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提问 悬赏 求职 新闻 读书 功能一区 经管百科 爱问频道
4445 9
2012-01-21
看到“重要”网友(wichtig)的疑问“这种谬论怎么都没人站出来反驳一下?”,特地上来说两句。
https://bbs.pinggu.org/thread-1325637-1-1.html
特别声明,楼主不过是个小兵,以下内容不过是综合网上各位达人的观点。

从吃狗屎看GDP

重要网友提到的小笑话,基本内容如下:某年月日, 某甲对某乙说, 如果你吃下一坨狗屎, 那么我就给你一个亿. 某乙听说有一个亿好拿, 于是就把那坨狗屎给吞了下去, 而某甲也依约给了某乙一个亿. 某乙拿到这笔钱, 就对某甲说, 如果你也吃下一坨狗屎, 那么我也给你一个亿. 某甲照办, 某乙也照付钱. 于是两个人各吃了一坨狗屎, 一个亿从某甲的口袋移到某乙的口袋再回到某甲, 当期 GDP 增加了二个亿.
这个笑话很老, 也经常会被用到. 说这个笑话的目的无它, 一般就是在说明 GDP 是个乱七八糟的东西. 连吃狗屎也能算的 GDP, 自然与狗屎是同个级别的东西了.
不过, 如果一个学术笑话可以存在很久流传很广, 那么它很可能不只是好笑那么简单. 这个笑话学经济学的人知道, 半吊子知道, 外行人也很可能有听过, 不过会跳出来批判的人很少. 原因无它, 就是这个故事虽然看起来很扯, 不过基本上没有错.
啥? 吃狗屎真的可以计入 GDP? 是的, 一般来说是这样.
啥? 连吃狗屎都能算的 GDP 有个啥用? 这个, 见仁见智.
那么, 既然答案都出来了, 那还有啥好讨论的呢? 这个, 就要一点一点展开来说了.
GDP 是怎么来的?
在经济开发国家中, GDP 的数据是基于支出面 (Expenditure Approach), 也就是消费 (Consumption), 投资 (Investment ), ZF支出 (Government Purchases), 贸易余额 (贸易顺差, 也就是出口减去进口) 得来, 再与所得面 (Income Approach), 也就是工资 (wage), 利息 (interest), 租金 (rent), 利润 (profit) 计算比对. 这种方法也就是所谓的双簿记制度 (Double-entry Bookkeeping System).
在上面的算式中, 拿出支出面的 "消费" 与所得面的 "工资" 这两项, 套在这个故事上, 就会发现如果花钱请人吃狗屎可以属于娱乐消费行为, 而吃狗屎这种劳动可以有收入, 那么它确实可以被计入GDP 没错.
那么, 连吃狗屎都可以算的 GDP 有个啥用? 这么想, 就表示已经中招了. 中了啥招? 中了抹黑 GDP 的招. 要批判一个数据的产生比较累, 因为那需要相当的水平才能办到. 但是要把一个数据变成废物却很简单, 只需要一个夸张的笑话就可以办到.
这个笑话是个陷阱吗? 是的. 那么思考的陷阱在哪? 就是在 "吃狗屎" 这个夸张的行为上, 以及两人一来一反的 "nothing happened" 这两个部份. 如果把夸张的行为拿掉, 换成某甲让某乙做个人对人类社会有所贡献的事儿, 那么这个故事就不会成为笑话了. 如果把一来一反拿掉, 或许会有一半的人发现, 花钱请人吃狗屎本来就是消费, 计入GDP 没啥不对.
是啊, 本来就没啥不对. 这也是这个笑话的精华所在.
为何吃狗屎可以计入GDP?
这个问题反过来问, 就是 "为何吃狗屎不被计入 GDP?" 用这个角度来思考, 就会比较容易脱离笑话设下的陷阱. 回到 GDP 的原意, GDP 是在计算一个地区 (国家) 在一段时间 (一年) 内的经济活动总量. 承袭上面的方法, 把故事里夸张的例子拿掉后, 就会发现花钱消费本来就属于是经济活动, 而经济活动本来就该被计入 GDP 的. 因此, 这个笑话可以反过来理解成: 连吃狗屎都会计入的 GDP, 真是包罗万象, 巨细靡遗啊!
