声明,本贴一共三部分,没有兴趣的人当然可以忽略,但如果你要回贴,麻烦你把三部分看全了,否则就会提出我在后面两部分里已经说明的问题。
本论坛里风行一种贡献分配论,即论功行赏,谁做出了多少贡献,或者说多少比例的产品是你创造的,你就应该分多少产品。
然而,社会化大生产是一种个工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的生产活动,要想区分出不同工种的贡献比例,这就是痴人说梦!我们举一个简单的例子就可以知道了。
还是打鱼的故事。
一共有三个人,一个织网,一个造船,一个下海捕鱼。三个人互相配合,一年能打3000斤鱼。
谁能知道这3000斤鱼应该怎么分?多少斤是织网的人生产的,多少斤是造船的生产的?根本无从分辨。
这时候贡献分配论的人来了,自作聪明地说:这很简单,让下海捕鱼的人自己不带渔网和船,自己下海,看看他能捕多少鱼,就分给他多少鱼!
这是多么荒谬的说法!这个捕鱼的人不但抓不到鱼,还会丧命!根据贡献分配论的说法,这个捕鱼人对捕鱼的贡献为负数!
同样道理,一个织网的人应该分多少鱼?让他把网在地上一放,既不用上船,也无需渔民驾船出海寻找鱼群,撒网收网,看看渔网能抓几条鱼?还好,这次的结果是零,不是负数。
造船的人我就不用再分析了吧,他也不可能生产出鱼来。
总之,贡献分配论者的办法就是胡诌八扯!三个工种密切配合,缺一不可!离开了谁都生产不出来大家需要的产品---鱼。
唯一的办法就是按劳分配,按代价分配!假设这三个工种付出的劳动量在一年中是相当的,那么这3000斤鱼只能平均分配。或者说,打鱼的可以提出:我抛家弃子,在大海上颠簸很长时间才能回家,冒着生命危险打鱼,我理应多得200斤,你们要是不服气,觉得我占了便宜,咱们可以交换,我织网或造船,换一个人打鱼,我宁可比你少拿200斤。
上面举的是密切配合共同生产,然后分配的例子,而互相独立然后交换的情况如何呢?
没有任何区别,一个种地的,一个打鱼的。假设两个行业没有任何的关系。那么,种地的一年平均算下来,一天打20斤粮食。打鱼的一天可打10斤鱼。
那么粮食和鱼的交换比例如何呢?贡献分配论这时显示了自己的无能,当然已经完全派不上用场了,因为种地的当然占有20斤粮食,打鱼的当然占有10斤鱼,关键在于粮食和鱼的交换比例如何。
现在种地的要吃鱼,打鱼的也要吃粮食,怎么办呢?唯一的办法仍然是按劳交换。
如果10斤鱼无法还到20斤粮食,假设只能换10斤粮食,那么就相当于渔民辛苦劳作一天,只能得到10斤粮食,而不是农民的20斤。那么就会有相当数量的渔民改行做农民去了。反之也是一样。
总之,交换的依据也就是分配的依据,仍然是按劳交换,按代价交换。
其背后的原因就在于,如果我要用耗费更多代价的产品去交换别人耗费代价较少的产品,那我为什么不自己用实际代价生产别人的产品呢?我还傻乎乎地交换干什么?
当然,必须有一个前提:那就是市场经济,生产自由,竞争自由。
也就是说,打鱼的看到自己交换其他产品的时候总是亏本,他要能够自由地改行做其他不亏本的行业。
让我们看看三惊主义的第一惊:市场经济居然是按劳分配的!
我简直不相信天下有这种愚蠢的人,打着推翻马克思劳动价值论的旗号,第一个惊人的立论,居然就是按劳分配!马克思早在一百多年前就指出了这一点,他还想靠这个来惊人?!
那么蠢人何以惊奇呢?让他们感到惊奇的就是:人们居然不按贡献分配!居然按劳分配!
是这些人脑子里的垃圾---贡献分配论,导致了他们看到了劳动价值论的时候感到万分的惊奇,他们又天真地以为别人也和他们一样惊奇!以为自己发现了新大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