冷眼老克 发表于 2012-6-20 11:24 
质疑得好。我也不知道楼主为什么会把有用性解释成财富的物质性。这有点在兜圈子。
在这里,使用价值不 ...
本来觉得那句话已经说明白了,因此再不想对他的话多做解释。但既然先生还有这点疑问,我就多说几句。
我不知道你们是怎么来理解“有用性”或“使用价值”的,因为不论是QI509还是老克先生,都没有对此解释到位。
看看QI509先生的解释,跟以前他所有的帖子一样,言不及义,连一点概念性都没有。
什么叫做“打气构成财富吗?”这是何等愚蠢的问题!“打气”是谁的活动?没有人,谁来打气?既然如此,“打气”是“打气筒”的性质吗?况且既然在这里说“打气筒是给自行车打气的”,那么打气筒所作用的物质对象就是自行车,是轮胎。这就是“有用性”或“使用价值”的物质对象性。使用价值就在于物体总是要有一个物质实体作为自己的对象从而发挥自己的作用。
如果不是先生有此一问,我是不屑于再次回答这个问题的。
同样,马克思说:“但是,上衣、麻布以及任何一种不是天然存在的物质财富要素,总是必须通过某种专门的、使特殊的自然物质适合于特殊的人类需要的、有目的的生产创造出来。因此,劳动作为使用价值的创造者,
作为有用劳动,是不以一切社会形式为转移的人类生存条件,是人和自然之间的
物质变换即人类生活得以实现的永恒的自然必然性。”
劳动作为有用劳动,作为有目的的生产活动,作为使用价值,总是要有物质对象来发挥作用的。
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并不是财富的物质性,而是某个有用物体的物质对象性,是某个物体在自身之外的物质对象上发挥作用。把有用性或使用价值只理解为物体自身孤立的性质,而从没有理解为对自身之外的一个物质对象的发挥作用,如果仅仅把有用性或使用价值理解为物体自身孤立地的性质,那么肯定就要兜圈子。难道先生没有看到QI509先生就是这样在兜圈子吗?他的每一个例子都在后面丢弃了前一句话的物质对象。而这正是许多人徘徊在马克思之外、不得其门而入的原因。
同样的,马克思也提出了“价值对象性”,纯粹“量”的关系,关于这种关系,马克思在“等价形式”一小节中作了明确说明。“前一个商品起主动作用,后一个商品起被动作用”,前一个商品在后一个商品身上发挥价值作用,后一个商品的使用价值从而成为前一个商品的价值表现。这些都是马克思明白说明了的。
很多人由于受传统马哲教育的熏陶,已经丧失了学习马克思的能力,他们并不是在批判马克思,而只是在批判他们的传统马哲教育的立场,但甚至就在他们批判的同时,他们还是用的矛还是从传统马哲那里借来的。
每天工作时间很晚,无暇多回帖子。请见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