那么, 连吃狗屎也会被计入的 GDP, 是不是个藏污纳垢乱七八糟的东西? 这个也是见仁见智. 不过一般说来 GDP 所漏计的东西可是比多计的东西还多得多. 这个问题一样可以反过来问, 既然 GDP 是在计算经济活动的 "总量", 那么 GDP 的计算是不是该尽可能的把所有可以取得的经济活动全部算进去?
是啊, 本来就是, 一般还少算了. (在某些情况也会高估, 比如在产出物价值与中间财货的推算上, 不过这是别的话题了.)
回到吃狗屎本身. 既然花钱请人吃狗屎算是消费, 而吃狗屎可以拿到工资, 那么这个 "经济活动" 是该被计入 GDP 的. 不过, 如果有人勇于实验, 约好了吃狗屎以报效祖国提升中国 GDP, 那么很抱歉的说, 这个行为不一定会被计入, 除非有乖乖上税.
啥? 吃狗屎也要上税? 纯脆吃狗屎应该是不用的, 不过如果是吃狗屎赚钱, 那么就会有所得, 有所的就该上税. 这是好国民应尽的义务, 不上税的宝宝是坏宝宝.
那么上不上税和 GDP 算不算得到有关吗? 有关, 大大的有关. 这是由于宏观面的数据包罗万象巨细靡遗藏污纳垢乱七八糟, 所以数据会以容易取得为原则. 也就是说, 基于现实数据取得的难易度, 在统计可执行性的考虑下, 会以ZF预算税收关贸等为最优先选择.
除了吃狗屎之外, 是不是还有很多经济活动没有被计入 GDP 的? 是的. 简单的说这会包含几个大类: 非市场交易 (如农民自种自用或以物易物), 地下经济 (Underground Economy), 外部成本 (如环境破坏成本), 休闲价值, 折旧成本, 以及核算基础比较应用等的问题. 以吃狗屎为例, 如果甲乙两人以吃狗屎的方式各赚了一个亿却没上税, 那么这会属于没法计入 GDP 的地下经济活动. (这是国家和全体人民的损失, 所以靠吃狗屎赚钱的同胞一定要记得上税.) 这种事儿很多吗? 吃狗屎或许不多, 不过买东西不带票的应该不少, 不带票卖东西的背后就是没上税. 另外还有为数不少的非法经济活动, 像是卖春贩毒是不会上税, 当然也不会被计入 GDP 的.
用买卖春天来套吃狗屎的例子, 会发现没上税的非法经济活动是该被计入 GDP 但却无法计入的. 所以吃狗屎当然可以计入 GDP, 而吃狗屎不忘上税会方便ZF的 GDP 统计作业.
计入吃狗屎会使 GDP 产生偏差吗?
前面说过了 GDP 是在计算经济活动的总量, 所以计入吃狗屎才是完整的计量, 没计入反倒是忽略了经济活动的价值. 至于会不会产生偏差, 这个就需要看情况了. 要看啥情况? 看计算 GDP 的区域里, 吃狗屎消费和吃狗屎赚钱这种经济活动所占的份额. 也就是说, 如果一个国家是以吃狗屎相关行业为主要经济活动时, 未计入吃狗屎的 GDP 会是严重偏差的.
用吃狗屎来说比较那个啥 (这个陷阱确实厉害), 那么就用同类型的地下经济活动来说吧. 如果一个地区实际上有许多人是靠贩毒和卖春为主要谋生方法, 或是一个地区的主要消费活动是买毒和买春, 那么没有计入这些主要经济活动的 GDP 数据将无法反映这个地区的经济能量. 也就是说, 在某个热爱吃狗屎的地区里有多数的人会花多数的钱来享受看人吃狗屎的乐趣时, 那么没有计入这项开销的 GDP 将会无法显现这个地区的实际消费能力.
相对的, 如果吃狗屎的行为少之又少时, 在大规模统计的大数法则下, 这项经济行为计不计入就无关紧要了. 以少之又少的特例去推翻整个统计结果, 才是有点那个啥的吧.
那么, 又该怎么解释 nothing happened, 却又计入 GDP 的现象呢? 明明就只是两人各吃了一坨狗屎, 却能增加 GDP, 感觉上有点不大对吧?
这么说也对也不对.
