品的总价值除以产品总量”之说。
每件商品的价格与所有共同交换的物品的价格没有区别,但不应当表述为单位商品的价格。价格的单位是元/件、元/吨等等,也就是说如果你花500元钱买10件物品,即“总价值除以产品总量”=价格(单位商品的价值),那么该物品的价格是多少?即50元/件。他只是个比率(如你的比率),他并不指50元钱,价格相对于价值只是个数50元/件,而每件物品就能够换回50元钱,换回的50元是实实在在的钱。50元钱与50元/件不是同一个概念。
我明白。上面我们谈的是需求者、消费者与生产商、销售商之间交换的物品对货币的比率,即50元/件。如果是物物交换,我有10斤茶叶交换你的10斤咖啡,是否可表示为:1斤茶叶/1斤咖啡呢?当然也可表示为:1斤咖啡/1斤茶叶吧?只是看是站在我的角度还是站在你的角度而言,站在我的角度可表示为:1斤茶叶/1斤咖啡——即我的1斤茶叶换你的1斤咖啡;站在你的角度可表示为:1斤咖啡/1斤茶叶——即你的1斤茶叶换我的1斤咖啡。总而言之价格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交换价值信息!不知我这样表达是否正确?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13:56:43编辑过]
我明白。上面我们谈的是需求者、消费者与生产商、销售商之间交换的物品对货币的比率,即50元/件。如果是物物交换,我有10斤茶叶交换你的10斤咖啡,是否可表示为:1斤茶叶/1斤咖啡呢?当然也可表示为:1斤咖啡/1斤茶叶吧?只是看是站在我的角度还是站在你的角度而言,站在我的角度可表示为:1斤茶叶/1斤咖啡——即我的1斤茶叶换你的1斤咖啡;站在你的角度可表示为:1斤咖啡/1斤茶叶——即你的1斤茶叶换我的1斤咖啡。总而言之价格是一种社会意义上的交换价值信息!不知我这样表达是否正确?请赐教!
这个问题在上面已经说明白:“如A用5件上衣交换了B的
你的1斤茶叶换我的1斤咖啡,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我原来茶叶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价格是1斤咖啡/1斤茶叶。用一斤不容易说明白,如果用2斤咖啡交换2斤茶叶,即可出现这样两个结果,你的2斤茶叶换了我的2斤咖啡,那么,我此时拥有的2斤咖啡即是我原来2斤茶叶的价值,但价格仍然是1斤咖啡/1斤茶叶。
当然,价格是信息,因为,价格是人们能够认识的一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更是经济运行的指示器,但并不能够说,价格是价值交换的信息,人们并不一定根据以往的价格来交换,因为交易的双方时刻都在变,只不过有的较慢而有的较快而已。
这个问题在上面已经说明白:“如A用5件上衣交换了B的
不错,每次交换都会出现这样两个结果,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即是供给者又需求者。我认为角度问题就是认识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主体之间的出发点不同,比如我用交换1件上衣交换你
你的1斤茶叶换我的1斤咖啡,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我原来茶叶的价值,而不是价格,价格是1斤咖啡/1斤茶叶。用一斤不容易说明白,如果用2斤咖啡交换2斤茶叶,即可出现这样两个结果,你的2斤茶叶换了我的2斤咖啡,那么,我此时拥有的2斤咖啡即是我原来2斤茶叶的价值,但价格仍然是1斤咖啡/1斤茶叶。
老兄,你上面的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我原来茶叶的价值一句应是,从你的陈述角度出发应该是:“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你原来茶叶的价值”吧?否则在下有点难以理解。当然,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我的2斤茶叶换了你的2斤咖啡,价格仍然是1斤咖啡/1斤茶叶吧?即而应该是: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是你的2斤咖啡或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是我的2斤茶叶,还是上面那样表达,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我们平时问别人买某样东西的价格时不一定要问每斤多少钱或每斤能换多少其他的东西,也可以是每两、每2斤等等单位,要是双方都不知商品的重量斤两呢?难道一定要知道确定了重量斤两才能交易?我认为我们运用数学只是为了更精确而己。
