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论坛 三区 马克思主义经济学
6534 35
2005-03-10
<P>行业分工如何决定劳资关系
黄焕金</P>
<P>马克思总是将一个社会甚至整个世界的经济与社会关系看成“劳动与资本”的关系,它们是无产阶级与有产阶级的对抗。因此他希望“全世界无产者联合起来”。但实际上,劳动与资本的关系总是具体地存在于每个企业内部,而这些企业又是存在于特定行业中的企业,因此,行业的存在决定着企业的存在,行业的关系决定着企业的生存与发展。所以我们一直没有看到诸如美国工人与中国工人联合起来共同打击美国与中国的资本家的事情发生,相反,我们看到的却是:中国工人盼望着美国资本家到中国开店,而美国工人却拼命反对自己的资本家们将资本转移到海外。
如果没有行业分工,就没有交换,也就不可能有专门为生产交换商品的企业的存在,从而没有所谓劳资关系。假设一个企业A专门生产某种产品P。我们知道,任何生产都要耗费相应的原料,也需要有销售的市场。这些原料与市场也必定是与企业A处于不同的行业上。如电力企业生产“电”这种产品,而电力生产需要煤碳等原料,也需要消费电力的市场,煤碳与消费电力的市场,属于与电力生产企业A处于不同的又互相依赖的行业中。现在我们来看,如果煤碳行业存在垄断,则会使煤碳价格上涨。煤碳价格上涨必定严重影响电力企业A的产品销售,因为它必定需要提高相应电力产品的价格才能化解煤碳原料的价格上涨。但在消费电力的行业无法吸收大量电力产品的情况下,电力产品的价格又不可能抬高。这样,一方面是原料提价,另一方面是产品销售价格的“锁死”。电力企业A面临着前后两个行业的夹击。夹击的结果,企业A内部的劳资关系必定处于非常恶化的状态。因为在企业利润下降的情况下,劳动与资本两方必定互相争夺利益,从而必定使其中一方处于更加艰难的境地。
可见,行业之间的关系,严重影响到一个企业内部的劳资关系。如果行业之间关系较宽松,则企业获利条件较好,此时,企业有较足的利润以维持资本与劳动双方的利益,不必互相争夺。
行业之间具有一个最基本的关系:基础行业之间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因为,向其它行业提供基础性产品的行业内部各个企业充分的供给竞争,会迫使这些基础产品的价格下降,因而会使其它行业获得更大利益,从而促进它们的发展。相反,如果基础行业出现垄断,则它们的产品价格必定被维持在较高水平上,这样就会抑制其它行业的发展。比如原油是一种典型的基础产品;如果原油生产行业出现垄断性经营,就象现在的垄断组织---“石油输出国组织”那样,那么原料产品将出现较高的垄断价格。原油价格上涨会对一个国家以至整个世界的经济增长形成很大的抑制力量,使经济增长缓慢甚至终止。在现实经济生活中,形形色色的垄断现象在为某些人谋取非均衡利益的同时,对整个社会的经济发展造成更大的损害。特别是那些具有行政性垄断的现象与行业,更是严重损害了社会公众的利益。比如一个典型事例是:中国电信行业如果仍然是“中国电信”一家独大,那么电话费、上网费非常昂贵,话费升降要由中央ZF的什么部委来定。以后,中国电信行业大量引入市场竞争机制,迫使资费价格一路下降。随着资费价格下降,社会对电话、移动通迅及互联网的使用程度迅速普及,使人们的社会生活最大限度地依赖于电子通信系统,从而把社会效率大大提高了一个层次。可见,基础行业的充分竞争,能够拉动其它行业以至整个社会的迅速发展。这应该是人类社会经济的一个最基本的规律与原则,决策者必须懂得与善于利用这个规律。
决策者如何利用这个规律昵?基本的出发点就是:不要为了维护少部分人的利益而损害大多数人的利益。因为维持一个行业的垄断是维护这个行业的少部分人的利益,但损害了以这个行业为基础的其它行业的更大多数人的利益。比如,如果我们维护了国有企业的垄断经营状况(国有企业往往只有给予它垄断经营的特权才能生存下来),那么这将会损害社会上更多人的利益。假设国有企业的从业人员是4000万人,而中国大陆除此之外却还有12亿人。我们是要维护这12亿人的利益呢?还是要维护这4000万人的利益?许多人对国企的纷纷破产倒闭深感悲哀,确实有些悲哀,但那是因为它们必须要在垄断条件下才能生存,而ZF再也不能给予它们垄断经营的特权了,ZF不能再“只是国企的ZF”,而是全中国人的ZF,它不能再单纯维护国企们的利益而将全中国人的利益弃于一旁。这样,国企的破产就没有什么大不了的事,最大的问题只能是如何最大限度地防止国企破产过程中“国有资产”的流失问题。
由此看来,行业关系所具有的革命性决不比马克思的劳资关系的革命性更差更弱。劳资关系何时何地,都取决于行业关系的状况,行业关系紧张,则必然带来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紧张,相反,行业关系宽松,则会带来企业内部劳资关系的宽松。
2005/5/8
</P>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05-3-10 19:38:00

[讨论]回复hhj网友

完全正确!这是一篇精彩的经济学论文。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5-3-10 21:34:00

非常感谢!很受鼓舞!

本人多次指出,观察现实经济有两个角度,一是劳资关系,另一是行业分工。而人们一般侧重于前者,而对后者不太了解。而我的一个意图,就是努力要使人们了解到后者的存在与意义。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1:39:00
是这样,深有同感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3 17:26:00

用思密的分工与专业化,来分析劳资关系,好方向。但分工与专业化是外生的,劳资关系存在多种可能。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06-12-4 07:28:00
好象是:专业化导致分工(分工的真正名称应该是“专业分工”在经济上为“行业分工”),而分工又反过来促进专业化。如此,分工与专业化应该不算是外生的吧。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