 
    

非常感谢!很受鼓舞!
本人多次指出,观察现实经济有两个角度,一是劳资关系,另一是行业分工。而人们一般侧重于前者,而对后者不太了解。而我的一个意图,就是努力要使人们了解到后者的存在与意义。





基础行业之间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
整篇文章都是建立在市场原交织主义基础上的.竞争真的那么灵验么?美国人的"铁路经济学"已经证明,在存在大量的下陷成本或长期固定成本的条件下,竞争只能带来灾难---企业破产与资源浪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实错机制基本上就是破产机制.而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和极端化.因此,老黄的前提有问题,结论自不必说.

非常感谢老兄理解!

基础行业之间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
整篇文章都是建立在市场原交织主义基础上的.竞争真的那么灵验么?美国人的"铁路经济学"已经证明,在存在大量的下陷成本或长期固定成本的条件下,竞争只能带来灾难---企业破产与资源浪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实错机制基本上就是破产机制.而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和极端化.因此,老黄的前提有问题,结论自不必说.
看来你总是不理解我的东西。一个行业的竞争是有可能损害这个行业的,包括行业中的企业的破产。而其它行业正是从这种竞争中获益并得到发展。比如如果我们让电力行业竞争起来,那么有可能使电力行业形成失业大潮。但这是由于竞争迫使电价下降的结果。而随着电力行业的失业大潮而来的,却是广大用电行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得到增长,这种增长同时也涉及到各个电器行业,因为电价降低使人们消费电器的程度增大了。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增大了,那么又反过来扩大电力行业的规模,从而增加这个行业的就业人数。这是一种良性发展过程。

基础行业之间的充分竞争是其它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
整篇文章都是建立在市场原交织主义基础上的.竞争真的那么灵验么?美国人的"铁路经济学"已经证明,在存在大量的下陷成本或长期固定成本的条件下,竞争只能带来灾难---企业破产与资源浪费.因为在这种情况下,市场的实错机制基本上就是破产机制.而经济危机的产生正是这种现象的普遍化和极端化.因此,老黄的前提有问题,结论自不必说.
我理解HHJ的“充分竞争”应该包括垄断竞争和替代竞争,前者如电信的分拆后电信巨头之间的竞争,后者如京沪运输市场各种运输形式之间的竞争。

我这一两个月就在长篇的写价格体系与社会生产的关系,这里边涉及从货币旦生以来的任何类型的经济体制,以及论述各种经济体制在什么的条件下会发生危机,现代工业社会怎么避免它。虽然和HHJ论述的有相通的地方。但HHJ写这篇文篇的动机是为了煊动国内进一步私有化。
而反过来不把行业之间的搏弈关系引申到国际大分工上来反对全球化,中国处于产业分工链环的下游,这公平么?
HHJ先生为什么不引申行业分工的关系来倡导中国进行贸易保护????????????

把行业分工的关系引申到各国家的国民体系在世界市场分配中存在的博弈上去这才是正途!这才是真正的岳飞经济,不是不秦桧汉奸经济学(让外国资本来吞噬中国的巨型企业,汉奸们的目的就是要把中国的企业拆散,以便外资更容易吃掉)!

我理解HHJ的“充分竞争”应该包括垄断竞争和替代竞争,前者如电信的分拆后电信巨头之间的竞争,后者如京沪运输市场各种运输形式之间的竞争。
竞争在内容上就是替代性竞争,无论是同质商品还是不同质商品,只要它们在使用价值上具有代替性,那么就会构成供给竞争。