在这个世界上, 对人类没啥贡献的经济活动多了去了. 比如说俺没啥文化, 一进歌剧院就会打呼噜. 某天俺被人连哄带骗拖去听歌剧, 在不太舒服的椅子上睡了一觉. 俺花钱买了门票, 有了消费活动, 而歌剧院卖了票也上了税, 是个标准的一个愿打一个愿挨的经济活动, 是 GDP 会计入的项目. 虽然在这个经济活动里, 俺只是特地到歌剧院去睡觉, 说起来实在没啥意义, 但是消费的计量是不论消费者感受如何的, 除非退票退款. 相对上歌剧的表演只是让俺在一个很吵的环境在一张不好睡的椅子上睡了不太舒服的一觉, 对人类社会所增加的贡献度里起码要扣掉俺的门票钱. 对俺来说, 去听歌剧是 nothing happened, 不过 GDP happened. 这是个经济活动, 花钱买票去歌剧院睡觉有交易行为, 当然是经济活动. 同理, 花钱看人吃狗屎也对人类社会没啥贡献, 不过经济行为 happened, 所以 GDP happened.
不止是没有实体产品的服务业是如此, 有实体产品的制造业也是如此. 不论是市场价值或是制造价值的 GDP 算法, 都没有把质量因素算在里头.
除了上面说的情况, 再说个真正属于 nothing happened 的经济活动. 某个ZF吃撑了想要提升 GDP, 所以动用一笔预算, 花了一个亿造了一座桥, 于是当年 GDP 增加了一个亿. 第二年头儿想想可不能让 GDP 跌下去, 不然官帽儿也会跟着跌了, 所以又动用了一笔预算, 花了一个亿把那座桥给拆了, 于是当年 GDP 也增加了这一个亿. 这老兄这回食隋知味了, 每年就把那桥建了又拆, 拆了又建, GDP 年年增进, 看数据是地区经济繁荣成长, 实际上 P 也没有.
不过, 这种情况是很标准的 GDP 计入项. 不论买方 (ZF) 是不是在花冤枉钱, 反正承包商有利润, 工人有工资, 卖料的能卖料, 送货的有进帐. 即使这个ZF消费是浪费公帑, 但是交易的另一方有收入, 就是个标准的经济活动. 也就是说, 即使桥没盖成, 这一个亿的建桥拆桥预算也造就了价值一个亿的市场, 衍生了就业机会和收入, 不会因为没有产生有价值的成品就不算是经济活动. 吃狗屎也是一样, 如果某乙吃了狗屎拿了钱就存起来, 那么这会是个标准的经济活动, 不会因为某乙的消费方式是也让某甲吃狗屎就抵销.
那么, GDP 到底是个啥?
其实 GDP 啥也不是, 就是上面说的那个算法算出来的结果, 加上一些针对当地有意义的经济活动调整出来的结果. GDP 本身是个数字, 和所有数字一样, 它的背后有一套计算原则. 这套原则可能会依实际情况的需要而调整, 所以有时会发生 GDP 数字重调的情况. 这个正常, 其实僵死不调才是有问题, 人类的经济活动日新月异, 不做计算原则调整根本无法反映最新的经济行为. 通常调整计算原则的同时, 会在可能的范围内做追溯重算, 比如说同时调整前几年的 GDP 数字. 这个也是正常, 不同时调整才是有问题. 这个问题在于 GDP 本身是个统计数字, 而所有统计数字都必须在相同算法的前提下才有比较意义.
实际上, GDP 是个解释能力一般的数字, 不算是个很好的经济能力指标, 不过也没啥更能表现出当期地区经济总量的东西. 另一方面, 包含 GDP 的任何统计数字都不适合作过份衍生推论, 应用上必须先知道它是怎么来的, 才能做在它能解释的范围内的推论或比较, 超过数字解释范围的推论都只能算是臆测. 不当的推论不是 GDP 这个数字的错, 而是不当推论的错, 虽然 GDP 的计算上会因为数据取得与政治因素而产生偏差.
另外, 在进行推论时应该要找到能够做为左证的数字, 而任何一个数据都不是万能, 不能做过度引申的. 比如说要说明中国经济发展时, real GDP 成长率的解释能力会高于 nominal GDP, 而在比较成长率时同个经济发展阶段的比较会比与处于不同发展阶段的比较来的有意义. 国家级的比较还好, 行业研究就会头疼得多. 一方面国内这方面的专业研究单位少, 另一方面也和资本市场的发展相关.
正方观点 (2) (辩手:0)

