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为什么要为《资本论》写续集?
总的来说,当代经济发展,已远远超出《资本论》的理论范围,必须要续写《资本论》。另一方面,《资本论》中也有部分内容,随着社会经济的发展而部分结论过,也必须要续写《资本论》。
《信用价值论》绪论之三:
从理论的逻辑与传承角度上说,本著所创立的信用价值理论,应属于马克思《资本论》之续篇。因为这种信用价值生产理论与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理论是一脉相承的,不仅是理论方法上的继承,更是价值生产理论上的继承。马克思主义活的灵魂就是具体地分析具体的情况,这也是辩证方法论的基本原则。马克思所生活的时代里,资本主义生产还处于初期阶段,宏观信用价值生产完整的形式,还是马克思身后100年的事。客观现实已经发展了,经济理论也必然地需要发展。2008年国际金融危机的发生,宣告了西方宏观经济学的危机。西方宏观经济学在这场危机中既不能解释它,更不能提供解救之策,反而是马克思《资本论》中的对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的分析,切中要害,使得马克思经济学150年至今仍闪耀着光辉。但是,如果循章摘句式的引用马克思的理论来解决当代由信用价值生产所引发的危机,这仍然是一件力不从心的事。马克思的经济理论也同样需要发展。
如果我们遵从辩证法与历史唯物主义的方法论,那么很快就可发现,虽然在马克思身后一百多年的时间里,资本主义的基本矛盾没有发生变化,由《资本论》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的实体经济的生产过程与运作方式没有本质的变化,但已经很有不同了。信用货币、股市、国债、金融衍生品等等,不管是从其体量上,还是对经济的影响力上,都与过去自由资本主义时期完全不同。一种与马克思时代完全不同的信用价值生产方式已跃然于纸上,只是那些教条主义者仍然是只看书本,对丰富的客观现实视而不见、充耳不闻罢了。甚至是,反对劳动价值论的学者们,用信用价值生产的一些表象来攻击马克思劳动价值理论时,马克思主义的学者不仅不能反抗,反而不知所措。
其实,信用价值,是建立在劳动价值论的基础之上的一种劳动价值的发展形式。当然,它会远比原有的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在方式上更复杂。在产能过剩、投资货币过剩,消费缺口存在的情况下,它通过信用与信心的方式、或者虚拟价值的先期支付消费的方式,运用资本利润导向的原则,引导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价值生产系统将其(价值)生产出来。在这其中它仍然遵循着马克思所揭示的资本主义生产方式中的两大原则:资本利润原则,实体价值生产原则,只不过形式与过程都更复杂而已。所以说,本著所进行的对当代资本主义信用价值生产过程与规律的研究,正是马克思《资本论》对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过程研究的继承与发展。
在本著中,《资本论》是作为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部分而开始的,并且也是以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中资本生产这部分为基础的。但是,如果经济理论与思想认识还停留在马克思《资本论》中所描述的资本的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的过程中,那就大错特错。这绝对不是说马克思《资本论》错了,而是当代人将马克思理论当作教条了。因为马克思身后100多年来资本主义生产发展,不仅仅发展出一种信用价值的生产方式,而且,社会资本生产与非资本价值生产也获得了大发展。当代社会生产,已经包含有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虚拟经济信用价值生产、社会资本价值生产、非资本价值生产等四大生产体系。而《资本论》产生于资本主义的初始阶段,只揭示了资本的实体经济实体价值生产这一部分,其他三个部分的揭示任务才由本著来完成。
马克思《资本论》主要是揭示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实体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本著继《资本论》,但略过《资本论》中已有的资本在实体经济中的实体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这一部分,主要论述信用价值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信用价值生产有着更复杂的运行过程与规律,其中包含的资本的生产部分,与资本的生产形成实体经济与虚拟经济的“双轮经济”构架;也包含社会资本生产,或者说社会资本生产中也有信用价值生产的这种生产方式。
对这些复杂的逻辑关系,在本著论述上做如下简化:当论述资本的一般生产过程时,这种一般的生产过程与运行规律是资本生产与社会资本生产这两种生产方式所共有的,只在资本生产的章节中论述,当论述到社会资本生产时,对资本生产的一般过程就不再论述了,只论述其特殊的、不同的部分。因为,资本生产包括了对社会资本生产的抽象。与社会资本生产相对应的资本生产,包括了私人资本生产与国有资本生产两个部分。不要认为国有资本是属于社会资本的范围,不是的,私人资本与国有资本在生产中的运行规律上是一样的,他们与社会资本生产在运行方式上却有很大的不同。
从所有制关系上来说,马克思《资本论》中所论述的资本,仅指私人资本,本著中所论述的资本有三种:私人资本、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和私人资本相对应,同属于全体国民所有。信用价值生产包含在私人资本、国有资本与社会资本这三种不同所有制关系的资本生产中。从所有制的关系上来看,宏观上的信用价值来源于国家信用与ZF信用,也是属于公共资源,为全体国民所共有。非资本价值生产所生产的产品是非商品,只有价值没有价格,也是属于公共资源的生产,为全民所共有。它其中的一个产品就是信用价值。
可见,当代的信用价值生产所包涵的范围更广阔,它不仅仅是《资本论》中的纯粹的私人资本生产,更有大量的社会主义因素的生产在其中。它不仅是反映资本生产的规律,更是反映社会发展的规律。马克思所预测的资本主义必然被社会主义所代替,在这里通过本著的详尽论证,从而可看到光明。
――摘自《信用价值论》绪论之三“《资本论》之传承”(《信用价值论》第9-11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