看来你总是不理解我的东西。一个行业的竞争是有可能损害这个行业的,包括行业中的企业的破产。而其它行业正是从这种竞争中获益并得到发展。比如如果我们让电力行业竞争起来,那么有可能使电力行业形成失业大潮。但这是由于竞争迫使电价下降的结果。而随着电力行业的失业大潮而来的,却是广大用电行业与消费者的利益得到增长,这种增长同时也涉及到各个电器行业,因为电价降低使人们消费电器的程度增大了。
不过另一方面,如果社会对电力的需求因此增大了,那么又反过来扩大电力行业的规模,从而增加这个行业的就业人数。这是一种良性发展过程。
我怎能不理解这些并不是你独创的"新鲜"观点?还拿美国早期的铁路经济竞争为例,在大量的铁路效益底下,甚至破产的情况下,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老黄只知道从消费者短暂利益分析问题的价格降低,他不知道一旦大量企业破产了之后,垄断价格对小民的普遍剥削.更加幼稚的是,他认为这方面的企业家在价格上升之后,还会扩大生产?!简直可笑,资源都破坏了,浪费了,拿什么来生产?我看你总是没有搞懂我在说什么?作为长期固定成本的资源不是那么好流动的,它要么赢利,要么下陷,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就是赌博,说的好听叫做失措.可对于电力,电信铁路等长期固定成本占大头的企业,它是经不起几次折腾的.老黄还想作为消费者作乡鱼翁之利,垄断价格对他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真让人莫不着头脑.



我怎能不理解这些并不是你独创的"新鲜"观点?还拿美国早期的铁路经济竞争为例,在大量的铁路效益底下,甚至破产的情况下,会导致什么结果呢?老黄只知道从消费者短暂利益分析问题的价格降低,他不知道一旦大量企业破产了之后,垄断价格对小民的普遍剥削.更加幼稚的是,他认为这方面的企业家在价格上升之后,还会扩大生产?!简直可笑,资源都破坏了,浪费了,拿什么来生产?我看你总是没有搞懂我在说什么?作为长期固定成本的资源不是那么好流动的,它要么赢利,要么下陷,没有第二次选择的机会的.在信息不完全的情况下,市场机制就是赌博,说的好听叫做失措.可对于电力,电信铁路等长期固定成本占大头的企业,它是经不起几次折腾的.老黄还想作为消费者作乡鱼翁之利,垄断价格对他来说到底是福还是祸?真让人莫不着头脑.
你怕竞争导致新的垄断,所以只好默认当前的垄断。很可笑的逻辑。
假如今天的中国铁路开放竞争,那么几乎全部中国人都会欢迎,只有铁路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反对。看看旅客们为争抢铁路坐位而争斗的情景,有谁会感到高兴呢?

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是否面对千百个同样正在找相同工作的人?你是否感到他们的存在与行为对你的威胁?当你已经找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失业后备军随时对你的岗位的威胁?

企业的竞争就是一帮工人与资本家反对另一帮工人及资本家。
在这里有两个关系:一个企业内部工人与资本家的关系,相同行业甚至所有行业中两个企业之间的工人关系。按马克思的观点,前者的关系是敌对性的剥削关系,后者的关系是“阶级兄弟”。但实际上,前者的关系比后者的关系具有更大的利益同一性。

你怕竞争导致新的垄断,所以只好默认当前的垄断。很可笑的逻辑。
 
假如今天的中国铁路开放竞争,那么几乎全部中国人都会欢迎,只有铁路系统的既得利益者反对。看看旅客们为争抢铁路坐位而争斗的情景,有谁会感到高兴呢?
你又搞混了概念,中国经济的垄断到底是经济垄断还是政治垄断?我谈的是经济垄断,政治垄断只能靠政治手段解决。根本不存在一个默认当前垄断的什么什么问题。你的逻辑一点都不可笑。
按你的说法,美国人的邮局也应该放开竞争,可它就不,人家再宣扬自由化也不放开邮局,真可能气死个老黄先生啊。铁路放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几家铁路不是国家管理?人家可是资本主义,对自由竞争的理解就不如我们或者你们老黄?!