当然即使是你一定要以双方中某一方的商品为分母,也应该是得出:单位商品的价格=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被交换单位商品的价值这样的信息数据或比率吧?以上面为例大家作为销售商时:从我的角度出发: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从你的角度出发: 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大家作为需求者时:从我的角度出发: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从你的角度出发: 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
当然,价格是信息,因为,价格是人们能够认识的一种经济现象。特别是宏观经济学中,价格更是经济运行的指示器,但并不能够说,价格是价值交换的信息,人们并不一定根据以往的价格来交换,因为交易的双方时刻都在变,只不过有的较慢而有的较快而已。
我没有说人们一定要根据以往的价格来交换呀,这种历史价格只能作为己经过去的具体时空具体特定的人们的具体交换信息——我们能否称之为“具体价格”?不错,交易的双方时刻都在变,只不过有的较慢而有的较快而已,但一种商品除了“具体价格”外,从整个社会大范围内应该也存在着变化较慢的社会抽象或平均交换信息——我们能否称之为“抽象价格”或“平均价格”吧?这从马克思的价值论中也可以了解个大概。
望能继续!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1 16:25:49编辑过]
不错,每次交换都会出现这样两个结果,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即是供给者又需求者。我认为角度问题就是认识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主体之间的出发点不同,比如我用交换1件上衣交换你
交换本身就是双赢,这是主观的结果,但与上述两个客观结果是不相同的。上述两个结果一是得到的价值,二是得到交换中的价格。
老兄,你上面的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我原来茶叶的价值一句应是,从你的陈述角度出发应该是:“那么,我此时拥有的咖啡即是你原来茶叶的价值”吧?否则在下有点难以理解。当然,即使是这样,也不能说:我的2斤茶叶换了你的2斤咖啡,价格仍然是1斤咖啡/1斤茶叶吧?即而应该是: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是你的2斤咖啡或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是我的2斤茶叶,还是上面那样表达,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我们平时问别人买某样东西的价格时不一定要问每斤多少钱或每斤能换多少其他的东西,也可以是每两、每2斤等等单位,要是双方都不知商品的重量斤两呢?难道一定要知道确定了重量斤两才能交易?我认为我们运用数学只是为了更精确而己。
当然即使是你一定要以双方中某一方的商品为分母,也应该是得出:单位商品的价格=单位商品的交换价值/被交换单位商品的价值这样的信息数据或比率吧?以上面为例大家作为销售商时:从我的角度出发: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从你的角度出发: 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大家作为需求者时:从我的角度出发: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从你的角度出发: 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
lhyhqh88888兄
价格是怎么得来的?什么叫交换比率?价格与价值有区别吗?“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和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是怎么成立的?你完全误解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这不是对数学的应用问题,而是对概念的把握问题。
lhyhqh88888兄
价格是怎么得来的?什么叫交换比率?价格与价值有区别吗?“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和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是怎么成立的?你完全误解了价值和价格的区别。这不是对数学的应用问题,而是对概念的把握问题。
xieyongxia兄:
