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经济学人 二区 学术道德监督
8679 26
2012-04-14
吴延兵《经济研究》关系稿事件的影响与后果

吴延兵《经济研究》关系稿事件一出,可谓一石惊起千层浪!有质疑的,有表示没有意义的。
分析如下:


1)学术首次公开辩论,媒介针对经济学较权威的期刊展开,大家都想表态。
2)辩论的根本目的不是吴延兵论文方式方法对与错,而是编辑部审稿态度。
3)编辑部的处理方式可谓不温不火,不正面表态,而将处理权全部交给作者(吴延兵),实为不妥,有损编辑部形象。
4)编辑部处于两难境地,处理起来本事件可能会伤害到三个利益人(或利益集团),其一是审稿人,其二是作者,其三是编辑部。权衡再三,作者被“出卖”,被推到风口浪尖上。
5)围观网友态度:其一支持辩论,其二不支持,其三认为浪费时间,不如认真研究自己的东西。第二、第三种观点的人可能不想卷入本次学术辩论,但“埋头只读圣贤书”的味道太重。
6)其他学者开始其它期刊的研究,试图找出另外一个吴延兵。

影响:
1)期刊编辑部关系稿应该有所收敛。
2)审稿人(匿名审稿人)审稿可能要更加认真,我国的学术气氛可能由此更进一步。
3)稿件与期刊质量可能会更好。
       基于此:本人认为应该让暴风雨来的更猛烈一些。

《经济研究》编辑部应该如何做:
1)第一时间公开审稿程序与意见。
2)公开审稿意见后通知审稿人,下达事件回复书,令其在限定时间内公布审稿全程与态度
3)第三通知作者(吴延兵),令其在限定时间内作出回复(作者回复内容应该经过编辑部审批,态度不能太小家子气了)
4)编辑部公开致歉信,为本事件向读者致歉

不知评论当否,请各位网友、读者评阅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全部回复
2012-4-14 15:49:24
对给编辑部的建议,仅赞同第三条,且是质疑者形成评论性文字递交编辑部的条件下。
不同意第二条,理由:即使该篇文章确实经过了匿名评审且最终决定修改发表,编辑部也不会轻易公布意见的,因为这会将专家推到前面,尽管是匿名的,是对专家的不信任和侮辱,估计该专家以后不会再给经济研究审稿了,此例一开,其他专家也可能认为风险太大,由此拒绝为经济研究审稿。相信经过此例,没有哪位专家有如此自信自己是最终学术上的判官而不是众多网友。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5:50:46
有道理,支持。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5:56:48
全国都处在垄断之中,学术界也不例外。在这学术垄断,期刊垄断环境中,有关系稿也很正常。适应环境,学会忍耐、学会被不公平对待是必修课。这次讨论不会对中国的学术界有什么任何影响,关系稿也不会收敛,关系稿都是游走在可发可不发的边缘。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6:01:26
sdyhfao 发表于 2012-4-14 15:49
对给编辑部的建议,仅赞同第三条,
不同意第二条,理由:即使该篇文章确实经过了匿名评审且最终决定修改发 ...
专家当时说不定看在什么面子上才审稿松了下 这就是自作自受啊 有什么不好公布的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2012-4-14 16:10:33
公布与否,经济研究主要考虑编辑部与审稿队伍之间的关系。
公布了,是对审稿人的不信任;不公布,对经济研究的稿源也不会有大的影响。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点击查看更多内容…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加微信,拉你入群
微信外可尝试点击本链接进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