当你找工作的时候,你是否面对千百个同样正在找相同工作的人?你是否感到他们的存在与行为对你的威胁?当你已经找到工作岗位的时候,你是否感到失业后备军随时对你的岗位的威胁?
你这点说的没错,中国的劳动力是世界上最丰富从而也最便宜的(据说印度对我们开始构成挑战),岗位竞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大学生,按照官方的口径,已经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
但是,这跟行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什么关系。我和我的同学同样竞争一个岗位,反映的是同一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如果你要说,劳动者作为整体,或者作为一个行业,与资本家这个行业构成竞争关系,那么这就和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还要重申:马克思研究劳资关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描述这种关系,而在于最终论证这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唯物史观提供经济学依据。因此,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不是处于流通领域的竞争关系。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当代的提出出的新特征是,例如美国,大部分劳动者本身成为占大头的股东,而原来的资本家却为职业经理人所代替,因此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才是马克思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的现代形态。马克思所强调的从来都是生产领域,而不是什么流通领域的竞争关系。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点。


你又搞混了概念,中国经济的垄断到底是经济垄断还是政治垄断?我谈的是经济垄断,政治垄断只能靠政治手段解决。根本不存在一个默认当前垄断的什么什么问题。你的逻辑一点都不可笑。
 
按你的说法,美国人的邮局也应该放开竞争,可它就不,人家再宣扬自由化也不放开邮局,真可能气死个老黄先生啊。铁路放开?西方资本主义国家有几家铁路不是国家管理?人家可是资本主义,对自由竞争的理解就不如我们或者你们老黄?!
从某种意义来说,政治垄断归根结底要导致经济垄断,否则它就失去意义。如果没有垄断,那就已经存在(完全)竞争,就不再需要引入竞争,反之,如果需要引入竞争,那就必须已经垄断,才需要引入竞争。
至于邮局与铁路,我想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不想将其“私有化”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国家负担。比如日本就曾经想将邮政民营化,而英国早已经搞了。至于国宾的铁路是否是国营的,我还没有调查到。

你这点说的没错,中国的劳动力是世界上最丰富从而也最便宜的(据说印度对我们开始构成挑战),岗位竞争简直到了白热化的程度。中国大学生,按照官方的口径,已经由天之骄子变为“普通劳动者”。
 
但是,这跟行业之间的竞争没有什么关系。我和我的同学同样竞争一个岗位,反映的是同一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如果你要说,劳动者作为整体,或者作为一个行业,与资本家这个行业构成竞争关系,那么这就和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什么区别了。
 
我还要重申:马克思研究劳资关系的目的不在于单纯的描述这种关系,而在于最终论证这种关系与生产力发展之间的矛盾,从而为唯物史观提供经济学依据。因此,更为根本的问题在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而不是处于流通领域的竞争关系。关于生产资料的所有权,在当代的提出出的新特征是,例如美国,大部分劳动者本身成为占大头的股东,而原来的资本家却为职业经理人所代替,因此他们之间的委托代理关系才是马克思所关注的核心问题的现代形态。马克思所强调的从来都是生产领域,而不是什么流通领域的竞争关系。稍微有点经济学常识的人都知道这点。
“我和我的同学同样竞争一个岗位,反映的是同一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如果你要说,劳动者作为整体,或者作为一个行业,与资本家这个行业构成竞争关系,那么这就和马克思的理论没有什么区别了。”你还不理解我的观点,我所说的行业竞争就是指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指在使用价值上具有代替关系的供给上的竞争关系。具有相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之间显然存在着同一个供给行业内部的供给竞争。劳动力行业内部的竞争,会对资本家行业产生有利作用。同样,资本家行业内部的竞争,也会对劳动力行业产生有利作用。
马克思劳资关系得出了剩余价值与剥削理论,然后再由这个理论推演到生产关系无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推演到生产关系框架无法容纳庞大生产力而“爆炸”的理论。这是马克思的思路。但是从行业分工观点来说,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会使另外一个行业受益,因此,尽管这个行业可能受损,但其它行业却受益,没有整体上的经济受损现象出现。这样,就不具备马克思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中所阐述的情况出现了。

从某种意义来说,政治垄断归根结底要导致经济垄断,否则它就失去意义。如果没有垄断,那就已经存在(完全)竞争,就不再需要引入竞争,反之,如果需要引入竞争,那就必须已经垄断,才需要引入竞争。
至于邮局与铁路,我想今天没有哪个国家不想将其“私有化”的,因为这样可以减少国家负担。比如日本就曾经想将邮政民营化,而英国早已经搞了。至于国宾的铁路是否是国营的,我还没有调查到。
政治垄断的目的在于创造经济垄断,但这种原因的经济垄断却只能考政治体制改革来解决,不是你那万能的“竞争”所能解决的。你那万能的竞争在政治垄断经济的情况下,只能适得其反,让那些企图通过市场规则办事的是“死”于不按市场规则办事的政治垄断。因此,你在政治垄断的背景下宣扬依靠自由竞争解决垄断问题,说的不客气点,那就叫做“对牛弹琴”——文不对题。