看了楼主的文章,您还认为狗屎GDP是狗屎吗?

支持

反方观点 (3) (辩手:0)

看了楼主的文章,您还认为狗屎GDP是狗屎吗?

支持

结束时间: 2012-2-20 14:50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1-21 16:27:37
GDP 的定义在各种经济教科书中的表达略有不同,先抄一段比较流行的:
GDP 指某地在一段时期内产品和服务的价值的总和。GDP 只测量最终产品和服务的价值,即那些被最终用户所消费的产品和服务,而不是那些被记作成本的产品和服务(GDP is defined as the total value of goods and services produced within a territory during a specified period。GDP measures only final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is those goods and services that are consumed by their final user, and not used as an input into other goods.)

这个定义其实相当松散。说起来容易,统计起来却很困难。举例来说,一块面包一般算是最终产品了,可以算入 GDP。可是如果做了吐司,就不能算作 GDP 了。可是这块面包如果是出口给外国作吐司又应当算作 GDP 。

所以,GDP 这个东西当作一般粗放的指数看看还可,却并不真正反映一个国家的实际生产能力和全面的经济状况。

在以上的笑话中,如果, 两个人在吃狗屎和看别人吃狗屎中有巨大的身心愉悦, 这一亿就是真金白银的GDP。

这个故事的唯一漏洞是第一个人是如何找到五千万来付给吃狗屎的人的,如果不是自己的钱, 没有银行家肯贷给他的。

假如解决了这个问题,第二个问题是, 那个吃狗屎赚了五千万的大英雄, 会不会履行诺言,卖别人吃狗屎, 我猜他会去买豪宅,林宝坚尼,游艇,飞机,总之不会是看人吃狗屎。

无论如何, 这两次吃狗屎都是比一切其他GDP都更GDP的GDP。 税局一定会来查的, 这个我保证。 因为看别人吃狗屎是税后消费, 当然如果注册公司, 以公司名义看, 可以算税前消费。

这个笑话, 真是编得好, 所有的教科书都要写进去。 这个故事告诉我们, 市场是衡量GDP的唯一标准, 而GDP也是衡量经济规模的唯一标准。

所谓“货打爱家”, 有人买的东西才有价值。 东西值不值, 买家说了算。 吃狗屎,买出去了, 就不是笑话, 是英雄。 也许买的那个人是笨蛋, 但他花的是自己的私财, 所以笨不到哪里去, 等笨蛋的钱花光了, 也就不会再“浪费”社会财富了。 怕就怕ZF花钱,笨的却是人民, 那是没有止境的浪费。

美国GDP,服务业占70%。 这不表明美国的财富有丝毫不泡沫。 用GDP来衡量经济是唯一真实的, 用任何其他的标准包括粮食,钢铁,等等一切那才是虚的。 现代科技生产过去觉得珍贵的产品, 都太容易了。 前苏联, 和任何其他计划经济的巨大经济规模才是假的, 只要一放开, 一贸易, 一自由竞争就露馅了。

这个不是笑话, 另有个说法才真的是笑话: 美国光狗粮及狗相关产品一年的产值有五六十亿美元, 而养活全世界人口只要16亿美元的粮食。 这便成了美帝国主义的罪状, 对“穷人”见死不救。

狗粮, 有五十亿的规模, 那不是可以任意支配的财富, 是社会需求。 就算美国的狗都饿死了, 社会只是减少五十亿的产值, 增加了上万人失业, 不会多出一分钱用在全世界穷人身上。

美国巨大的财富, 不是任何党派可以任意支配的, 这其实就是美国能够有巨大的财富的原因。

朗讯(LUCENT)最高的时候市值两千五百亿, 现在才十亿。 这么大的差距, 在日本,韩国, 中国, 甚至法国,德国都是不可能的。 这种痛苦的调整, 就是美国GDP健康的原因。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6:29:00
Penn effect在中美GDP比较中的影响

一说美国的GDP,重中之重就是占70%的消费(consumer spending)。从广义上来说,这70%都是服务业。美国人去Walmart不是去买东西,因为Made in China的东西的成本只占商品价格的5%-15%,他们买的实际上是Walmart卖东西的服务。按照马克思经济学理论,Walmart服务的附加值是商品价值的6到20倍。于是有一批经济学家就开始讨论,中国要如何产业升级才能进入这些高附加值领域。

一个人在美国快餐店flip burger, 一个小时至少挣$7.25(federal minimal wage)。同样的工作在中国做,一天也挣不到这个数。在美国,去最便宜的理发店理发,算上小费一次也要将近$20,比国内十块人民币剃的头还差。出过国的人,还可以举出无数个这样的例子。这实际上是一个普遍现象, 经济学中的“Penn effect”:当用汇率计算时,服务价格在高收入国家远远超过低收入国家。经济学为解决这类问题引入了purchasing power parity (PPP)的概念,进行了系统的研究。“Penn effect”的理论解释仍有争议,但作为一个事实毋庸置疑。

回过头来看,Walmart服务的高附加值只是“Penn effect” 的一个反映。换言之,美国的Walmart并不比中国的Wumart(物美商场)在产业上更高一级。美国的高收入,高支出直接导致服务业在GDP中的高比例,而这种GDP和中国的相应部分的比较,应该说是大大掺水了的。

GDP 比较聊得很多。对中国GDP的评估,特别是中美GDP的比较,不仅是媒体爆炒,在经济学领域也算是一个热门话题,这和八十年代在老一辈文科留学生中火过一阵的东西方比较文学有的一拼,可谓之GDP比较学。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6:53:14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19:06
交20%税,来回应是4000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1-21 17:40:55
刚刚读完,受教了,好贴!谢谢楼主分享!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