你可能误会把: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和你的2斤咖啡的价格=我的2斤茶叶看成是:我的2斤茶叶=你的2斤咖啡和你的2斤咖啡=我的2斤茶叶了吧?当然我作为销售者、供给者时,“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的表达应改为:“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你的2斤咖啡的货币表现”,其实,这与“我的2斤茶叶的价格就是你的2斤咖啡的货币表现”应该是没有什么区别吧?这就像我们平时所说的:“我这2斤茶叶的价格就是1克黄金”或“我这2斤茶叶的价格就是100元”的表达方式一样,我上面这样表达可能使你认为“1克黄金”或“100元”能单独代表价格?不,我并无这样认为,“1克黄金”或“100元人民币”的价格量都是指它们各自对应的2斤茶叶(这2斤茶叶不一定是同一物),只是,我前面的是你的2斤咖啡充当货币角色,后面的是“1克黄金”或“100元人民币”等一般特权等价物充当货币的角色。我语文水准有限,不知我说的是否清楚。
前面8楼我还谈到赞同你认为的“价格什么时候都是比率”,现在,许多经济学家好像都把价格与比率,可现在我越来越觉得不能把价格与比率等同看待,比率描述的是是双方博弈的交换双方交易时的价值交换比例状态或结果的信息、数据,它可以是包括:同时也可以是平时我们以钱购物的交换比价——即货币对实体的“钱物比率”;实体对实体的交换比价——即物物对换时的“物物比率”;一国的货币对另一国货币的交换比价一—即汇率。
(汇率亦称“外汇行市或汇价”。一国货币兑换另一国货币的比率,是以一种货币表示的另一种货币的价格。由于世界各国货币的名称不同,币值不一,所以一国货币对其他国家的货币要规定一个兑换率,即汇率。)——这是在下从百度词条中搜索来的概念,由于感觉比较符合罗辑和接近自已的意思所以把它拿来,并推广于上面我所说的“钱物比率”、“物物比率”。
我们从上面对汇率的介绍中可看出汇率的“率”就是两种不同货币之间的比价,因此,平时我们以钱购物的对换——即货币对实体的“钱物比率”,实体对实体的对换——即物物对换时的“物物比率”也应是比价或交换比率而不是价格,不然,我们是否可说比价、汇率就是价格呢?显然应该不能吧。这就像物理学所说的功率与功的概念有区别一样,在下的“泛系统价值优化论”中的价值公式:功用率(功用/成本)与功用、效用率(效用/成本)与效用等有区别一样!可见,我们平时所说的某商品10元/每斤,本来就是属于在下所说的“钱物比率”而不是价格,我们经常问某人买的一堆商品一共多少钱,有时并不一定要问具体每斤、每件等等具体单位商品是多少钱,你不可能要他列一张清单给你,而是他往往给你一个总共钱数,当然,价格与比率经常混淆就像价值工程的“价值”(功能或功用/成本)概念与功能或功用价值经常混淆一样。
当然,上面我们说的价格只是我在第一贴中说的交换中的交易价格,另,供给商的显示价格或标价、喊价与需求者的商品估价或价值估计不属于交换中的交易价格。
不知我这样说你是否同意?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 16:28:14编辑过]
不错,每次交换都会出现这样两个结果,因为在交换过程中双方即是供给者又需求者。我认为角度问题就是认识问题,为何这样说呢?因为主体之间的出发点不同,比如我用交换1件上衣交换你
交换本身就是双赢,这是主观的结果,但与上述两个客观结果是不相同的。上述两个结果一是得到的价值,二是得到交换中的价格。
交换时交换者双方的心理认为就是双赢才会有交换发生,但这种双赢是信息或价格层次上的双赢,可现实是否就是双赢则要看双方整体的优化效应结果!我上面说:交换者交换的目的应该是希望达到:获得的价值—付出耗费成本≥0,这只是“希望”,可它并非实际或现实的状态,实际或现实可能应该还存在:获得的价值—付出耗费成本<0这种状态吧!比如我用一件上衣与你交换20
老兄,你也太自足了吧!
不错,马克思政治经济学中对价格的概括是:“商品价值用货币表现出来就是商品的价格”,这个价值是商品的价值,马克思这句话看来好像是作为销售商、供给者从生产、耗费成本的角度出发来用货币表现出来的。可是,难道商品的使用价值就没有影响吗?作为交换中的参与者,有销售商、供给者同时也有消费者、需求者,从消费者、需求者的角度出发对他们来说购买的商品你们销售商、供给者生产、耗费成本有多少与我们消费者、需求者何关?我们消费者、需求者关心的是商品的使用价值或在消费该商品时所获得引起的效用。同时,从博弈论来说,同时也要估计单方同行商家、同类购客的竞争、替代者之间的横向博弈与供求双方互补、合作者之间的纵向博弈!
(当然,严格讲交易双方都应同时是需求者与供给者或消费者与销售商,我们平时之所以这样界分是把执货币者看作消费者、需求者,当这种界分却好像使许多经济学家的经济论述出现偏差,不过在此我暂不谈论)
可见,价格的本质不仅是商品价值的货币表现那么简单,而是对具体价值(包括成本、功用或使用价值、效用价值在内)抽象价值(成本、功用或使用价值、效用价值之间博弈的结果)货币表现的统一。
请赐教!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2 17:25:29编辑过]
谢谢逆风飞扬老兄的肯定,我也不认为自己是创新,我所说所写的贴子其实好像许多学派的经济学家都有讲过,在下只不过是重复贯通而己。另,在下有《我所理解的剩余价值能在马经与西经中通融 》一篇也请指点!