你还不理解我的观点,我所说的行业竞争就是指行业内部的竞争关系,指在使用价值上具有代替关系的供给上的竞争关系。具有相同使用价值的劳动力之间显然存在着同一个供给行业内部的供给竞争。劳动力行业内部的竞争,会对资本家行业产生有利作用。同样,资本家行业内部的竞争,也会对劳动力行业产生有利作用。
 
马克思劳资关系得出了剩余价值与剥削理论,然后再由这个理论推演到生产关系无论适应生产力发展的理论,推演到生产关系框架无法容纳庞大生产力而“爆炸”的理论。这是马克思的思路。但是从行业分工观点来说,一个行业内部的竞争加剧会使另外一个行业受益,因此,尽管这个行业可能受损,但其它行业却受益,没有整体上的经济受损现象出现。这样,就不具备马克思生产关系与生产力的关系中所阐述的情况出现了。
在你这里行业关系的概念是今天一个样,明天又一个样。行业之间的关系叫行业关系,行业内部关系也叫行业关系,总之,就没有不能叫做行业关系的关系了。
一个行业受损,另一个行业受益,所以“没有整体上受损的现象”。这个伟大的逻辑跳跃不需要我去罗索什么。一看就知道。。。。。。
关于资本家之间的竞争以及劳动力之间的竞争,构成对对方有益的局面,这个简单道理在马克思资本论和关于资本论的三部手稿里,早已经讲的烂了,甚至在1844年手稿中都已经设计到了,没有资本家之间的竞争,就没有资本积聚和集中,没有劳动力之间的竞争,就没有失业大军和剩余价值的产生。在你这里却成了你的“创见”。真是应了那句话,“世界上本没有创见,吹嘘的多了也便成了创见”。


你的基本观点的正确表述应该是:基础行业政治垄断的消除(消除了当然就能促进竞争),是关联行业得以充分发展的前提条件。
这个观点恰恰论证了马克思的阶级斗争理论。因为当前关于基础行业与其关联行业之间的关系,说到底是政治权力与垄断行业占有者相互勾结掠夺其它行业的劳动者的行为。这就是当前最大的“阶级斗争”。正因为具有这种斗争,才造成改革开放的成果为一小部分人掠夺,而大部分社会成本却由普通老百姓卖单的“两极分化”现象。
至于你强调垄断行业的普通员工也跟着其“老板”赚点“小恩小惠”,以及非基础行业的老板也没有象其员工那样“龌龊”。这些在一定程度上虽然是事实,单却不是主导地位的经济关系。美国老板发财了,美国工人也拣点面包渣子;英国是世界工厂的时候,它们国家的工人也恰恰是最“堕落”的工人。这再正常不过了。但发财的还是老板,这个事实是确定无疑的。通过强调“小恩小惠”以“挑拨”劳动者之间的关系的做法,实质上是一种机会主义思想(对不起,扣了一顶帽子,没有道德褒贬色彩,但愿大小合适),而对资本主义而言,则具有十分强烈的辩护性质(只谈交易竞争,不谈产权占有的竞争)和欺骗性质。

气候也对经济有影响,红颜祸水也能灭国。等等。这样看来,老黄的探讨也是很有意义的。
把老黄的逻辑推广,可以从行业推广到国家。国际上是存在国与国关系的,因此不存在阶级。
其实,挑战阶级斗争理论不用这么麻烦,干脆让美国取消劳资谈判、工人罢工,就可以了。其实老板和工人都是人,一个个的人,同样的人,都是男人,根本就没有阶级阶层台阶。至于女人,就是老婆,或前老婆,或寡妇。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收藏
收藏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