全部版块 我的主页
论坛 站务区 十一区 新手入门区
1070 0
2012-08-21

1929-1933年经济危机的概况(一)

——1929-1933年经济危机发展的事实探讨(2)

经济危机就是生产过剩危机。贫困是由于财富过剩——这是资本主义社会制度的特点。要能发生普遍的生产过剩危机,劳动产品必须成为商品,商品生产形式必须成为主要形式,劳动力本身也要变成商品。只有当劳动产品成为商品和社会中财富的分配用货币来进行时,才能出现生产过剩危机的可能性。

在资本主义发展的前期各阶段中最明显地表现为周期性生产过剩危机——资本无限地企图扩大生产同有限的社会购买力之间的矛盾,从此以后具有不断尖锐化的趋势。资本主义市场的容量经常落后于销售的需要量;大家知道,资本主义由于没有销路不能充分利用现有的生产资料。这种生产能力的经常过剩现象,也以经常的农业危机形式扩及到农业,在流通领域中这种现象带有借贷资本的经常过剩的形式,因为,以货币形式积累起来的资本被用于生产方面的可能性是有限的。

相当大一部分生产设备的这种经常开工不足,也就是固定资本的经常过剩,必定要引起危机的深化,引起萧条阶段的延长,因为生产设备的开工不足难于使固定资本更新和扩大,而后者是复苏和繁荣的物质基础。资本过剩的另一面是经常的工人过剩。

1929年的危机大致开始于1929年年中,当时,新生产的商品尚未达到最终消费者手中,而是放在批发商人和工厂主的仓库里。在美国,危机是在1929年10月由大交易所的破产先发出信号的。股票行情开始了不断的急剧的下降,大银行的干涉不能长期阻止这种下降。在资本主义历史中,股票的行情的这种下降是空前的。在其他资本主义国家中,股票的行情下降得少些。

股票行情的这种急剧下降的原因,不仅仅是使企业赔本和使无数企业破产的工业危机的深化,而且是股票行情由于投机而极度上涨,特别是在美国。股票的投机性的行情上涨,又是总危机时期借贷资本经常过剩的结果,是资本投向生产有困难的结果。这些困难对于中小资本家来说特别大,因为建立有竞争能力的新企业所必需的最小限度的资本额,由于日益集中而越来越扩大。垄断组织给新企业的创办造成极其巨大的困难。对于小资本家来说,只有在这两种情况中任选其一:或者在利息极低的条件下作为借贷资本来运用自己的资本,或者试图在股票方面搞投机活动。“永久繁荣”的空谈也影响了股票行情的投机性上涨。股票行情的大规模崩溃,归根到底便利了金融寡头能够剥夺许许多多小的股票持有者,以难以置信的低价购买它想弄到手的那些股票。

尽管工业危机很深和交易所大规模破产,但事态还没有达到金融混乱或支付手段极度不足的地步;危机的最初几年,总的说没有发生大量提取银行和储蓄银行存款的现象。在危机时,中央银行的官方贴现是比较低的,但是只有“偿还能力”的少数大资本家才能得到按这种贴现率的贷款。借贷资本的经常过剩,由于物价的急剧下降和商品交易额的减少而从流通中迅速腾出货币,这些都阻碍了在以前各次危机中曾经发生过的新的“金融混乱”现象的产生。

危机的空前深刻在一系列国家中导致了许多大企业和大银行的破产,导致了银行和信贷体系的动摇。但是,在以前,在危机的初期银行就已经破产,而在1929年的危机中,银行的破产来得晚:在德国,银行的破产发生在1931年夏天,在美国发生在1933年春天(在工业危机达到最低点以后)。这种迟缓的原因是产业资本和银行资本融合为金融资本,是金融寡头的统治。而在垄断的时期,银行对其债务人状况的关怀,系取决于同银行本身资金相比为数不大的金额上(此外银行还拥有特殊的保证,所以它们的破产影响较小),现在,大银行则同为数不多的几个大企业具有同生共死的联系。因此银行用一切办法来防止大企业的破产,阻止信贷危机的公开出现。银行只是做到了拖延信贷危机,但却用了使信贷危机大规模深刻化的代价。在危机以前,像达姆斯塔特银行、德意志银行等都还没有占据资本主义经济的这种决定性的地位。

信贷危机的发展同货币贬值有紧密的联系。

物价的大规模下降使债务的负担无力偿还。出路是或者一般地拒绝偿付(普通破产),或者通过货币贬值的办法减少实际的债务负担(在保持名义债务数额的情况下)。在长期波动和试验后,在不同国家中,直接推动货币贬值的因素也是不同的:在大洋彼岸的农业国家中,是外国支付手段的不足;在英国是黄金的大量外流;在美国是席卷全国的银行危机;在法国是对外贸易和预算的因素;但是货币贬值的真正原因是由于物价的大规模下降,普遍无力偿还债务(私人的、国家的和市政当局的),世界各国不得不采取货币贬值的办法(对黄金的贬值)。在保持自己货币单位的以前的名义价值的国家中,比如德国,贬值采取了隐蔽的形式;这些国家的货币已变成国内货币,在国外自由流通时必须辅以很高的贴水——因为这种自由流通一般是存在着的。这种普遍的货币贬值是1929年危机中质的新的因素,在以前的各次危机中是没有过的。战后初期的货币贬值是世界大战的直接后果。

  信贷危机的加深同货币贬值之间具有下列联系:在货币贬值较早的国家(英国,日本),信贷危机不太尖锐。在英国,任何一个大银行也没有受到破产的威胁。而在过于长期地保持黄金等值的地方,如在德国和美国,信贷危机则采取了特别急剧的形式。

同物价下降和货币危机有紧密联系的,是差不多普遍停止国际支付,这种现象也是这次危机中初次出现的。由于物价的急剧下降,不仅国内的债务,而且国外的债务也无力偿还。在价格低下的情况下,出口数量减少了。从出口方面获得的收入(特别是在农业国家中)不足以抵偿外债利息和按期摊还外债。当不多的黄金储备一旦枯竭,停止支付便成为不可避免的了。危机扫除了调整战债的一切办法——杨格计划、同盟国间的债务协定。国际信贷体系受到深刻的震动。这便使资本输出差不多完全停止,从而也加深了世界贸易的萎缩。由此可见,1929年的危机在流通领域的各个方面都是资本主义历史中最深刻的和最富有毁灭性的危机。

工人阶级状况的恶化是拖长危机的因素。大资产阶级企图尽可能地把危机的负担转嫁给工人阶级和劳动群众。资产阶级剥夺了千百万工人和职员的工作。资产阶级用工人、职员、农民和殖民地居民的状况急剧恶化的代价改善了自己的状况。危机时在业工人人数大大减少了。与物价下降的同时,工人阶级的货币收入也在下降。然而,零售价格的下降,从而也就是生活费的下降,大大落后于批发价格的下降;这是1929年危机的特点之一。

资产阶级把危机的负担转嫁给劳动人民,减少工人人数、降低工资、人为地保持高度价格水平,更加降低了广大居民的购买力,延缓了过多积存的商品的销售过程,因而促使危机和萧条更加延长。

劳动者2012年8月21日

二维码

扫码加我 拉你入群

请注明:姓名-公司-职位

以便审核进群资格,未注明则拒绝

相关推荐
栏目导航
热门文章
推荐文章

说点什么

分享

扫码加好友,拉您进群
各岗位、行业、专业交流群