不是我误会你了,是你的概念在阐述中没有保持一致,一会同意这个,一会同意那个。
那么,现在我来问你:
如果你用100斤小麦换了20的酒,那么,小麦和酒谁的价格高?为什么?
不是我误会你了,是你的概念在阐述中没有保持一致,一会同意这个,一会同意那个。
那么,现在我来问你:
如果你用100斤小麦换了20的酒,那么,小麦和酒谁的价格高?为什么?
之前我们都把商品的交换的比率看成价格,可我却发现这种陈述导致罗辑混乱因此应该是有误差,如果在下在18楼的陈述罗辑正确的话应该说这是对理论认识的一种升华,怎会说是一会同意这个,一会又同意那个呢?老兄难道对在下在18楼的陈述观点不同意?能否说说你的见解?其实能与老兄谈得这么深己属难得,不知是否是在下井底之蛙,在我对经济学的学习中还没有看到有谁把价格与商品的交换的比率真正区分开过的。我这个人特好胜,也喜欢被挑战,但遇到原则性错误时我绝不死皮赖面不认错,而且会马上纠正过来,试问人生自古谁无错,我认为在学习、讨论、交流中自觉知错就改这是有利于正确认识真理的良好心理,当然,在与我聊天的网友(包括阁下)贴中找到错误也会挑毛病。我之所以这样做是出之于本人的治学原则,而绝非做作。可参看:《 建构思想市场经济学的理由和可能 》、《 中国人的“奴性”与思想市场经济学 》二篇。
你上面:“如果你用100斤小麦换了20的酒,那么,小麦和酒谁的价格高?”中“20的酒”是否是“20斤的酒”?如是,老兄好像没有说明这“20斤的酒”的拥有者是谁,那么,就假定是市场中这“20斤的酒”拥有的任何一个市场主体吧!由于这是物物交换,交换者是需求者也是供给者,我的100斤小麦换了某一市场主体20斤的酒,我的100斤小麦的买出价是20斤的酒,某一市场主体这“20斤的酒”的买入价是我的100斤小麦。就这么简单(不好意思,为说明问题我又提出买入价与买出价两个概念),同样,也可推出买入比率:20斤的酒/100斤小麦与买出比率:100斤小麦/20斤的酒,当然,买入比率与买入价、买出比率与买出价都成正比!老兄较清楚了吧!
我不清楚,你的价格究竟是什么,究竟谁高谁低,还是一样高?
请看我再为你分折:
我的100斤小麦换了某一市场主体20斤的酒,我的100斤小麦的买出价是20斤的酒的货币表现形式(不好意思,我上面又忘记写了这几个字),某一市场主体这“20斤的酒”的买入价(价格)是我的100斤小麦的货币表现形式。就这么简单(不好意思,为说明问题我又提出买入价与卖出价两个概念),或用我们常说的语气从我个人的角度讲:我的100斤小麦就值这20斤的酒;从某一市场主体的角度讲:该市场主体这“20斤的酒”就值我的100斤小麦。道理一样!
同样,也可推出买入比率:20斤的酒的货币表现形式/100斤小麦与卖出比率:100斤小麦的货币表现形式/20斤的酒,当然,买入比率与买入价、卖出比率与卖出价都成正比!
老兄,你上面的问话本来就错误,你自己看看这种表达:
“如果你用100斤小麦换了20的酒,那么,小麦和酒谁的价格高?为什么?”(不是说你少写了酒的单位),什么那么,小麦和酒谁的价格高?你怎会这样问,两个具体市场主体之间的交换对方商品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自己原来所拥有商品的价格,就像如果100斤小麦是我的,20斤的酒是你的,我们两个交换,当我为供给者你是需求者时:我的100斤小麦的价格(卖出价)就是你20斤的酒的货币表现形式,因为对你来说你拥有的20斤酒是以货币表现形式买我的100斤小麦的,因此,对我来说是卖出价!当我为需求者你是供给者时:你20斤的酒的价格(买入价)就是我100斤小麦的货币表现形式,因为对我来说我拥有的100斤小麦是以货币表现形式买你20斤酒的,因此对我来说是买入价!在这里我们两的这次交换形式上是:我的100斤小麦的价格(卖出价)=你20斤的酒的货币表现形式;你20斤的酒的价格(买入价)=我100斤小麦的货币表现形式(当然,这种等价是我们两信息层面上的认识博弈的均衡或默契)!
即使你要比价格高低,也只能是比小麦和酒谁在市场上的抽象价格或平均价格的高低或两者都与同类商品(包括货币)持有者交换后商品(包括货币)数量的大小或高低。
可是如果你或我都知道自己的物品不止对方的物品(包括货币)量时,请问交换能成功吗?当然不能,我们都可能会与各自认为比自己的物品≥的物品所有者交换,直到大家认为都找到了那个交换对象才进行交换,但结果是大家认识博弈的均衡或默契,因为大家都认为对方的物品值得自己一换,而上面我与你的交换现实交易价格正是我们认识博弈的均衡或默契的结果,因此,我的100斤小麦的价格(卖出价)=你20斤的酒的货币表现形式或你20斤的酒的价格(买入价)=我100斤小麦的货币表现形式。
所以,对具体交换中的具体价格对方商品的货币表现形式就是自己原来所拥有商品的价格。
即使是用比率来论述:买入比率:20斤的酒货币表现形式/100斤小麦与卖出比率:100斤小麦货币表现形式/20斤的酒也同上面分折同理。老兄可以自己试着推出!
在下这样说老兄应该不会不明白了吧?
[此贴子已经被作者于2007-1-3 20:12:39编辑过]
不用绕这么多弯了,你是说他们二者的价格相等?你前面没有一处用价格来明确说明的,你后面的只有一处用价格一词的,所以你后面的买入价或卖出价都应当是价格了。
那么,依你这见,除买单件物品之外,就不存在每斤多少钱、每件多少钱之说,也不用单位之价值乘件数去算价值,而直接估整体的价值算了,因为,单位之价值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就是整体的价格。飞机和小麦谁的价格高,这很难说,因为,拿1吨小麦和1架飞机比当然飞机价格高,但如果拿1万亿斤小麦和飞机比那么飞机的价格就没有小麦价格高了。因此,也很难说是小麦贵,还是飞机贵了!!!!
不用绕这么多弯了,你是说他们二者的价格相等?你前面没有一处用价格来明确说明的,你后面的只有一处用价格一词的,所以你后面的买入价或卖出价都应当是价格了。
那么,依你这见,除买单件物品之外,就不存在每斤多少钱、每件多少钱之说,也不用单位之价值乘件数去算价值,而直接估整体的价值算了,因为,单位之价值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就是整体的价格。飞机和小麦谁的价格高,这很难说,因为,拿1吨小麦和1架飞机比当然飞机价格高,但如果拿1万亿斤小麦和飞机比那么飞机的价格就没有小麦价格高了。因此,也很难说是小麦贵,还是飞机贵了!!!!
我看你又没有理解清楚了,又把价格与比率等同了,我的公式是:价格=商品的单位×比率。比如,我花10元买你的5斤小麦,在这里10元是5斤小麦的价格,10元/5斤是比率,5斤是单位,10元(价格)=10元/5斤×5斤。现在,明白了吗?
我的价格观根本没有提出来,而是问你的:
那么,依你这见,除买单件物品之外,就不存在每斤多少钱、每件多少钱之说,也不用单位之价值乘件数去算价值,而直接估整体的价值算了,因为,单位之价值的概念是不存在的,存在的就是整体的价格。飞机和小麦谁的价格高,这很难说,因为,拿1吨小麦和1架飞机比当然飞机价格高,但如果拿1万亿斤小麦和飞机比那么飞机的价格就没有小麦价格高了。因此,也很难说是小麦贵,还是飞机贵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